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读应届生论坛的“职业生涯步步高:一位资深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感悟”之二

2012-06-26 10:35 211 查看
接昨天的阅读笔记


我在这三种的企业都呆过,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本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汇,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我们说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某某人升迁了,我们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所以我们遇到的国企领导大多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样就不好说了。因此我的建议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国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两方面能兼顾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当然,这个事情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企也讲能力,应该是国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对能力的要求要大一些,至于具体的比例,不同的企业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企业。


关于能力和本事我并不太清楚。中午问我爸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也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它的进入门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上升到一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工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某些职位只是跳板,没有发展的潜力。这个视角所体现的是在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发展变化的视角,从一个长远的时间跨度上去考虑这个之后提到的浙江女生有些共通的地方,虽然她现在的生活事业比较差但是她的目标很明确,这就是厚积薄发的意思吧。

虽然不能准确的把握将来的发展,但是计划和规划是真正可以起到作用的,前提是自己能够管理好自己。

如何设定目标?人生目标
为什么目标会让人成功? http://www.psytopic.com/ 问题的集合,通过这些问题似乎可以发现自己以往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有问题。

1你对目前的工作(生活的现状)哪些方面最满意?哪些方面最不满意?你认为理想的工作(生活)是怎样的?
2你曾经做过的什么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
3你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哪些你学得很快并且非常有兴趣学?哪些学的很认真但总是很吃力而且掌握不好?
4记下你的成绩、受到的肯定、觉得有收获、充实的事情。


当你暂时没有目标时,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的意见是把当前的事情做好,先把所谓的目标放一放,不要为了寻找目标而目标。当你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的时候,新的机会往往就会浮现出来,他们会把你带向新的目标。


暂时没有职业发展的目标是一种正常的情况,但应该有人生发展的目标,你是否想让自己生活的更充实更幸福?那么充实幸福的生活应该是怎么样的?


尽管职业兴趣很重要,但是不要寄希望于一分工作能够符合你的全部兴趣。一个老师,可能很喜欢讲课的感觉但不喜欢研究,他可能也要写几篇论文好混个教授;一个官员,可能很喜欢享受权利,但也要忍受平衡利益的疼苦;一个歌手,可能很享受唱歌的快乐,但恐怕也要配合公司的商业推广;一个高管,可能做起事情来很有成就感,但也要承担非常大的决策压力;一个技术人员,可能很喜欢研究并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但他也要学会和应用部门做好沟通。其实大家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工作,你会喜欢它的全部。能有一个工作你喜欢它的大部分已经是很不错了。对于你所不喜欢的部分,就是为你喜欢的部分所付出的一种代价。就如同我们喜欢自己的爱人,他(她)也有一些缺点让我们觉得不太舒服,但我们知道,爱一个人就要喜欢他的优点也要接受他的缺点。


这就有说回了兴趣是什么的话题,不论兴趣是什么它肯定不是生活的全部。


当你有了自己初步的目标以后,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向着把目标实现的方向拿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关键是你要不断的行动,不同的行动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从结果中又可带出新的行动,把我们带向特定的方向,最后就决定了我们的职业人生。


执行力,好的想法不能决定什么,在实际的行动中去执行去做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你无法预料的情况,这个时候能不能坚持下去就是最大的问题。


在我们的职业经历中,我们的职业技能,知识、观念等会有一个内在的变化曲线,它们构成我们的内职业生涯;同时,显性得来看我们的毕业学校、工作单位、工作职位乃至工作内容等等也有一个外在的变化曲线,它们沟成了我们的外职业生涯。说白了,外职业生涯就是你简历上体现出来的内容,内职业生涯就是你的简历内容下面所隐藏的你真正的技能、知识和观念的变化。


关于内外职业生涯,这个和人生追求很像。没有自己的内在追求仅仅追求高薪车房是很难推动自己的人生发展的,但反过来合理积极健康的外在的追求一定可以帮助自己完成内在的追求。

这下开玩笑了,我一直或多或少有一种自己的成长与其他人相比更内在的感觉,并相信这种更内在的东西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更充实的生活,这种内在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种人生内外的认识,现实是其他人早已有这样的认识,这或许就是保持谦卑的原因,现在的我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正是基于此,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套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要以内职业生涯建设为主,以外职业生涯建设为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在这个原则下,充满希望、富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之路才能形成,否则好似“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过于关注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就会成为“有才华的穷人,”郁郁而不得志;如果过于关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就会出现“官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现象,职业的危机就潜伏在你盛名的光环之下,随时都会出现。


有才华的穷人


往往成功人士的跳槽不是在职业的最低潮而往往是职业发展比较成功的时候开始转换跑道,他们能够提前避免职业危机的来临,其实职业规划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研判职业的发展趋势,尽可能促使你的职业向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而阻止不利事情的发生。风险相对比较小的是职业过程中的“T”型发展,指“T”字从下往上写,意思是说在职业发展的最初,先在一个相对狭窄的领域做深,写好那一竖,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然后再写那一横,培养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全面的技能,使自己具备成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


人生是在变动中的,只有掌握了变动才能更好的掌握自己。


求学历程中职业意识缺位——不知道一切学历必须以职业定位为最终目标,结果今年硕士明年博士后年烈士;求职技巧匮乏——不懂得求职技巧原来是连接大学与社会的跨海大桥,因而不知道如何向雇主卖自己(sell oneself)、赢得机会;从业心态糟糕——进入职场后往往不懂得如何珍惜工作机会、竞争发展空间、处理与上司、同事、客户之复杂关系……


在中国有两个东西可以随便骂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中国足球。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