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Android系统基础面试笔试题积累,持续更新。。。。

2011-09-03 18:53 671 查看
Activity生命周期:
  a :activity从创建到进入运行态所触发的事件?

  b :从运行态到停止态所触发的事件?

  c :从停止态到运行态所触发的事件?

  d :从运行态到暂停态所触发的事件?

  e :从暂停态到运行态所触发的事件?

 

  onCreate:   在这里创建界面 ,做一些数据的初始化工作

   onStart:    到这一步变成用户可见不可交互 的

   onResume:   变成和用户可交互 的,(在activity 栈系统通过栈的方式管理这些个     

                      Activity的最上面,运行完弹出栈,则回到上一个Activity)

   onPause:     到这一步是可见但不可交互 的,系统会停止动画 等消耗CPU 的事情

                从上文的描述已经知道,应该在这里保存你的一些数据,因为这个时候

                你的程序的优先级降低,有可能被系统收回。在这里保存的数据,应该在

        onResume里读出来,注意:这个方法里做的事情时间要短,因为下一

                个activity不会等到这个方法完成才启动

   onstop:     变得不可见 ,被下一个activity覆盖了

   onDestroy:  这是activity被干掉前最后一个被调用方法了,可能是外面类调用finish方

                     法或者是系统为了节省空间将它暂时性的干掉,可以用isFinishing()来判

                     断它,如果你有一个Progress Dialog在线程中转动,请在onDestroy里

                     把他cancel掉,不然等线程结束的时候,调用Dialog的cancel方法会抛

                     异常的。

如果后台的Activity由于某原因被系统回收了,如何在被系统回收之前保存当前状态?
        在onDestroy()方法中保存。当你的程序中某一个Activity A 在运行时中,主动或被动地运行另一个新的Activity B 这个时候A会执行

         public void 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     

             super.onSaveInstanceState(outState);     

             outState.putLong("id", 1234567890);     

         }     

          public void onSaveInstanceState(Bundle outState) {   

            super.onSaveInstanceState(outState);   

            outState.putLong("id", 1234567890);

          }  

 

         B完成以后又会来找A, 这个时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被回收,一种是没有被回收,被回收的A就要重新调用onCreate()方法,不同

         于直接启动的是这回onCreate()里是带上参数savedInstanceState,没被收回的就还是onResume就好了。savedInstanceState是一个

         Bundle对象,你基本上可以把他理解为系统帮你维护的一个Map对象。在onCreate()里你可能会用到它,如果正常启动onCreate就不会

         有它,所以用的时候要判断一下是否为空。

          if(savedInstanceState != null){ 

               long id = savedInstanceState.getLong("id"); 

          } 

          if(savedInstanceState != null){  

             long id = savedInstanceState.getLong("id");

          }

         就像官方的Notepad教程里的情况,你正在编辑某一个note,突然被中断,那么就把这个note的id记住,再起来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个

         id去把那个note取出来,程序就完整一些。这也是看你的应用需不需要保存什么,比如你的界面就是读取一个列表,那就不需要特殊

         记住什么,哦,没准你需要记住滚动条的位置。。。。

如何退出Activity?
        对于单一Activity的应用来说,退出很简单,直接finish()即可。当然,也可以用killProcess()和System.exit()这样的方法。

    现提供几个方法,供参考:

        1、抛异常强制退出:该方法通过抛异常,使程序Force Close。验证可以,但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程序结束掉,而不弹出Force Close的窗口。

        2、记录打开的Activity:每打开一个Activity,就记录下来。在需要退出时,关闭每一个Activity即可。

        3、发送特定广播:在需要结束应用时,发送一个特定的广播,每个Activity收到广播后,关闭即可。

        4、递归退出在打开新的Activity时使用startActivityForResult,然后自己加标志,在onActivityResult中处理,递归关闭。除了第一个,都是想办法

          把每一个Activity都结束掉,间接达到目的。但是这样做同样不完美。你会发现,如果自己的应用程序对每一个Activity都设置了nosensor,在两个

          Activity结束的间隙,sensor可能有效了。但至少,我们的目的达到了,而且没有影响用户使用。为了编程方便,最好定义一个Activity基类,处理这些共通问题。

        

        在这里要引申一下Force Close,什么情况会导致Force Close ?如何避免?能否捕获导致其的异常?

