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中的先驱人物

2013-04-26 20:20 483 查看
一、 阿兰•麦席森•图灵      二、 约翰•冯•诺依曼

 

一、 阿兰•麦席森•图灵

阿兰•麦席森•图灵 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1931年-193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学习。1935年,年仅23岁的图灵,被选为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1938-1939年,返回剑桥从事研究工作,并应邀加入英国政府破译二战德军密码的工作。1947年-1948年,主要从事计算机程序理论的研究,并同时在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1949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把计算机实际用于数学研究的科学家。1950年,发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为后来的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思。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理论。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还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警方调查后认为是氰化物中毒,调查结论为自杀。

阿兰•麦席森•图灵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实际上,图灵机,尤其是通用图灵机作为一种非数值符号计算的模型,就蕴含了构造某种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的人工系统以实现脑力劳动部分自动化的思想,这正是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而且正是从图灵机概念出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军事工作期间,图灵在业余时间里经常考虑并与一些同事探讨“思维机器”的问题,并且进行了“机器下象棋”一类的初步研究工作。

1947年,图灵在一次关于计算机的会议上作了题为“智能机器”intelligent machinery)的报告,详细地阐述了他关于思维机器的思想,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指出:“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在该报告中,图灵提出了自动程序设计的思想,即借助证明来构造程序的思想.现在自动程序设计已成为人工智能的基本课题之一。图灵这一报告中的思想极为深刻、新奇,似乎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力。

1950年阿兰•图灵在《心灵》(Mind)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在这篇论文中,图灵认为,机器能不能思维的问题应当用问机器能否通过他设计的著名的“图灵测试”的问题来代替。如果机器能通过这个测试,就可以说机器具有思维。

图灵在这篇文章中的丰富想象和博学引起了人们对机器智能的极大兴趣。1956年,有十位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一个夏季学术讨论会。他们的目标是确定智能的特性原则上可以用机器来模拟。


1969年,“智能机器”报告再次发表,人工智能已有了相当进展,尤其是R.J.瓦丁格(Waldingger)于1969年重新提出自动程序设计的概念,人们才开始理解了图灵这一报告的开创性意义。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而且随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图灵思想的深刻性:它们至今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二、 约翰•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美籍匈牙利人,经济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发明家,“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制定的计算机工作原理直到现在还被各种电脑使用着。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希腊语同父亲闲谈,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西渡美国.1931年他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第一批终身教授,那时,他还不到30岁。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士.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冯•诺依曼被发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最重要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艾兰• 图灵(Alan Turing)和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John Von• Neuman)。图灵的贡献是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奠定了人工智能的基础。而冯• 诺依曼则是首先提出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想。

    1946年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原理,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存储,并确定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和基本工作方法。

    半个多世纪以来,计算机制造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冯• 诺依曼体系结构仍然沿用至今,人们总是把冯• 诺依曼称为“计算机鼻祖”。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