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IT职业发展与诺兰模型

2013-02-13 21:41 344 查看
IT职业发展与诺兰模型

作者:沈哲磊 2005-5-1 Email: 441596@163.com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是在近十年短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的,并且将我国和美国的技术差距由二十几年缩短到了几年。在这段过程中,大量的技术和技术职位的涌现,使整个市场热火朝天,很多同志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不得不持续学习:

Basic、C/C++、数据库、网络、PB、VB、VC、Delphi、BCB、ASP、PHP、Jsp&Java、C#.NET….. 大家就像被绑上了一辆不断前进的战车,而且看不到下车的机会。

大家在不断大口吞咽的过程中,没有时间咀嚼和消化,很多人造成了杂而不精的情况。

同时,也感到了非常迷惑,我该学习什么技术才不会被市场淘汰?下一个热门技术又是什么?

其实这一切都有脉络可循,这个脉络就是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经过6个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

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

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一般来说,模型的各个阶段是不可跳跃的,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在走过这些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集成阶段并逐步向数据管理阶段迈进,而美国正从数据管理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作为比有些同志较早踏入计算机领域的我,下面试着为大家描述一下我国IT发展的历史,大家将会对未来有所认识。

初装阶段

我国开始使用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时就已经落后美国约十几年。

计算机作为个人管理工具进入少数企业管理者的桌面,为这些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文件编辑和管理工作。我们注意到,在这一阶段基本上没几个人熟悉计算机,企业仅购买1-2台计算机投入很少,企业整体管理也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效益。

当时的阶段是DOS向Windows转变的阶段,可以使用的软件极少。国内几乎没有相关计算机的专业和职位需求。即使有也是用于科研和教育。作为个人兴趣的软件开发也是使用汇编语言、Qbasic、C语言等基础型语言。

蔓延阶段

随着在初装阶段使用计算机的管理者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计算机为企业管理者日常工作带来的方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要求企业为其购买计算机。企业也认识到计算机能够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购买。并且若干计算机熟悉的管理人员开始组建2-5人的小型局域网,用于资料的传输共享。

从这一阶段开始,计算机相关的职业也开始出现,“整机销售商”、“机器维修者”、“网络专家”等计算机硬件相关职业非常的火热,尽管当时的机器配置非常的低,但似乎只要从事硬件的销售和维修,或者网络的安装,就能够从企业拿到大把的银子。

同时,许许多多的软件开发者也应运而生,为Windows 3.1 – Windows 95 ,甚至在前期为DOS系统编写程序,各种各样的软件层出不穷,隔不了一段时间就冒出几个软件英雄,故事都雷同,“某一个编程特别厉害的人,编写了一个大家觉得不错的软件,于是开了家公司,赚了不少钱”。这个故事是很多现在的大型企业的前身。

单机个人软件英雄是这个阶段的主流,编程语言也开始从面向过程逐步转向面向对象的C++. 这一阶段主要采用VB、VC甚至foxpro

控制阶段

企业不是傻瓜,再傻的傻瓜也有清醒的一天。企业渐渐意识到这样大幅度的投入其实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购买10台机器也许比购买1台带来的管理效益明显,但如果再购买10台,对管理效益的提高就不明显了。单纯的增加机器并不能够同比增加管理能力。

并且许多在蔓延阶段没有重视的问题也逐步提上日程:由于联网范围不够,数据共享性差;由于个人单机软件过多,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成了企业最头痛的问题。

企业在寻求对计算机的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在硬件上,将全部机器统一组建内部局域网,加强信息的共享整体性,并协调管理。“组网专家”“网络管理员”的职业火热程度简直不亚于追逐一颗明星,而“整机销售商”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在软件上,引入数据库技术和专项信息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对企业的核心业务进行管理,如财务、人事、生产等小型MIS. 很多软件作坊较早的看到了这一点,采用VB、VC、PB、BCB、Delphi等开发C/S模式的专项MIS系统,满足企业的需要,狠狠地发展了一把。开发团队性也是导致“软件英雄”逐渐没落的原因。在后期,受Internet的影响,ASP/PHP构成的B/S模式以其开发方便性、维护低成本,正逐步的开始代替C/S模式。并且软件作坊为了追寻最大生产率,开发出了很多MIS自动生成系统,满足财务/人事等各企业基本雷同的业务需求,并成长为较大的软件企业。“用友”“金蝶”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