          一般Android模拟器调试程序过程中,像空指针啊,可以看起Logcat,然后对应到程序中 来解决错误

Intent的种类?
   显式intent:通过名字指定目标组件。因为开发者通常不知道其它应用程序的组件名字,显式intent通常用于应用程序内部消息,如一个活动启动从属的服务或启动一个姐妹活动。

   隐式intent:并不指定目标的名字(组件名字字段是空的)。隐式intent经常用于激活其它应用程序中的组件。

   

  对intent的理解:

   在Android参考文档中,对Intent的定义是执行某操作的一个抽象描述。包括:action(行为),data(数据),category(类别),type(数据类型),component(组件),extras(附加信息)。

   在一个Android应用中,主要是由四种组件组成的,而这四种组件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调用,协调工作,最终组成一个真正的Android应用。在这些组件之间的通讯中,主要是由Intent协助完成的。

    Intent负责对应用中一次操作的动作、动作涉及数据、附加数据进行描述,Android则根据此Intent的描述,负责找到对应的组件,将 Intent传递给调用的组件,并完成组件的调用。

    因此,Intent在这里起着一个媒体中介的作用,专门提供组件互相调用的相关信息,实现调用者与被调用者之间的解耦。

  ·这里又得说到Intent过滤器(IntentFilter)

    活动、服务、广播接收者为了告知系统能够处理哪些隐式intent,它们可以有一个或多个intent过滤器。每个过滤器描述组件的一种能力,即乐意接收的一组intent。

    实际上,它筛掉不想要的intents,也仅仅是不想要的隐式intents。一个显式intent总是能够传递到它的目标组件,不管它包含什么;不考虑过滤器。但是一个隐式

    intent,仅当它能够通过组件的过滤器之一才能够传递给它。

    一个组件的能够做的每一工作有独立的过滤器。例如,记事本中的NoteEditer活动有两个过滤器,一个是启动一个指定的记录,用户可以查看和编辑;另一个是启动

    一个新的、空的记录,用户能够填充并保存。

    一个intent过滤器是一个IntentFilter类的实例。因为Android系统在启动一个组件之前必须知道它的能力,但是intent过滤器通常不在java代码中设置,而是在应用

    程序的清单文件(AndroidManifest.xml)中以<intent-filter>元素设置。但有一个例外,广播接收者的过滤器通过调用Context.registerReceiver()动态地注册,

    它直接创建一个IntentFilter对象。

    一个过滤器有对应于Intent对象的动作、数据、种类的字段。过滤器要检测隐式intent的所有这三个字段,其中任何一个失败,Android系统都不会传递intent给组件。

    然而,因为一个组件可以有多个intent过滤器,一个intent通不过组件的过滤器检测,其它的过滤器可能通过检测。

Service
  对service的理解:

    Service是android 系统中的一种组件,它跟Activity的级别差不多,但是他不能自己运行,只能后台运行,并且可以和其他组件进行交互。Service的启动有两种方式:

    【1】context.startService() 和 【2】context.bindService()。

 

    使用context.startService() 启动Service是会会经历:context.startService()  ->onCreate()- >onStart()->Service running

                             context.stopService() | ->onDestroy() ->Service stop

    如果Service还没有运行,则android先调用onCreate()然后调用onStart();如果Service已经运行,则只调用onStart(),所以一个Service的onStart方法可能会重复调用多次。

     stopService的时候直接onDestroy,如果是调用者自己直接退出而没有调用stopService的话,Service会一直在后台运行。该Service的调用者再启动起来后可以通过stopService关闭Service。

