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网站架构

社交网站不能脱离社交本质

2012-10-11 01:21 330 查看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facebook要做搜索,从分析来看前景还不错,但我还是忍不住笑了。就像半年前,传言facebook要做电商一样。

  我不否认facebook及扎同学的伟大愿景,也不代表facebook就一定没有未来。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社交,这个极具互联网精神,好看又性感的概念,越来越像一个美丽的谎言,一口掀了盖子的陷阱。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些问题有必要讨论清楚。否则,这个行业还将继续像个无头苍蝇,吸着投资人的钱,叮着从业者的时间,乱撞。

  一、社交的三个要素

  首先要清楚的就是,社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以下是我所查到的定义: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这里面有三个要素:

  ●一是人有社交需求

  ●二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能满足这个需求

  ●三是这个需求的满足过程需要一定的方式 (工具)。

  这三个要素已经很好地解释了社交网站需要做好的两件事:

  第一,聚集有社交需求的人,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发展数量,提供能最大程度满足社交需求的环境。既然全人类都有社交需求,那你可以像facebook一样面向全人类,也可以像LinkedIn做专业的商务社交,甚至还可以进行更细分的领域,简而言之你要根据公司条件及愿景来设定受众,这是进而提供产品、满足需求的前提条件。当然,越细分的领域越容易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交环境,也更容易产生用户粘性,提高用户的转移成本。

  第二,通过一定的方式促进社交需求(之间的交易)的完成。目前来看,用户对线上社交工具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即时通讯工具

  ●如QQ、微信、米聊,核心需求是联络;

  其次是信息交流工具

  ●如新浪微博,核心需求是获取资讯知识;

  再者是广场式工具

  ●如人人网、facebook等,主要需求是随便看看,发展潜在熟人;

  最后是娱乐工具

  ●如开心网,娱乐游戏为主。(以上分类主要以核心需求为主要依据)

  这些都是常识了,内行人懂,外行没兴趣。换下一话题,说说我一些零碎的思考。

  二、社交是C2C与O2O的结合体

  根据我个观察和自身体验,更愿意将社交网站的商业模式与电商的商业模式进行比较。我认为在广义上,所有的社交网站都在追求两种模式——C2C与O2O——的结合。道理很简单,在社交这件事儿上,更多的“交易”还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完成的,这就是C2C,同时,几乎所有的社交都有线下需求,最终都会转向线下,这就是O2O。

  所以,你有必要重新审视一番,如果你的网站正在变成京东B2C的模式,那在社交这条路上,你一定会走向死路。因为每个用户的社交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提供满足所有用户的社交需求的产品,更别提标准化产品了。同理,如果你的网站越来越像淘宝,甚至偶尔也有点天猫的意思,那恭喜你,你上路了。简而言之,社交网站是同时进行多个一对一交叉交易的交易平台,而不是一对多的交易平台。

  所以,你真正需要做的只是在既定环境下,如果让用户更好地完成交易,至于交易的细节和价格就交给市场吧。你没精力做主,也做不了主。在帮助用户完成社交需求交易这一点上,你要花精力去做的就是工具(方式)。比如你可以开发一个旺旺,再开发一个支付宝;你可以像微信或者QQ一样,先是简单而实用的即时通讯工具,我曾经说过,工具属性能产生最好的用户粘性,也能最大程度提高用户的转移成本。(详见我之前写给虎嗅的文章:《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改良蒸汽机》)所以,在用户数量与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这个工具才是十分重要的。

  三、那些不懂社交的社交网站

  在这里,我还想多说一句,我们需要尽快撕掉社交那些华丽而泡沫一般的外衣,回归社交的本质。作为社交网站,你可以推荐和引导但永远不能决定或操纵用户如何进行社交。而目前我所见到的社交网站,大多方向不清,主业不明。在产品的核心定位上做不到差异化。以下简单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人人网与开心网

  拿人人网来说,“校内”时期受众定位与核心竞争模式都十分清晰,反倒转为人人后,越来越四不像。这说明了公司从产品定位到战略定位均没有认真思考过,始终抓不住社交的本质,也可以说职场人士对PC互联网页面社交的依赖远不如在校大学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用户群体,简单合并不能解决二者需求的差异化问题。

  开心网也是如此,基于娱乐的社交本来有着巨大的用户需求,但开心越做越像人人,反而在娱乐这一核心竞争力上投入不够,上开心网不再开心,自然也就没必要上了。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是新浪微博。

