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CMMI入门 - 通用实践的实施GP 2.8-GP 2.10 推荐

2011-09-16 06:42 204 查看
CMMI入门 - 通用实践的实施GP 2.8-GP 2.10
在整个CMMI 的GG2,都是一般项目操作的最佳实践。前面的几个通用实践,都是有关履行任务的条件、策划、与一些比较容易被忽略的实际操作。最后这三个通用实践,都是有关操作的监控。GP2.8 是责任人自己的监控,GP2.9是局外人的检查,然后GP2.10就是高层领导的审查。

GP2.8 监控进展

这个通用实践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明确的任务开展情况,重点在于这个发展态势,是否能够满足当然的目标。如果有明显风险,就需要采取改善措施补救。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任何的管理工作,就是要保证活动可以支持项目满足项目的目标,包括进度、质量,甚至成本。

GP2.8的要求如下:

对比实际与计划的进度与表现

对比操作的结果与实施计划

与领导检阅任务状态

识别实际表现与实施计划之间有影响的差异

识别实施计划与实施的问题

采取整改措施

追踪整改直到完成

这些要求与项目监控过程很接近。如果任务是整个项目,那么,项目监控过程域里面的要求就是满足GP2.8的要求。其他个别任务的监控严格程度,要看任务的关键性。越关键的任务,越需要监控。通常重要的任务,计划中最好包括工作量、进度、与一些质量指标。这些都是在监控过程中需要与实际表现对比的过程特征。重要的任务,最好能用量化指标监控。

所以监控一定需要对比当前的计划与适当使用合适与适度的数据。(这里我用了很多适当、适度等等的词,就是要强调,过程管理是灵活的,需要员工能按目标需求而制定合适的对策!我们不能每件事都等人家告诉自己怎样才是恰当。)

在认证的访谈中,评委们希望听到的,就是任务的责任人清楚知道当前的活动表现对比计划的状态是什么。大家经常问需要多少文件证据。其实这个真的与活动的重要性有关。认证的访谈,通常都是有计划的,检查的活动都比较重要,所以要求书面的证据。这些证据不一定要很正规。比如:员工自己有关工作的日记,数据也可以分散到好几个文件。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信息、证据需要能够提供一个明确、完整的显示,表达任务对比计划的进展情况。

如果我们在履行任务的时候,也有适度的关心进展情况,我们就自然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与证据。否则,就是面对一些特别为这个访谈制造出来的证据,也可能解释不清楚作用在那里,反映什么信息,显示什么意义。

通用实践要检查的,就是要看项目成员是否有这个工作习惯。如果没有,就不知道什么是充分的证据。如果有,就自然能够说服评委,这些证据就是CMMI 认证中,能够满足通用实践的证据。

在实际履行任何任务的时候,我建议监控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的效率、进度、与质量。比如:

活动是一个会议。我们的计划就是会议的议程、参加者、与会议时间。会议开完之后,我们可以统计会议的决议、行动项(action item)、等等的数目是否与会议的计划相符。因为我们知道会议的实际时间段,我们也可以统计出来做决议的效率。有时候要鼓励恰当的人都参加会议,决议的效率可以不考虑参加人数,但可以计算会议的成本,这就是参加会议的人-时,等等。

开发人员当然可以统计自己开发一个模块需要的工时、自测的覆盖率与缺陷密度、等等。这个习惯让每一位员工都知道自己的效率与水平。这些信息的本身,就是一个改进的动力。

测试人员也是一样。自己平均一天可以操作多少测试用例、发现缺陷的效率、按计划完成任务的比例、等等。

我当系统工程师的时候,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指标,就是同一时间可以支持多少位开发人员。因为需求的分析、开发、描述、越清楚,开发人员需要的支持就越低,就能支持越多的人员。

这些都是简单的指标。大家如果有兴趣提升技能,就自然会制定一些测量水平与情况的指标。有了这样的尝试,通过CMMI 的访谈就自然不过了。

GP2.9 客观评价遵从度

GP2.9 其实与PPQA过程域的要求很接近。PPQA的对象是整个项目。这个通用实践就是应用到任何任务都可以。这里的重点在于“客观”。从过程的角度考虑,客观就是在责任人、责任人下属、与责任人的领导之外的人。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个任务,都可以邀请其他组织里面或是外面的人员检查自己任务的进展。

如果对象是项目,就需要按PPQA来操作。但是在任何其他的任务,我们都可以请第三者检查,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我们可能有一些疑惑:如果是组织之外的人,对组织的标准规程不熟识怎办?其实这些检查,都可以依据计划就可以了。当然这个计划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评审或是审批,是被项目认可的。

在认证过程中,PPQA经常审核项目里的活动。这个审核,就可以满足这个活动的GP2.9的要求了。

但是对于QA的工作,因为没有PPQA审核自己,所以需要不时邀请一些第三者的QA人员来做一些审核,以满足这个通用实践德要求。一个明显的案例,就是CMMI的预审、差距分析、ISO、或是PMO的评审、等等

GP2.10 与高层管理检阅状态

高层管理就是活动责任人的经理以上(不含直接领导)的领导。 “高层”是相对管理任务的经理而言。他们通常都是政策的制定者。高层领导可以包括行政人员。

这个通用实践的目的在于让高层领导可以做更有依据的决策。所以要求高层了解活动的情况。在国内、外这都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ISO对高层领导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与严格,原因就是高层通常不关心下面的情况,这个态度标称了过程改进的障碍。

好几年前组织在CMMI认证的时候就拿“向高层发了电子邮件”作为满足这个通用实践的要求。这是一个误解。后来CMMI的描述就强调了这一点。这个通用实践的目的在于高层领导需要了解真正的实施情况。这就表明高层领导的监控需要有反应。如果高层考察是通过会议、参观现场等等来实现的,就当然充分。如果是电子邮件,也需要有高层回复与批示的纪录。

为什么ISO与CMMI都强调高层了解实施的状况呢?因为这当然可以让高层有可靠的依据制定更好的政策,同时这样也是一个推动政策的有力激励。在中国的考核真的过分与不当,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有效的激励方法。这里要求高层检阅实施情况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激励。

这个通用实践要求高层关心下面的实施情况。说到关心,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议题。就拿质量来说吧。什么是关心质量呢?我们认为当我们拿到高质量的产品就高兴,拿到质量不好的产品就不高兴,这就是“关心”。这个态度,无论我们如何称呼它,都不会直接地帮助提高质量。因为基层感觉不到高层对质量的重视,不知道如何保证质量的时候也得不到支持,要开展质量活动的时候就遇到很多障碍,就连测试也没有充分时间完成大部分的需求覆盖,等等等等。最近的7.23动车组事故就是要进度不要质量造成的。我可以确定铁路部的高层在高质量与低质量之间肯定会选高质量,不要低质量的。可惜他们在进度紧张的时候,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产品的质量是否充分而已。

这样的“关心”不具备保证基本质量的效果。所以这样的关心不是在过程管理角度的“关心”。

从过程管理角度的“关心”,需要包括了解、知道目标水平、清除实际情况、能够平衡多个因素的利益、愿意为达到目标而牺牲其他的利益、等等。真正的“关心”,就是知道目标在哪里,并且支持、帮助、追求达标的努力。

CMMI这个GP2.10就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要求高层知道下面的实际情况,能够制定有依据的政策。理念虽然简单,其实很难做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