由于中国的发展有美国作为借鉴和技术引入的来源,所以中国从这个阶段开始与美国的差距在快速缩短。这一阶段,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和掌握Widows基本C/S或B/S开发的人就可以完全傲视江湖。

集成阶段

在上一阶段,大家已经看到,国内整体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由技术引导业务,逐步转向了业务引导技术。而随着技术和市场发展,开发技术和硬件,已经不再成为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需求成了市场主要的动力源泉。

企业在对小型MIS系统的熟悉和不断引入后,发现了问题,一个企业中存在多个各不关联的MIS系统,各系统间的资源无法直接共享,成为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把这些孤岛在不损害日常工作的情况下连接和集成起来是一个大问题。并且企业更进一步的希望,把计算机统计数据交给人管理,变成计算机代替人进行一部分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决策,从而达到整体自动化的流程化的管理。这一阶段(中国目前阶段),出现的大量名词:ERP、BPR、MRP II、系统集成、EIS、专家系统、电子政务….都是针对这两个需求产生的。

硬件上,由于对海量数据库的要求和不间断运行的要求,对大型稳定高端服务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题外话:结合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生产后,IBM轻松转型高端服务器生产的情况看,我可以预计,IBM和国外厂商很可能是给联想下了一个套,将发展到极限、没有前途的个人电脑市场高价卖给联想,自己拿这笔钱轻松去抢占高端市场,以后你们还是得靠我吃饭,呵呵)所以,高端服务器生产和销售公司的职员随着将中国市场的成熟越来越富有。

软件上,团队开发方式和系统集成的职位对开发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可选择的技术也非常多:C#.NET和JAVA以其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好,赢得了主流的位置,XML语言和WebService技术也因为能够跨平台和跨系统交流信息,易于将异构系统整合,而站在了潮流的前端。C++开发人员,以及硬件开发人员都转向侧重于底层设备或网络交互的开发,把表面的风光留给系统集成商。

这一阶段的特点,由于技术繁杂、名词丰富,大家摸不着头脑,其实技术没有什么谁比谁强多少的问题,目前的每种技术都有适用范围的问题。一个项目经理或开发团队往往根据具体项目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开发人员只需掌握并精通其中一门,并涉猎其他,就可以在市场上存活下去。对于系统分析员和项目经理的要求其实更高了,因为一个产品的好坏,90%取决于你对业务的熟悉程度。

数据管理

现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集成阶段的中期,但有一部分超大规模企业,已经向数据管理阶段迈进。这部分企业,和美国的差距在3-5年左右。

大型企业在对系统进行集成之后,会发现,自身系统虽然很完整,但总感觉企业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人事、客户服务等产生的海量数据总是和管理脱节,无法流畅使用,同时,也希望将数据进行深加工,找到一些对企业有价值的隐含关系。

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目前,针对数据管理阶段的技术是数据仓库(DW)和数据挖掘,以及在这之上的商务智能(BI)。这些技术有些还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国内没有太多成功应用的经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未来的趋势.

硬件上,有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已经很海量和稳定的服务器,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碍我们继续进步的东西了。

软件上,采用数据仓库的架构和数据挖掘,对业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是制胜的关键。和系统集成阶段相同,业务主导一切,连数据库技术也在变,什么都在变。

这一阶段的职业,“数据仓库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商务智能工程师”

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连诺兰也说不清楚: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每个人都从信息系统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管理信息。很老套的一句话,相信每个项目经理在每个集成方案中都有相似的语句。但我们还是要正视,我们仍在系统集成阶段,并且不能跳跃这一阶段。

成熟阶段仍然意味着对业务的深入把握,掌握业务细节精髓的人掌握一切。至于实现技术,美国人都不知道。我们先超过美国人,再制定我们的标准吧 J

注意:本文只是作者个人对行业的分析探讨,不作为对技术人员或他人的职业发展指导。每个人的路要自己走,任何一条路,只要做到精深,也比其他的路好。打个比方说:我家附近五星级酒店的顶级厨师,工资是一个普通程序员的十倍,呵呵。

作者:沈哲磊 2005-5-1 Email: 441596@163.com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