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移动特性并非唯一出路,LBS 还能怎么玩?

2012-12-19 03:11 405 查看
  [核心提示] 单纯的拘泥于移动特性开发 LBS 产品也许并非是唯一的出路,让我们一块来看看 LBS 还能怎么玩。

  基于移动应用的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位置服务)社区似乎已经过了白热化的阶段,越来越多同质化无特色的 LBS 社区因为用户活跃度不高或者是盈利模式不明确逐渐的退出了这块市场。看似已经过饱和的 LBS 领域至今没有出现第一次知道 LBS 这个概念时所期待的产品形式,不禁有些遗憾。

  LBS 为什么非要基于移动不可?

  曾几何时,在安卓手机还没有变成白菜价的时候。为了照顾许多没有 GPS 或根本不是智能机的低端用户,主流的 LBS 都支持网页端「签到」或是使用 WAP 页面让用户进行手动签到。这种获取 POI (Points Of Information, 包含该地点名称、类别、经度、纬度等信息)的方式不仅体验不好而且给了许多用户留下了「作弊」的空子。记得当时个人同时使用的三家签到式 LBS 分别是开开、嘀咕和街旁,其中前两家因为支持远距离和 PC 端签到的原因,不管什么时候上线都能看到大家一片火热不停的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景象。只有街旁当时坚守着禁止 PC 签到的原则,所以当时的人气并不算高。



  但是,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借助客户端和 GPS 的发力,快速定位和签到使得街旁这种没有作弊能够准确获取 POI 信息的模式更受用户的青睐。而开开和嘀咕也先后的关闭了 PC 端接口,而嘀咕则在 LBS 大战中被甩了出局。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的LBS好处

  1. 获得的位置信息可靠

  虽然 Android 手机可以通过开启开发人员选项「允许模拟位置」,再通过第三方软件设置本机位置来伪造一个 GPS 信息欺骗应用定位。但是,这个动作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决定了除非你是被老婆逼供否则是用不到它的。因此,使用智能手机移动应用来构筑 LBS 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的 POI 信息,这对于精准营销(签到式或点评类)和人际关系(交友类)都是必须的。

  2. 过程方便快捷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这里说的方便快捷是指对于用户来说,并不需要像功能机时代借助 WAP 页面搜索地点,并在一个长长的结果列表中通过名字确定自己的所在地。但是,这种方便快捷其实直接就导致了非智能机或一些冷门智能机用户被迫放弃了使用 LBS 的可能。

  3. 符合用户使用习惯

  很简单,你不是永远带着笔记本、带着台式机或 iPad ,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手机基本还是要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的,因此以手机为基础更适用于「记录运动轨迹」这样的本质需求。

  以上是现有 LBS 应用的优势,同时也是它们的困局。

  不基于移动可不可以?

  我们有三个理由相信如果你是一个企图进入 LBS 市场的创业型公司,一定会招收一大堆移动工程师以确保公司的产品能够在各个智能机平台上运行。但是,有没有可能诞生一个去移动化的 LBS ?



  现在的 LBS 分为两类:签到式和交友式。前者几乎现存的全部产品都尝试通过 O2O 来盈利,而后者的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还有最近很火的拍照应用,在这里把他们当做签到式来看待)

  但是无论是签到式还是交友式的 LBS 社区,都不是一个很好的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产内容) 平台。由于移动平台的限制导致了功能设计上的单一,所有的 LBS 都忠于单一的 Service 即服务。任何一个宣称「基于地理位置的XX社区」的应用和 PC 上的社区相比内容都显得过于单薄,这是由移动应用的特点决定的。用户不太可能在碎片时间里在手机平台上创造长篇大论的内容,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创造一个核心卖点是内容而非评价、评分、推荐菜品、附近美女的 LBS,那么就让移动应用去玩蛋吧。

  不基于移动该怎么做?

  个人理想中的不必拘泥于移动应用的 LBS 是基于兴趣或话题的社区。如果去掉 LBS 三个字母,中国最成功的基于兴趣和和话题的社区非百度贴吧莫属,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怎么才能把 LBS 因素糅合进这个已经成功的产品中。

  首先,现有的基于兴趣的 LBS(米吧、新版带群组的陌陌)因为并没有打算放弃移动应用,所以都呈现出信息和用户碎片化的问题。米吧中搜「数码」,我们可以看到大量重复的「吧」被冠以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一些不同的文字叙述来进行区分彼此,但是每一个「吧」中的内容和会员数都不足以形成讨论范围。



  但是,在内容作为核心卖点的社区中,首先应当考虑的就是如何将用户想要看的内容。由于并非是当用户搜索一个关键词的时候,第一愿望是希望看到与关键词相关的内容,而 POI 信息只是一个辅助信息。其实在签到式 LBS 中,也很少有用户能够在第一屏见到自己想要签到的地点。而在搜索动作产生之后,用户的重点就不是「我现在在哪里」而是「我想要找什么」。

  继续以百度贴吧为例,如果我们在百度贴吧中输入「数码」数码二字那么我们只有可能到达「数码吧」,严格按照用户的第一需求进行分类。在数码吧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有关于数码的帖子。

  那么,怎么把 LBS 因素融合进去呢?很简单,发帖的时候自动记录用户的发帖位置并提供按照 POI 信息进行排序。



  所有用过 Discuz 论坛的用户应该都见过这个筛选栏,它可以方便的让用户选择按照「发帖时间」对帖子进行排序,这样就能保证论坛上浮动的总是最新发布的帖子而不是老帖被来回来去的顶。我们可以将 POI 信息作为一个新的排序维度加入传统社区,当用户通过任何一个终端登入社区的时候社区记录下用户当前的位置,当用户进入某一个板块、贴吧或群组的时候,默认以距离用户远近对帖子进行排序。这样,一个 LBS 的富内容社区就完成了。

  对于基于内容的社区来说,用户的第一需求是内容,地理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因素但不是绝对的,所以即便是有用户位置欺诈问题也不大。而且,因为用户的主要目的是浏览内容而不是找到准确的地点,所以并不用担心没有 GPS 的帮助定位准确度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怎么玩?

  确定了这种最基础的融合方法之后,我们可以试着畅想一下在每一种传统网络应用上添加 POI 因素,比如在 C2C 和新闻阅读这类非常成熟的模式上。事实上,已经有人这么做了,淘身边就试图建立一个基于位置信息的身边交易平台,而都市近闻则按照地理位置信息来重排网络新闻。



  也许有一天我们还可以在电子邮件中加入 POI 戳以帮助邮件客户端和 WebMail 对电子邮件自动归档,在 P2P 软件算法中加入 POI 信息对下载连接的效果进行优化,将 POI 信息加入视频网站对用户推送本地喜好的内容,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旅游纪念品(土特产)推荐……

  可以看到,单纯的拘泥于移动特性开发 LBS 产品也许并非是唯一的出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