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IP数据包格式介绍

2010-10-30 08:18 141 查看
网络层概述:

网络层位于TCP/IP参考模型的第三层。在网络通信中,网络层提供了两个最重要的作用:路由和选址。

网络层负责定义数据通过网络流动所经过的路径。主要功能总结如下:



定义了基于IP协议的逻辑地址。



选择数据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连接不同的媒介类型。

IP数据包的格式:





(1) 版本(version):包含IP地址的版本号,4个比特。

(2) 首部长度(header length):表示IP数据报头长度,4个比特。

(3) 优先级与服务器类型(priority and type of service):用于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器类型,8个比特。

(4) 总长度(total length):表示整个IP数据包的长度,16个比特(两个字节)。

(5) 标识符(identification):用于表示IP数据包的标识符,16个比特。

(6) 标志(flags):标志字段,3个比特。

(7) 段偏移量(fragment offset):用于表示段的偏移量。

(8) TTL(time to time):表示IP数据包的生命周期,8个比特。当TTL为0时,该数据包将被丢弃。TTL还对应一个数据报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一个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就会减一。

(9) 协议号:(protocol):协议字段,8个比特,表示IP数据段封装的协议,是TCP还是UDP,TCP的协议号是6,UDP的协议号是17.。

(10) 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hsum):用于表示校验和,16个比特。

(11) 源地址(SA,source ip address):32比特位,表示数据包的源地址

(12) 目的地址(DA,destination ip address),32个比特位,表示数据报道目的地址。

(13) 可选项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职场 数据 格式 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