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IT职场人生系列之二十:危险职业(续1)

2012-02-08 10:40 295 查看
这是IT职场人生系列的第二十一篇。(序言专栏目录

之前泛泛地讲了一些危险职业,基本包括两大类:没有积累的(可替代的)和出路狭窄的(但未必差的)。中间有不少读者写来邮件问了一些自己的职业,有的作答,有的暂时没有作答。

由于工作内容差别很大,很难一一给出恰到好处的答案,这篇文章将概括地分析其中几个问题。

危险行业?危险职业?

未来会有行业专门的文章,这里只提一下和职业的关系。

有人问:“我正在一家安全技术公司工作,这个行业非常窄,是否我很危险?”

实际上,整体上不存在一个行业比其他行业差很多,如果从两面性看,行业大致可以划分为:

1. 整体收入和出路较差(不是刚说了没有差的吗?),但是对人的要求比较低(哦,原来如此)

2. 收入很好潜力很大(哇),但是出路很窄公司也很容易倒闭(啊?)

产业自身已经对这些行业进行了调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唯一不合理的是自己错误地选择了不符合自己追求的企业;或者在错误的行业,抱怨错误的事情

职业安全的一般原则

但是,无论呆在哪个行业中,都要呆在业务主干上

吴伯凡老师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为什么医院的保洁部门一般都喜欢外包给专业的保洁公司?

原因就是如果是医院的专职保洁部门,无论其业绩再好,也不可能得到提拔。医院的主营业务是看病的,即使保洁能力世界第一,也不可能让保洁组上岗治病乃至当院长。

但是如果外包给保洁公司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能把一家医院变成世界第一干净的医院,会有众多医院(以及其他企业)蜂拥而至邀请你去,还可以自己开一家保洁公司,做到比医院还大的业务都有可能。所以保洁公司人的干劲十足,是医院自己的保洁人员完全做不到的。

所以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立志做安全技术,就要呆在专业安全公司做,千万别到别的公司躲在角落里边打杂。

如果有一天跳槽了怎么办?比如一家银行刚刚发生安全事故,久闻你在安全界的大名,出两倍薪水邀请你到银行研发中心去……

千万记住,不要被这两倍薪水迷惑了:既然来到了银行,就一定要做银行业务,只是说,“我能设计出很安全的银行业务,这是我的强项”。这样在一些安全至关重要的银行业务上,就能有所建树。

千万不要把着安全不放手,等五年过去这家银行如果再也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一定会被边缘化的;等想回到安全领域的时候……五年啊,已经时过境迁技术落伍了。

初次选择的一般原则

作为刚刚入行的新人(0~4年)的,应该如何选择呢?

就像幼儿教育是培养人格的而非培养技能的,前一两个工作是培养工作素养而不是决定一生行业的

所以初次的选择,应该注重能学习,能积累,而不用问太多行业、职业的事情。

但是,哪些东西能学习、能积累呢?

对新人而言,技术、浅层的业务技能,更容易学习和积累;而管理、行业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不太容易积累。

适合新人工作则包括:程序员(是个万金油的起点)、移动设备界面设计师(好好干,能混成产品经理)、白盒或自动化测试(积累技术)、测试(记得日后要关注业务)……不是说这些职业本身安全,而是说很适合新人当作起点。

不适合新人的工作包括:质量和过程管理(会混成打杂的)、产品经理(会混成协调人)、总经理助理(会混成秘书)……不是说这些职业本身有问题,而是在缺少积累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很难成功。

一些常见职业的分析

测试

按前面的分析,无论是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回归测试……,除非这是一家测试外包公司,否则都没有呆在业务主干上

那怎么办呢?又没有那么多测试外包公司来接收这么多测试人员。

关键就是:测试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不是做测试的。那自己是做什么的呢?如果你在百度,那你就是做搜索引擎的;如果你在腾讯,那你就是做QQ的。

所以说,首先应该关注业务,然后思考自己的岗位能为业务正常运行做些什么,到底是测安全,还是测易用,还是测缺陷……

其次,应该站在研发的立场上看待测试工作,不要片面追求测试自己的度量结果的优化,应该关注产品研发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发布太慢,还是不易用,还是质量差,还是……针对这些开展自己的工作。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自己现在在编写的软件,由于是我自己在编码,而且自己就一直使用,质量还是很好的,一年来都没有碰到可以困扰我们的缺陷。但是有个问题:由于产品经常改动和重构,很常见的现象是有些早期开发的链接再点进去就出错了。错误都是大路边的错误,比如ViewBag里边少了东西,乃至一个变量没定义,甚至页面被改了名字找不到了等等。所以对这个软件而言,最需要的测试不是所谓100%覆盖率的测试,而是一个类似百度爬虫的东西,没事就把整个网站爬一遍,看看里边有没有什么东西不运行了。这就是所谓基于业务以及基于研发角度来组织测试的概念。

能做到基于业务和基于研发来组织测试过程,就会逐渐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由于能纵观全局,更容易被提拔做更高的职位。

另一种更具有全局观的方法,是不要设置过于专业的测试团队,而是将开发、测试、支持这些事情全民化。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方案,很难做好。但是我也没有见过完全分工还能顺畅研发的,所以或许我们只是缺少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已。

如果很质疑这一点,其实有一个实际的案例。Jira的生产者Atlassian甚至是一家“没有销售”的软件公司,但其每年营业额高达6000万美元(只有200人,呆在偏僻的澳大利亚,产品卖给30000家客户)。在其夸张的跨职能的“特例”后面,隐藏着堪称智慧的东西,未来总有一天会成为软件公司的主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