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新手玩Linux ---- 从Linux From Scratch开始学习linux(二)

2011-08-27 22:37 399 查看
好多新手朋友不明白Linux的分区是怎么回事,看书有时候看的一头雾水,新手么现在了解的那么复杂了反而会打击大家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大家先简单了解下就可以了,复杂的后边会慢慢在应用的时候了解到。

Linux分区这里我给大家通俗的讲一下 ---- Linux的分区结构就和WINDOWS里的目录结构基本一样,只不过WINDOWS里一个分区包含很多目录,而LINUX里一个目录就有可能就是一个分区。

上次讲到准备工作大家都做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后边的步骤,大家也知道,往硬盘上安装东西,就需要硬盘分区,因为我们是初学么,所以我们开始也不要分区分的太复杂了,就分俩个好了,一个是安装系统的主分区,一个是LINUX里必须有的swap分区(交换分区)。

这里提到SWAP分区了,就介绍下,新手一定要了解这个,这里引用百度百科内容:

Swap分区,即交换区,Swap空间的作用可简单描述为: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一部分空间释放出来,以供当前运行的程序使用。那些被释放的空间可能来自一些很长时间没有什么操作的程序,这些被释放的空间被临时保存到Swap空间中,等到那些程序要运行时,再从Swap中恢复保存的数据到内存中。这样,系统总是在物理内存不够时,才进行Swap交换。其实,Swap的调整对Linux服务器,特别是Web服务器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调整Swap,有时可以越过系统性能瓶颈,节省系统升级费用。
众所周知,现代操作系统都实现了“虚拟内存”这一技术,不但在功能上突破了物理内存的限制,使程序可以操纵大于实际物理内存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虚拟内存”是隔离每个进程的安全保护网,使每个进程都不受其它程序的干扰。
计算机用户会经常遇这种现象。例如,在使用Windows系统时,可以同时运行多个程序,当你切换到一个很长时间没有理会的程序时,会听到硬盘“哗哗”直响。这是因为这个程序的内存被那些频繁运行的程序给“偷走”了,放到了Swap区中。因此,一旦此程序被放置到前端,它就会从Swap区取回自己的数据,将其放进内存,然后接着运行。
需要说明一点,并不是所有从物理内存中交换出来的数据都会被放到Swap中(如果这样的话,Swap就会不堪重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被直接交换到文件系统。例如,有的程序会打开一些文件,对文件进行读写(其实每个程序都至少要打开一个文件,那就是运行程序本身),当需要将这些程序的内存空间交换出去时,就没有必要将文件部分的数据放到Swap空间中了,而可以直接将其放到文件里去。如果是读文件操作,那么内存数据被直接释放,不需要交换出来,因为下次需要时,可直接从文件系统恢复;如果是写文件,只需要将变化的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便恢复。但是那些用malloc和new函数生成的对象的数据则不同,它们需要Swap空间,因为它们在文件系统中没有相应的“储备”文件,因此被称作“匿名”(Anonymous)内存数据。这类数据还包括堆栈中的一些状态和变量数据等。所以说,Swap空间是“匿名”数据的交换空间。

好了,了解了以后,我们继续开始我们的学习,启动磁盘分区程序,我这里用cfdisk ,用即将在上面创建新分区的硬盘名字作为命令行选项,比我们用的虚拟机内建立的IDE硬盘名字就是 /dev/hda 。

这里又有新手需要学习的东西了:硬盘名字就是 /dev/hda ?我开始也没搞明白,到处找资料,然后在我笔记本电脑上实验,原来IDE接口的硬盘设备在LINUX系统里,硬盘是有名字的,在Linux系统根下(也就是/)有个dev的目录,电脑上的设备全在这个目录下了,大家想知道里边有什么,可以在光盘引导后的输入下边的命令

cd /dev

ls

这里大家看下就好了,不用了解的太深入了,好多东西后边会陆续知道的,继续我们有关硬盘名字的学习,刚才大家ls命令运行后,会列出好多设备名字来,如果大家在虚拟机上运行的话,会看到有黄色字体的hda、hdc等等以hd打头的,这就是硬盘的名字,而我在我笔记本电脑上就没找到hd打头的,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原来IDE接口的硬盘是用hd表示的,而我笔记本上的sata硬盘是以sd打头的。硬盘的排列方法:

硬盘接口 IDE SATA

Primary Master /dev/hda /dev/sda
Primary Slave /dev/hdb /dev/sdb
Secondary Master /dev/hdc /dev/sdc
Secondary Slave /dev/hdd /dev/sdd

好了,硬盘名字相信大家也了解了,现在我们继续我们的学习,开始用CFDISK创建一个 Linux 分区,一个交换分区。

光盘引导后我们运行下边的名来来启动cfdisk

cfdisk /dev/hda

这里的红色hda就是我们虚拟机的硬盘名称,命令运行后见下图



中间白条的地方就是我们没有分区的硬盘空间。下边带 [ ] 的就是分区的命令,命令选择是用键盘的左右方向键,确定用回车。

[Help] 帮助 [New] 新建分区 [Print] 显示分区信息 [Quit] 退出cfdisk [Write] 写入分区更改信息

按N键进入新建分区



[Primary] 新建主分区 [Logical] 新建扩展分区 [Cancel] 返回 按P键建立一个主分区



输入主分区大小,用MB计算。(这里只能输入数字,按其他键回返回菜单)



[Beginning] 开始建立分区 [End] 结束 [Cancel] 返回 按b继续



[Bootable] 将一个分区标记为引导分区 [Delete] 删除分区 [Maximize] 最大化使用分区 [Type] 选择分区格式

[Units] 改变分区的显示格式。你的选择是Mb,Sector或Cylinders。

上下键选择分区,先选择hda1按b键,标记hda1为引导分区,然后选择下边未分区的部分,按N后在按L新建扩展分区。



选中hda5后按t键选择分区类型,记住要选择类型的编号,如我们要的SWAP类型编号是82.



按任意键继续



在type:后边输入82回车,类型更改好后,按W进入分区存储



输入yes回车后保存完毕,按Q退出cfdisk.

ok,分区结束。

现在格式化分区

空白分区建立之后,现在可以在上面创建文件系统(就是格式化)了。在 Linux 世界使用最广泛的是 ext2 文件系统,但是随着新的大容量硬盘的出现,日志文件系统开始逐渐流行。ext3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基于 ext2 的日志文件系统,并且与 E2fsprogs 工具兼容。要在 LFS 分区上创建 ext3 文件系统,请运行下面的命令:

mke2fs -jv /dev/hda1

用您创建的 LFS 分区的名称替换hda1 (我们上面的例子里是 hda1)。磁盘格式化一定要在磁盘分区未进行加载前进行。mkswap是用于将磁盘分区格式化为交换分区的命令:

mkswap /dev/hda5 我们的例子里SWAP交换分区为hda5

今天讲的够多了,在大家可以反复实验学习今天的东西,做到熟练掌握各个菜单功能。明天继续。

技巧:虚拟机关闭时,可选择挂起,下回启动虚拟机直接就是上次操作的界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