     所以调用startService的生命周期为:onCreate --> onStart(可多次调用) --> onDestroy

    使用使用context.bindService()启动Service会经历:context.bindService()->onCreate()->onBind()->Service running -> onUnbind() -> onDestroy() ->Service stop

    onBind将返回给客户端一个IBind接口实例,IBind允许客户端回调服务的方法,比如得到Service运行的状态或其他操作。这个时候把调用者(Context,例如Activity)会和Service绑定在一起,Context退出了,Srevice就会调用onUnbind->onDestroy相应退出。

     

    所以调用bindService的生命周期为:onCreate --> onBind(只一次,不可多次绑定) --> onUnbind --> onDestory。

 

    在Service每一次的开启关闭过程中,只有onStart可被多次调用(通过多次startService调用),其他onCreate,onBind,onUnbind,onDestory在一个生命周期中只能被调用一次。

 

    service可以在和多场合的应用中使用,比如播放多媒体的时候用户启动了其他Activity这个时候程序要在后台继续播放,比如检测SD卡上文件的变化,再或者在后台记录你地理信息位置的改变等等,总之服务嘛,总是藏在后头的。

  IntentService有何优点?

    * Acitivity的进程,当处理Intent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对应的Service

      * Android的进程处理器现在会尽可能的不kill掉你

     * 非常容易使用

     

Broadcast Receiver  

  Broadcast Receiver是指广播接收器,在android中,通过广播(broadcast)可以通知其他广播接受者某个事件发生了。比如电源强度,信号强度等。roadcast机制是基于一种注册方式的,

  Broadcast Receiver将其特征描述并注册在系统中。根据注册时机,可以分为两类,网上有人称之为静态注册和动态注册。

    静态注册,就是Broadcast Receiver的相关信息写在配置文件中,系统会负责在相关事件发生的时候及时通知到该Broadcast Receiver。这种模式适合于这样的场景:某事件发生 -> 通

      知Broadcast -> 启动相关处理应用。比如,监听来电、邮件、短信之类的,都隶属于这种模式。这个方式实现如下:

       (1)接收广播

       

           Public class MyBroadcastReceiver extends BroadcastReceiver {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 Intene intent){

       

            // TODO }

       }

       (2)发送广播

        Intent it = new Intent(NEW_BROADCAST_FILTER);

        sendBroadcast(it);

       (3)配置广播

       

       在receiver的action中定义了该receiver能够接受的广播,Manifest.xml定义部分:

       <receiver android:name=”.MyBroadcastReceiver”>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 NEW_BROADCAST_FILTER />

       </intent-filter>

       </receiver>

    动态注册,注册这样的事情都是由应用自己来处理的,通常是在OnResume事件中通过registerReceiver进行注册,在OnPause等事件中通过unregisterReceiver取消注册,通过这种方式使

      其能够在运行期间保持对相关事件的关注。比如,判断网络变化,有些应用会在运行期间关注网络状况变化的需求,使其可以在有网络的时候优先使用网络,在其他情况下,首先通

      过本地数据。而这样的监听,只需要在其工作状态下保持就好,不运行的时候,管你是天大的网路变化,与我何干。其模式可以归结为:启动应用 -> 监听事件 -> 发生时进行处理。

      动态注册广播方式如下:

        (1)       声明一个BroadcastReceiver

        

        BroadcastReceiver mReceiver=new BroadcastReceiver(){

        

         Public void onReceive(Context context,Intent intent){

        

          //收到Broadcast会跑到这里 }

        

        }

        

        (2)       OnResume时,通过registerReceiver注册。

        

              IntentFilter mfilter=new IntentFilter();

        

        mfilter.addAction(NEW_BROADCAST_FILTER);

        

        registerReceiver(mReceiver,mfilter);

        

        (3)OnPause时,通过unregisterReceiver反注册。

        

        unregisterReceiver(mReceiver);

   两种注册类型的区别是:

        1)第一种是常驻型,也就是说当应用程序关闭后,如果有信息广播来,程序也会被系统调用自动运行。

        2)第二种不是常驻型广播,也就是说广播跟随程序的生命周期。

 

Android的数据存储方式?
  Android提供了5种方式存储数据:

       (1)使用SharedPreferences存储数据;它是Android提供的用来存储一些简单配置信息的一种机制,采用了XML格式将数据存储到设备中。只能在同一个包内使用,不能在不同的包之间使用。

