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转载的一篇文章

2012-12-29 23:57 148 查看
我经常听到朋友、甚至主流互联网媒体抱怨腾讯怎么怎么流氓,怎么怎么山寨东山寨西?但似乎这一切的抱怨都源于几个事实:

a. 腾讯的确很大,大到开始具有垄断地位。(如果腾讯在美国,确实很有可能受到反垄断调查。)

b. 腾讯动了很多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奶酪,但这些公司并不具备这些奶酪的专利,以至于无法诉诸法律。

c. 这些被动了奶酪的公司死的死残的残

其实大部分人都只关心腾讯怎么流氓地抄袭个公司的创意、各公司的商业模式,因为他有钱有人,不过在完全市场经济的时代,这种行为有错吗?要知道商业模式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也许你的一部分创意和创新是受保护的,那请你拿起法律武器和腾讯干一仗。但事实情况是,我们发现这些被动了奶酪的公司是干嘛的呢?其实他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很多成功的欧美模式搬到中国来,我们且不说它搬得成不成功,一样画葫芦画得像不像,我们要看看它是怎么搬的?无非也是抄人家商业模式,抄人家网站设计,比如团购网站,很多网站连css样式都是原封不动从米国groupon网站搬过来的,知道中国哪种人才最多吗?网站爬虫和搬家人才,呵呵,我们可是山寨大国啊。好吧,既然你可以抄人家的模式、人家的设计,为何腾讯能不能超你的?还没事和媒体抱怨说,腾讯太流氓了,回过头来看看你自己呢?如果groupon创始人看到你的网站会作何感想——难道也是一大堆抱怨?利用媒体炒作一把?所以将心比心,你实在没有什么资格怪腾讯抄袭你,要怪就怪自己的企业没有足够竞争力来应对挑战。

成熟的商业模式应该是经得起考验的,这种考验不单单是企业内部的运作,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克隆和拷贝压力。如果一个商业模式只能在初期获得认可,一到后期很容易被模范者超越,那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选错了创业的题材,因为准入门槛太低,以至于小公司都能轻易超越你,更不要说腾讯这种巨无霸了。如今的互联网产品是讲究细节的产品,任何一些微小的细节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市场格局,所以做任何产品你都要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去分析对手的产品有何问题或者不方便的地方,也许这些微小的地方正是你制胜的关键。而大公司由于体制的原因,很多改动等发布的时候可能已经过时,因为任何改动都要走很长的流程才能得到批准,而你作为创业企业不存在这种问题,所以你的响应速度会远快于大中型公司,把握这种优势,同时改进各种细节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实纵观中国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某些大企业),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部分公司都只干了一件事情——“搬砖头”。进出口贸易公司是把各种成品在国内外捣鼓,赚取差价;渠道销售也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卖赚取差价;互联网公司则是把在欧美拿到风投的大项目克隆过来,在中国运营,其实也是“搬砖头”,因为很多时候他们连模式都懒得变,完全拿来主义;制造型企业虽然听上去是实体经济,但相当一部分公司做着组装的活,而不是产品研发,其实也是搬砖头,只是他们干的是把砖头拼起来再卖出去的活,核心的东西都是国外进口的。这种模式在经济好的时候确实能够赚到很多钱,但是一旦经济出现问题(比如近几年)就很容易出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断裂等情况,说到底我们的企业还是没有竞争力。

