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讲诚信,树新风,做文明大学生

2013-11-15 12:40 393 查看
诚信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成才的必备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教育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倡导诚信的志士仁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国家和人民做着无私的贡献。中华民族乃是礼仪之邦,从来都是重信守诺,是最讲“诚信”的民族。关于“诚信”的问题,我记得孔子曾经这样说“民无信不立”,孟子也曾就诚信发表“朋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言论。

诚信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的核心是强调忠诚,主要包含朋友的信义、爱人的忠贞、君臣的忠实等。孔子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士”,也就是“君子”,并且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此。孔子认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就是有“信”和“守信”,他曾郑重地说:“君子博学而行之,微信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可见,作为君子的基本道德标准,欲成君子不可“无信”。

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一种保证。诚信就是一诺千金。信用是一个人的内在气质的体现,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今天,信用是指一个人的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事事讲信用,那么他的事业将会走向成功,人生将会亮丽多姿。反之,一个处处背离信用的人,如果经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会失去周围的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会抑郁、不得志,其人生必将黯淡无光。当代大学生应该把诚信看成与生命一样重要,视诚信为自身道德品质的生命,注重自身诚信意识的培养。否则,在社会上将很难有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

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曾提出“以德治国”,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在十六大的报告中也曾提出“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可见,讲诚信,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民族进步、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助学贷款是考验大学生诚信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是青年人的优秀代表,是国家的栋梁和希望。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国家推行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政策。多数大学生诚实守信,及时还贷,从中,看到了大学生的诚信。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大学生却不按时还款,甚至逃避还款,造成不利影响。以为银行很难找到自己,所以拖一天算一天。完全把诚信意识抛至于脑后。完全忘记了诚信是当今时代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做人、处事之本。享受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是在用自己的诚信做担保,条件成熟或者毕业后应当积极偿还贷款。如今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大学生跨入社会的第一份信用记录,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明确: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格信誉是自身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诚信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学是人才荟萃云集的学府,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大家应以“诚信明义”为基础,以“诚信”为前提,信守承诺,真诚相对,和睦相处,实现“自立”,做到“慎独”,求真务实,言行统一,努力营造一个好的系风、班风和舍风,共创团结协作、健康向上、充实美好的大学生活,使自己不断进步,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四有”人才。

学无信不才,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当代大学生要做到诚实守信,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的境界,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