       (2)文件存储数据;文件存储方式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在Android中读取/写入文件的方法,与Java中实现I/O的程序是完全一样的,提供了openFileInput()和openFileOutput()方法来读取设备上的文件。

       (3)SQLite数据库存储数据;SQLite是Android所带的一个标准的数据库,它支持SQL语句,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嵌入式数据库。

       (4)使用ContentProvider存储数据;主要用于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从而能够让其他的应用保存或读取此Content Provider的各种数据类型。

       (5)网络存储数据;通过网络上提供给我们的存储空间来上传(存储)和下载(获取)我们存储在网络空间中的数据信息。

ContentProvider
  简介:当应用继承ContentProvider类,并重写该类用于提供数据和存储数据的方法,就可以向其他应用共享其数据。虽然使用其他方法也可以对外共享数据,但数据访问方式会因数据存储的

     方式而不同,如:采用文件方式对外共享数据,需要进行文件操作读写数据;采用sharedpreferences共享数据,需要使用sharedpreferences API读写数据。而使用ContentProvider共

     享数据的好处是统一了数据访问方式。

  Uri类简介:

    Uri代表了要操作的数据,Uri主要包含了两部分信息:1.需要操作的ContentProvider ,2.对ContentProvider中的什么数据进行操作,一个Uri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scheme:ContentProvider(内容提供者)的scheme已经由Android所规定为:content://。

     

     2.主机名(或Authority):用于唯一标识这个ContentProvider,外部调用者可以根据这个标识来找到它。

     

     3.路径(path):可以用来表示我们要操作的数据,路径的构建应根据业务而定,如下:

       要操作contact表中id为10的记录,可以构建这样的路径:/contact/10

       要操作contact表中id为10的记录的name字段, contact/10/name

       要操作contact表中的所有记录,可以构建这样的路径:/contact?

       要操作的数据不一定来自数据库,也可以是文件等他存储方式,如下:

       要操作xml文件中contact节点下的name节点,可以构建这样的路径:/contact/name

     如果要把一个字符串转换成Uri,可以使用Uri类中的parse()方法,如下:

       Uri uri = Uri.parse("content://com.changcheng.provider.contactprovider/contact")

     3、UriMatcher、ContentUrist和ContentResolver简介

       因为Uri代表了要操作的数据,所以我们很经常需要解析Uri,并从 Uri中获取数据。Android系统提供了两个用于操作Uri的工具类,分别为UriMatcher 和ContentUris 。

      UriMatcher:用于匹配Uri,它的用法如下:

     

       1.首先把你需要匹配Uri路径全部给注册上,如下:

         //常量UriMatcher.NO_MATCH表示不匹配任何路径的返回码(-1)。

       UriMatcher uriMatcher = new UriMatcher(UriMatcher.NO_MATCH);

         //如果match()方法匹配content://com.changcheng.sqlite.provider.contactprovider /contact路径,返回匹配码为1

       uriMatcher.addURI(“com.changcheng.sqlite.provider.contactprovider”, “contact”, 1);//添加需要匹配uri,如果匹配就会返回匹配码

         //如果match()方法匹配 content://com.changcheng.sqlite.provider.contactprovider/contact/230路径,返回匹配码为2

       uriMatcher.addURI(“com.changcheng.sqlite.provider.contactprovider”, “contact/#”, 2);//#号为通配符

       

       2.注册完需要匹配的Uri后,就可以使用uriMatcher.match(uri)方法对输入的Uri进行匹配,如果匹配就返回匹配码,匹配码是调用 addURI()方法传入的第三个参数,假设匹配 content://com.changcheng.sqlite.provider.contactprovider/contact路径,返回的匹配码为1。

   

     ContentUris:用于获取Uri路径后面的ID部分,它有两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withAppendedId(uri, id)用于为路径加上ID部分

        parseId(uri)方法用于从路径中获取ID部分

    ContentResolver:当外部应用需要对ContentProvider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时,可以使用 ContentResolver 类来完成,要获取ContentResolver 对象,可以使用