其实我呆过的几家公司都不算大公司(因为我个人更喜欢小公司,他们更加有活力、机会更多且更灵活),全球最多也就1000号人吧,虽然他们小,但是他们都很好的活下来了,而且经常和大公司正面竞争,比如Salary.com(先被Kenexa收购,之后Kenexa被IBM收购)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有Mercer和Successfactor这样的行业旗舰,但从来没有人(即使是高层)抱怨竞争对手怎么抄袭我们,因为大家都明白其实HR行业的模式就这些,与其说别人抄袭你,不如说别人的产品做得比你好,竞争力比你强。Starcite则是一家专门从事会展管理软件研发的公司(虽然经常有猎头问我们是不是做视频会议的,呵呵),它也并不大,但它就是活下来了,并且也被收购了,它的客户包括大摩、辉瑞制药、礼来制药、苹果等,都是重量级的客户,基本上我们做的是高端市场(低端做的公司太多了,没啥意思,比如ActiveNetwork的Regonline就是典型的低端产品。),但同行业的竞争很激烈,比如Cvent就是其中一个旗舰级竞争对手,你去看Cvent的产品和Starcite的极其相似,那是不是我们应该去告Cvent抄袭?!当然不是,整个会展软件行业就是这么运转的,所管理的会展虽有大小,但还是有很多雷同的,你不可能做出一个颠覆性产品来改变会展的基本管理流程,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客户和商业模式。

中国目前的一些职业经理人说实话不是很靠谱,他们自负且不知道如何去管理企业、也不懂如何去维护现有产品和客户,反倒没事就喜欢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来为自己的公司造势,这种行为虽然不违法,但在我看来没啥意思,与其有这时间,不如自己好好研究下如何提升自己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就好比内功,企业的产品只是招式,那些金庸笔下的高手到最后都是无招胜有招,所以产品虽然重要(因为来钱),但是又不重要(因为很容易被抄袭和超越),真正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这里说的有些抽象,我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其实国内还是有些不错的公司的,比如搜狗,虽然大部分人对搜狗的印象是输入法和搜索引擎,但搜狗的研发团队真的很强,他们最强的一块其实是数据挖掘和分析,当然输入法和搜索引擎与其说是他们的卖点,比如说是他们的数据挖掘的副产品,输入法主要借助词频分析和统计来实现,而搜索引擎则要复杂许多,但这些产品都是因为他们专注数据挖掘,我曾经下载过他们的语料库,确实是不错的自然语言处理的数据来源。再举个例子,比如艾瑞咨询,这家公司在外界看来是一家做市场咨询的公司,其实它最强的是数据分析,但和搜狗不同,它更专注于关联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因为它出的东西通常是行业报告、市场调研报告之类的东西,所以更专注于数据的应用,但它的数据挖掘研发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你可以认为报告是它核心竞争力的副产品,但它很难被超越和复制,因为数据挖掘这东西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基本上没个5年的技术积累是很难做大的。

说到竞争力不得不说说棒子的公司,你看韩国这么小点地方出了多少牛X的企业,最有名的自然是三星,已经成为世界一线企业,直接与苹果竞争,说实话,哪天中国也能出一家这样的企业,估计孔老夫子在下面也要爬出来看看了,以目前中国的搬砖头模式,不要说苹果了,就算来家刚创业的生梨公司也不一定竞争得过。再比如现代汽车,全球汽车出口企业,米国人民也很喜欢他们产的车。韩国的企业基本上都在做最核心的竞争力,都在做研发和制造,且专利都握在自己手里,知道自己研发和制造的好处吗?比如前段时间抵制日货活动,国人号称抵制日货,但可能吗?比如电视机,很多人还是想买Sharp,因为人家是全球主要屏幕供应商,苹果都找它供货,而且屏幕确实做得好,你说你不买夏普,买国产的,行吧,问题是国产电视的屏幕好多也是日本进口的,国产的手机屏幕也一样,你只能骗骗自己说反正牌子不是日本的。而棒子们抵制日货确实能做到,汽车买现代的,电视机和手机买三星的,所以这就是我们和棒子的核心竞争力的差别,当然韩国已经做到国家级竞争力了,中国的话现在讲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合适,还谈不上国家竞争力。

当然,这里我无法给出如何提升关键竞争力的细节,因为我也还是在实践阶段,是否能成功也许需要十年以后论英雄。但有一点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如果没有核心竞争力做支撑,你可能熬不过这个商业寒冬,今年和明年(2013)的经济形势不见得2008年好多少,今年中国的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尽然还破纪录的跌到了47,人家美帝水生火热都有51,别去相信啥官方的经济数据,都是骗人的,至于怎么个不好法这里我就不细说了,大家懂得。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