  我记得曹国伟在11年(新浪股价最高)曾明确定义过,新浪微博不是社交网站,其实严格来说,新浪微博不是标准意义的社交网站,但它作为信息交流与分享平台(也可以说是自媒体集合),有着广泛的社交需求,这是不能否定的。新浪微博到现在都不赚钱,是值得反思的。首先,新浪博客也曾经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但找不到盈利模式,后来新浪博客的用户群轻松转移到新浪微博上,说白了,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自媒体,都是分享与获取信息的平台,却感觉新浪在这个问题上找不到答案后越来越掩耳盗铃。以前是不知道怎么做,现在索性就这么耗下去算了,反正目前人气还不错。

  陌生交友应用—陌陌

  最后说陌陌,这是一款让我不知该如何定义的产品,在即时通讯功能上操作繁琐、对网络环境要求高,不如微信;信息交流与分享上不如新浪微博;广场式又不够量;娱乐呢?也就是所谓的约炮吧?但它又把“约炮、一夜情”给屏蔽了……婊子立牌坊?

  它倒是很好地满足了SoLoMo的大前提,但请注意

  产品的成功不取决于前提正确,前提正确只是成功的第一步。

  四、为什么微信又赢了?

  最后说微信(以及同类型的即时通讯工具)。我一度以为腾讯在移动客户端会大意失荆州,因为很长一段时间腾讯没有表现。但可惜,所有人都给了腾讯足够的时间。其中小米的米聊、陌陌、新浪微博客户端都给了腾讯喘息的机会,否则,真轮不到腾讯微信,何况腾讯本身也承认,微信跟私生子一样,是个意外收获。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思考,腾讯微信到底有什么牛的?你想想它其貌不扬,既没陌陌那么有美感,也没微博那么有内涵,更不像米聊在即时语音这件事儿上下手那么早。但他为什么赢了?很简单,它就是一款移动客户端时代的即时通讯工具,简单实用。它是生活中的一款工具。就这么一点。就像十几年前PC端的腾讯QQ一样。

  别在嚷嚷那些花里胡哨的辅助功能了,甚至连摇一摇都不是最重要的。微信最重要的,就是对网络环境要求低,对操作能力要求低,说白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微信就是一个可以发文字、语音、图片的短信功能。我们不妨想想,人们每天拿着手机,最大的需求是什么?是看电影吗?是看书吗?是购物吗?至少目前来说,人们对手机的需求,还是建立在联络通讯上。这一基本点还没有改变。腾讯就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了。看上去,它和陌陌一样,它有的功能,陌陌都有,但在用户体验上,回归产品本质上,陌陌没有一项强过微信的。

  当然,3G的网络环境也为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即时通讯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可能。但说到底,微信的根本还是即时通讯工具。你不妨问问自己,问问朋友,现在愿意用微信联系还是愿意用短信联系?在一点上做到极致,极致会产生最大的粘性与最高的转移成本。这就是腾讯成功的唯一原因,一个QQ套住五六亿的活跃用户,套了10年。虽然微信可能也就三两年,但对于腾讯来说,战略意义足够了,因为目前,还看不到让任何一家公司,学到了腾讯对产品研发的把握能力。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不具备平台实力的做着平台的梦,有平台实力的产品却越来越平庸。

  有些跑题,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说,社交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本身不是哪家公司可以实现的。为什么facebook都10亿用户(而且高收入用户居多)了,还解决不了盈利能力问题?就因为,它没有找到社交需求的本质——联络,先联络,多联络才可能满足更多的社交需求。所以,大多数社交网站都是本末倒置的,把愿景设得很高,产品做得奇烂。而在社交这件事儿上,是没有愿景可言的。还是那句话,你可以通过行业、通过年龄、通过区域来推荐和引导,但你永远不能决定和操纵社交的完成。

  腾讯成功永远基于两点,基于工具属性的产品本质的把握,与因此而产生的粘性与转移成本。用最普通的工具,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产生最大的用户量,在此基础上,寻找多元的增值收入模式,永远不会错。或者你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极致。

  说了这么多,社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解。但我还想强调,我们必须撕掉那些华丽的外套,回归需求的本质,回归产品的本质。故事可以讲给用户听,但道理必须自己懂。

  最后强调一个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互联网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而存在的,这是互联网的根本属性。既然是先进生产力,就一定会影响和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一定会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这也是每一款互联网产品的价值所在,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不能跳出互联网行业看互联网,我认为做什么产品都没有希望。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