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传统电视厂商遇寒流:互联网基因不足,转型受挫

2014-04-03 16:41 246 查看

笔者按:互联网电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发酵之后,保持了长久的喷发期。但自去年以来,传统电视厂商却出现了多种难题,陷入用户关注度重新降低——市场认知度低——转型升级难等一系列怪圈。而此次“两会”期间,有关传统电视厂商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转型的热议,再度引爆了相关话题。近段时间以来,互联网电视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是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机型超级火爆,另一方面却是传统电视厂商推出的机型几乎无人问津。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整个彩电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有关。但作为代表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各大传统电视厂商当然不能坐看它“沉沦”下去。于是,近期电视行业的大佬们开始频繁表态将互联网电视进行到底。甚至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两会期间也宣布,将为“掐线族”、“无线族”推出互联网电视。由此,互联网电视话题再度热起。但最新的销售数据却着实让传统电视厂商“不寒而栗”——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传统家电厂商互联网电视占据行业销售量比例不到0.6%,仅30余万台。但要知道的是,仅乐视、小米两家销售量就近40万台。面对互联网企业大军的杀入,传统电视转型互联网电视应该不只是简单地遵从“联网看电视”的模式,而是深度地运用互联网思维转变商业模式。寒流来袭,传统电视厂商受挫对于整个彩电行业来说,自2013年5月份节能补贴政策取消以后,销量就一直没有明显提升,甚至还要小幅度下降。不过得益于5月份之前市场的爆发,2013年全年中国彩电市场内销零售总量为4781万台,同比增长13%,内销总额1722亿元。相比以往每年超20%、30%的增长,去年国内彩电销量不尽如人意。当然,这还不是电视厂商最为苦恼的。最让传统电视厂商苦恼的是互联网电视销量的低迷,是互联网电视系统、硬件等方面的统筹难题。要知道,互联网电视在业内的认知中,是未来的主流,是未来的扛鼎之作,是未来的风向标,更是对抗智能手机和平板灯移动终端最重要的武器。因此,传统电视厂商都对互联网电视寄予厚望。从去年开始,传统电视厂商接连发力互联网电视,其中被业界和消费者熟知的有海信VIDAA TV、康佳KKTV、TCL爱奇艺TV+、长虹CHiQ、海尔Mooka等。而就在今年2月14日,TCL还联合爱奇艺发布9款新品,命名为“TV+家族”,并豪言“TV+家族”2014年销量将超100万台……传统电视厂商磨刀霍霍的大动作真的奏效了吗?好吧,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传统电视厂商推出的互联网电视销售量仅30余万台,占整个行业比重不足0.6%,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无疑让人目瞪口呆。是传统电视厂商硬件、外观方面缺乏创意?是在系统优化方面落后于人?是在品牌创意、推广方面落后于人?还是自己古板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或许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目前传统电视厂商刚刚开始布局互联网电视,尚未完全展开,磨合期尚未度过——传统电视厂商可以用这条理由安慰一下自己。但要记住的是,时间不等人,互联网企业已经在旁虎视眈眈,留给传统电视厂商的时间、机会、切入口已经不多了。互联网基因不足,受挫乃意料之中与传统电视厂商推出的互联网电视销售低迷的情况相比,互联网企业推出的互联网电视却活得悠哉悠哉。截至目前,乐视超级电视和小米电视的销量颇为惊人,前者销量超30万台,后者的官网预订订单也已经突破6万台。而这还是限于产能原因,不能全面供货,要不然,这些数字可能还要翻几番。众多传统电视厂商的互联网电视销量才30余万台,为何还抵不上两个初入互联网电视行业的新丁?抛去硬件、系统等常规因素,传统电视厂商不敌互联网企业的根本性因素在于其互联网基因不足。要知道,互联网电视之所以能吸引到众多消费者特别是年前消费者的关注,就在于其身上凝聚了多种互联网特质。传统电视厂商虽然发力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耕耘,却仅仅只是学了皮毛。在它们的认知中,互联网电视还只是被定义为“能上网的电视”。殊不知,这只是对互联网电视最粗浅的解读。互联网电视并不仅仅是将电视与互联网连接,也不仅仅是为电视加载上智能系统,而是创建完整生态系统。既有营销、推广、重度粉丝群体等方面的互联网式营销,也有盈利模式的本质转变。以小米电视、乐视电视为例,它们都是由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研发,在营销、推广上有着天然优势,以“抢购”、“限购”、“特价”的名义去吸引关注,博得眼球,引爆热点。再加上重度粉丝群体,如米粉等,根本不愁销路,只愁产能不足。价格战是互联网企业颠覆行业最具杀伤性的武器,特别是小米和乐视这两大价格屠夫,一而再地降低互联网电视的销售价格。乐视39英寸S40售价1999元、小米电视47英寸顶配版2999元……而这还远远不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底线,低价浪潮依然在不断刷新最低记录——乐视电视年初推出的70英寸电视Max70售价6999元,并将X60超级电视降价至4999元。如果简单地认为这是互联网企业惯用的“烧钱”模式,只是为了赔本赚吆喝那就大错特错。电视硬件并不是小米与乐视主要的盈利来源,其盈利大部分来自广告、视频年费服务、特权服务等,而用户也甘心为此买账。由此,互联网企业打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相比之下,传统电视厂商依然在卖硬件赚钱。据了解,目前传统电视硬件销售额占据整个行业总额的98%,只有2%的盈利渠道来自其他服务、应用等。可见,传统电视厂商之所以在互联网电视领域败下阵来,就是因为它们身上的互联网基因不足。互联网电视领域已经不是传统电视厂商能够轻易玩得转的,即使它们家大业大,实力雄厚。目前传统电视厂商在互联网电视市场的受挫早已在意料之中,再不改变,就没改变的机会了。打造互联网DNA,现在开始尚不算晚日前,尚普咨询发布《2014-2017年中国彩电市场分析调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到,随着电视产品功能及角色的升级,电视行业也呈现出比普通家电产品更复杂的竞争生态。2014年电视行业纵横联合,互联网企业进军号角不断吹响,互联网与电视结合将是未来彩电发展的核心趋势。在这样的浪潮下,传统电视厂商应该加速自己在互联网电视领域的步伐。互联网电视的核心还是借由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电视的转型升级,并借助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的思维完成。可以说,如果不具备互联网DNA,传统电视厂商很难和互联网企业在未来的日子中展开竞争。要知道,虽然硬件是互联网企业的软肋,但硬件能外包、能技术变现,传统电视厂商的优势在于硬件制造,而互联网思维却是无法一夕改变。目前,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军互联网电视市场,已经成功引爆消费者对此市场的关注,但限于自身规模和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尚未对整个电视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因此,传统电视厂商尚有时间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互联网DNA。在产品层面,互联网电视的功能要落实到智能性上,凸显用户体验,走向“硬件+软件+服务”的融合;在运营上,要从“赚硬件的钱”向“赚服务的钱”转变;在营销模式上,要从“客户服务”向“用户服务”转变……可以看到的是,为了弥补自己在互联网基因上的短板,越来越多的传统电视厂商已经开始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打造优秀的互联网电视。但传统电视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属于天生的对手,一旦二者羽翼都丰满的时候,将是最惨烈的竞争开始之时。(科幻星系康斯坦丁/文)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并注明出处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群交流66293965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