            Activity提供的getContentResolver()方法。 ContentResolver使用insert、delete、update、query方法,来操作数据。

     
解释下在单线程模型中Message、Handler、Message Queue、Looper之间的关系?
  1. Android进程

      在了解Android线程之前得先了解一下Android的进程。当一个程序第一次启动的时候,Android会启动一个LINUX进程和一个主线程。默认的情况下,所有该程序的组件都将在该进程和线程中运行。

  同时,Android会为每个应用程序分配一个单独的LINUX用户。Android会尽量保留一个正在运行进程,只在内存资源出现不足时,Android 会尝试停止一些进程从而释放足够的资源给其他新的进程使用,也能保证用户正在访问的当前进程有足够的资源去及时地响应用户的事件。Android会根据进程中运行的组件类别以及组件的状态来判断该进程的重要性,Android会首先停止那些不重要的进程。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一共有五个级别:

  前台进程

  前台进程是用户当前正在使用的进程。只有一些前台进程可以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他们是最后一个被结束的,当内存低到根本连他们都不能运行的时候。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设备会进行内存调度,中止一些前台进程来保持对用户交互的响应。

  可见进程

  可见进程不包含前台的组件但是会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可见的进程是的重要程度很高,除非前台进程需要获取它的资源,不然不会被中止。

  服务进程

  运 行着一个通过startService() 方法启动的service,这个service不属于上面提到的2种更高重要性的。service所在的进程虽然对用户不是直接可见的,但是他们执行了用户非常关注的任务(比如播放mp3,从网络下载数据)。只要前台进程和可见进程有足够的内存,系统不会回收他们。

  后台进程

  运行着一个对用户不可见的activity(调用过 onStop() 方法).这些进程对用户体验没有直接的影响,可以在服务进程、可见进程、前台进程需要内存的时候回收。通常,系统中会有很多不可见进程在运行,他们被保存在LRU (least recently used) 列表中,以便内存不足的时候被第一时间回收。如果一个activity正确的执行了它的生命周期,关闭这个进程对于用户体验没有太大的影响。

  空进程

  未运行任何程序组件。运行这些进程的唯一原因是作为一个缓存,缩短下次程序需要重新使用的启动时间。系统经常中止这些进程,这样可以调节程序缓存和系统缓存的平衡。

  Android 对进程的重要性评级的时候,选取它最高的级别。另外,当被另外的一个进程依赖的时候,某个进程的级别可能会增高。一个为其他进程服务的进程永远不会比被服务的进程重要级低。因为服务进程比后台activity进程重要级高,因此一个要进行耗时工作的activity最好启动一个service来做这个工作,而不是开启一个子进程――特别是这个操作需要的时间比activity存在的时间还要长的时候。例如,在后台播放音乐,向网上上传摄像头拍到的图片,使用service可以使进程最少获取到“服务进程”级别的重要级,而不用考虑activity目前是什么状态。broadcast
receivers做费时的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启用一个服务而不是开一个线程。

  2. 单线程模型

      当一个程序第一次启动时,Android会同时启动一个对应的主线程(Main Thread),主线程主要负责处理与UI相关的事件,如用户的按键事件,用户接触屏幕的事件以及屏幕绘图事件,并把相关的事件分发到对应的组件进行处理。所以主线程通常又被叫做UI线程。在开发Android应用时必须遵守单线程模型的原则: Android UI操作并不是线程安全的并且这些操作必须在UI线程中执行。

  2.1 子线程更新UI

  Android的UI是单线程(Single-threaded)的。为了避免拖住GUI,一些较费时的对象应该交给独立的线程去执行。如果幕后的线程来执行UI对象,Android就会发出错误讯息

  CalledFromWrongThreadException。以后遇到这样的异常抛出时就要知道怎么回事了!

