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我的日记----快速编码入门分享

2013-11-14 17:58 127 查看
最近看到微博上又提到***程序员猝死的事情,其实做一名程序员真的那么苦逼,真得那么辛苦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其实编写程序是一门艺术,是一项伟大的设计,一切程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外行人说计算机是万能的,其实我觉得计算机是个傻瓜,它只能识别0和1,只能加法运算,我让它干嘛,它就必须干嘛.

我觉得某些程序员之所以感觉苦逼,并且感觉做软件开发很辛苦.我觉得是因为程序员已经被程序化了,已经不是自己在掌握着计算机,而是被计算机约束着.根本原因是为了工作而写程序,为了写程序而写程序,缺乏一种思考与设计.其次,应用程序开发的程序员一般只关注程序的怎么编写,一般都只懂得在IDE(集成开发环境)下编写,换一种平台就不懂得怎么去开始了.再次,不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与操作系统以及架构.

其实个人认为一个好的程序员一定要了解各大著名的操作系统,了解系统的架构,并且要懂得软件设计模式以及软件构造,这样,无论在哪个平台上做开发,无论是哪种语言,哪一种框架,哪一种开发模式,都可以一网打尽.

记得大一的时候,我开始焊接单片机最小系统,学习最简单的51单片机,并且很兴奋地使用C语言写出循环流水灯,这是我入门IT行业的第一个小激动.随着硬件知识以及软件知识的不断补充,还有各大硬件/软件技术的了解和学习,我慢慢地走进了精彩的IT世界.感谢一直以来帮助我的一些师兄和老师们,引导我从计算机底层到应用层学习,有时候会感觉错事一些去立刻参加开发和各大软件比赛的机会,但是随着这样一步一步地学习,我逐渐掌握软硬操作系统的运行及工作原理,应用层软件的基本架构.于是直到现在,无论是在那个平台之上,都能够很快上手并且进行开发.

软件编程不只是编写语言,然后一键编译.在有IDE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这样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开发环境都需要自己配置.如今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android,ios,windodws phone三大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随身可见,在PC机上开发出来的程序都需要移植才能运行,有的并且要做相当的处理----(运行)环境搭建.回到过去的直接是Linux+QT的时代或者是单片机/ARM直接裸机开发的时代,我们开发的软件都是必须得先搭建好环境,这样才能做软件开发,开发完成后,目标文件移植到运行平台上,必须在运行平台上再搭建运行环境.如果说这些都非常的了解或者是懂得这些的话,快速熟悉软件编程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如何进行快速环境搭建呢?

一个软件要运行必须包括一个软件平台(通常是操作系统)和一些链接库(运行时调用).

第一步:找一个编辑器.

第二步:先找到一个相对应的SDK,里面包括了开发的函数库和目标文件运行的链接库.

第三步:找编译工具链.

在上面介绍的搭建环境三步走是在没有IDE的情况下必须这样做的,现在的软件开发都以工程的形式展现出来,于是一般都有IDE,那么软件开发不能够一上来就开始编码,我们必须得先去学习工具的使用,

(1)工具的整体了解

(2)工程的创建

(3)各种创建工程的作用

(4)工程里面各个目录或者是文件的作用

(5)写出第一个Hello World

(6)学会怎么去调试(这个是重点)

(7)善于总结各种异常以及错误

(8)熟练地情况下,为了开发效率的提高,学习使用快捷键

其实软件开发,除了懂***语言语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编程的思想,掌握编程的思想,无论接触哪一种语言,无论编写哪一种语言,都能自如地操作,轻松地学习.其次要懂得怎么去使用工具,各种快速工具,建模工具等,最后会使用模板以及各大框架.

如果说计算机虚拟环境是一个缤纷的世界,那么程序员则是一名卓越的设计师.

如果说计算机软件给你一种的意外的体验,那么软件编码则是一项伟大的艺术.

其实,真正的程序员并不是猝死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