  2.2 Message Queue

       在单线程模型下,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Android设计了一个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 线程间可以通过该Message Queue并结合Handler和Looper组件进行信息交换。下面将对它们进行分别介绍:

  1. Message

      Message消息,理解为线程间交流的信息,处理数据后台线程需要更新UI,则发送Message内含一些数据给UI线程。

  2. Handler

      Handler处理者,是Message的主要处理者,负责Message的发送,Message内容的执行处理。后台线程就是通过传进来的 Handler对象引用来sendMessage(Message)。而使用Handler,需要implement 该类的 handleMessage(Message)

  方法,它是处理这些Message的操作内容,例如Update UI。通常需要子类化Handler来实现handleMessage方法。

  3. Message Queue

      Message Queue消息队列,用来存放通过Handler发布的消息,按照先进先出执行。

      每个message queue都会有一个对应的Handler。Handler会向message queue通过两种方法发送消息:sendMessage或post。这两种消息都会插在message queue队尾并按先进先出执行。但通过这两种方法发送的消息执行的方式略有不同:通过sendMessage发送的是一个message对象,会被 Handler的handleMessage()函数处理;而通过post方法发送的是一个runnable对象,则会自己执行。

  4. Looper

      Looper是每条线程里的Message Queue的管家。Android没有Global的Message Queue,而Android会自动替主线程(UI线程)建立Message Queue,但在子线程里并没有建立Message Queue。所以调用Looper.getMainLooper()得到的主线程的Looper不为NULL,但调用Looper.myLooper() 得到当前线程的Looper就有可能为NULL。

      对于子线程使用Looper,API Doc提供了正确的使用方法:

  

  

      这个Message机制的大概流程:

      1. 在Looper.loop()方法运行开始后,循环地按照接收顺序取出Message Queue里面的非NULL的Message。

      2. 一开始Message Queue里面的Message都是NULL的。当Handler.sendMessage(Message)到Message Queue,该函数里面设置了那个Message对象的target属性是当前的Handler对象。随后Looper取出了那个Message,则调用该Message的target指向的Hander的dispatchMessage函数对Message进行处理。

      在dispatchMessage方法里,如何处理Message则由用户指定,三个判断,优先级从高到低:

      1) Message里面的Callback,一个实现了Runnable接口的对象,其中run函数做处理工作;

      2) Handler里面的mCallback指向的一个实现了Callback接口的对象,由其handleMessage进行处理;

      3) 处理消息Handler对象对应的类继承并实现了其中handleMessage函数,通过这个实现的handleMessage函数处理消息。

      由此可见,我们实现的handleMessage方法是优先级最低的!

      3. Handler处理完该Message (update UI) 后,Looper则设置该Message为NULL,以便回收!

      在网上有很多文章讲述主线程和其他子线程如何交互,传送信息,最终谁来执行处理信息之类的,个人理解是最简单的方法——判断Handler对象里面的 Looper对象是属于哪条线程的,则由该线程来执行!

      1. 当Handler对象的构造函数的参数为空,则为当前所在线程的Looper;

      2. Looper.getMainLooper()得到的是主线程的Looper对象,Looper.myLooper()得到的是当前线程的Looper对象。

AIDL的全称是什么?如何工作?能处理哪些类型的数据?  
  在Android中, 每个应用程序都可以有自己的进程. 在写UI应用的时候,经常要用到Service. 在不同的进程中, 怎样传递对象呢?  显然, Java中不允许跨进程内存共享. 因此传递对象, 只能把对象拆分成操作系统能理解的简单形式, 以达到跨界对象访问的目的.

  在J2EE中,采用RMI的方式, 可以通过序列化传递对象. 在Android中,则采用AIDL的方式. 理论上AIDL可以传递Bundle,实际上做起来却比较麻烦.

  AIDL(AndRoid接口描述语言)是一种借口描述语言; 编译器可以通过aidl文件生成一段代码,通过预先定义的接口达到两个进程内部通信进程的目的. 如果需要在一个Activity中, 访问另一个Service中的某个对象,

  需要先将对象转化成AIDL可识别的参数(可能是多个参数), 然后使用AIDL来传递这些参数, 在消息的接收端,使用这些参数组装成自己需要的对象.

  AIDL的IPC的机制和COM或CORBA类似,是基于接口的,但它是轻量级的。它使用代理类在客户端和实现层间传递值.如果要使用AIDL, 需要完成2件事情: 1. 引入AIDL的相关类.; 2. 调用aidl产生的class.

  AIDL的创建方法:

  AIDL语法很简单,可以用来声明一个带一个或多个方法的接口,也可以传递参数和返回值。由于远程调用的需要, 这些参数和返回值并不是任何类型.下面是些AIDL支持的数据类型:

   1. 不需要import声明的简单Java编程语言类型(int,boolean等)

   2. String, CharSequence不需要特殊声明

   3. List, Map和Parcelables类型, 这些类型内所包含的数据成员也只能是简单数据类型,String等其他比支持的类型.

Android常用的五种布局:

     在Android中,共有五种布局方式,分别是:FrameLayout(框架布局),LinearLayout (线性布局),AbsoluteLayout(绝对布局),RelativeLayout(相对布局),TableLayout(表格布局)。

       (1)FrameLayout  框架布局,放入其中的所有元素都被放置在最左上的区域,而且无法为这些元素指定一个确切的位置,下一个子元素会重叠覆盖上一个子元素,适合浏览单张图片。

       (2)LinearLayout 线性布局,是应用程序中最常用的布局方式,主要提供控件水平或者垂直排列的模型,每个子组件都是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式来定位.(默认是垂直)

       (3)AbsoluteLayout 绝对定位布局,采用坐标轴的方式定位组件,左上角是(0,0)点,往右x轴递增,往下Y轴递增,组件定位属性为android:layout_x 和 android:layout_y来确定坐标。

       (4)RelativeLayout 相对布局,根据另外一个组件或是顶层父组件来确定下一个组件的位置。和CSS里面的类似。

       (5)TableLayout 表格布局,类似Html里的Table.使用TableRow来布局,其中TableRow代表一行,TableRow的每一个视图组件代表一个单元格。

什么是ANR,如何避免它?  

ANR:Application Not Responding

   在Android中,活动管理器和窗口管理器这两个系统服务负责监视应用程序的响应。当出现下列情况时,Android就会显示ANR对话框了: 

   对输入事件(如按键、触摸屏事件)的响应超过5秒 

   意向接受器(intentReceiver)超过10秒钟仍未执行完毕

   Android应用程序完全运行在一个独立的线程中(例如main)。这就意味着,任何在主线程中运行的,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操作都会引发ANR。因为此时,你的应用程序已经没有机会去响应输入事件和意向广播(Intent broadcast)。 

   因 此,任何运行在主线程中的方法,都要尽可能的只做少量的工作。特别是活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方法如onCreate()和 onResume()等更应如此。潜在的比较耗时的操作,如访问网络和数据库;或者是开销很大的计算,比如改变位图的大小,需要在一个单独的子线程中完成 (或者是使用异步请求,如数据库操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主线程需要进入阻塞状态已等待子线程结束 -- 也不需要调用Therad.wait()或者Thread.sleep()方法。取而代之的是,主线程为子线程提供一个句柄(Handler),让子线程
在即将结束的时候调用它(xing:可以参看Snake的例子,这种方法与以前我们所接触的有所不同)。使用这种方法涉及你的应用程序,能够保证你的程序 对输入保持良好的响应,从而避免因为输入事件超过5秒钟不被处理而产生的ANR。这种实践需要应用到所有显示用户界面的线程,因为他们都面临着同样的超时问题。

 

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下Android数字签名:
      (1)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必须有数字证书,Android系统不会安装一个没有数字证书的应用程序

      (2)Android程序包使用的数字证书可以是自签名的,不需要一个权威的数字证书机构签名认证

      (3)如果要正式发布一个Android ,必须使用一个合适的私钥生成的数字证书来给程序签名,而不能使用adt插件或者ant工具生成的调试证书来发布。

      (4)数字证书都是有有效期的,Android只是在应用程序安装的时候才会检查证书的有效期。如果程序已经安装在系统中,即使证书过期也不会影响程序的正常功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