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网站架构

[转]2009年下半年全国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试题分析

2010-09-11 13:57 211 查看
http://hi.baidu.com/weizier/blog/item/3eb693ef77851fe2ce1b3e9c.html
2009年下半年全国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试题分析
2010年07月27日 13:36
在本次考试中,上午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专业化突出,软件架构设计和系统开发基础方面的试题约占50%的分数比例。

(2)与系统分析师的考试相比,应用数学方面的试题比例明显减少,只考了2分。

2.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试题的结构沿袭了系统分析师考试案例分析试题的风格,试题一为必答题,试题二至试题四任选两题作答。

试题一

这是一道软件质量特性的试题,软件质量特性是软件架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软件质量特性主要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而每个特性又包括了一些子特性。解答试题第1问只需要了解质量特性即可,但若要解答试题第2问,则需要进一步了解每个质量特性在开发中体现于哪些场景,或哪些需求对应着哪些特性。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可以在《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张友生、王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8.2节“架构需求与软件质量属性”中找到,其中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试题二

这是一道流程图与数据流图的试题,主要考查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图的区别,以及数据流图的基本应用。这道试题对于以前参加过软件设计师考试的考生而言就非常容易了。因为数据流图是软件设计师考试中的必考题,每次都会考到。

问题1主要考查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图的区别。系统流程图是描述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述系统中的每个组件(程序、文件、数据库、表格和人工过程等)。系统流程图表达的是组件的信息流程,而不是表示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控制过程;数据流图就是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以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问题 2要求考生找出错误数据流,以及根据低层数据流图来画高层数据流图。这是软件设计师的经典考查形式。主要依据的原则是数据平衡原则。这个平衡原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分层数据流图的数据平衡原则,另一方面是每张数据流图的输入输出数据平衡原则。更详细的说明及问题3所提及的高级设计原则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张友生、王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7.3.1节“结构化分析”,或者《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8.6.3节“需求分析”,其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试题三

这是一道嵌入式系统架构设计的试题,题目以宇航嵌入式设备的研制为背景。考查基本软件架构以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关的一些知识。题目所述的项目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架构TLS,由于是项目中提出的架构,大家必然对这种架构感觉比较陌生,但从试题所给出的图形中,考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是一种分层架构(层次式架构风格)。这也就回到了我们熟悉的技术框架之内了。所以,对基本软件架构风格的了解是必要的。

关于基本软件架构风格的详细知识,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2.3节“软件架构风格”,或者《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张友生、王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8.8.2节“架构风格”,其中都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VxWorks5.5与Linux是两种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关于这两者的具体特性,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3.3.6节“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其中有详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试题四

这是一道系统软件架构选择的试题,题目以开发一个车辆定速巡航控制系统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架构风格的理解。并给出两种架构风格“面向对象”与“控制环路”,考生需要将这两种架构风格的特点与系统的描述进行结合,分析哪一种架构更为适合当前的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系统在选择架构时,可以选择的架构并非唯一,也许一个系统中,某些功能(或是质量属性)用A架构实现比较合适,而另一部分功能用B架构更好。此时,我们需要考虑系统的主要目标以核心功能架构需求为准,同时可以采用混合架构以扬长避短。本题正是考查架构的选择,与混合架构的应用。

试题五

这是一道信息系统安全的试题。对于任何一个系统而言,安全性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一个系统的安全性如果得不到保障,那么该系统的功能越强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在希赛教育的模拟试题中,有多道试题围绕系统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查,以便学员全面掌握系统安全的知识。参加面授培训的学员可以发现,练习题第3题就是本题。

问题1是概念题,安全风险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从安全风险源的角度划分,安全威胁可以分为自然事件风险、人为事件风险、软件风险、软件过程风险、项目管理风险、应用风险、用户使用风险等。

问题2考查认证方式,认证方式是考生平时接触得非常多的一项技术。如最简单的就是用户名/密码方式、持卡方式的IC门卡、生物技术认证方式的指纹、网上银行通常使用的数字证书等。相关技术的具体概念和适用范围,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张友生、王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15.6.1 节“身份认证技术”。

问题3属于技术应用型的试题。题目给出了一些现象,让考生分析原因和缺陷。从试题描述来看,我们可以很明显得知系统缺乏安全审计的策略。而在安全体系中,审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审计系统可以帮助发现系统入侵和漏洞、帮助发现系统性能上的不足、为一些安全案件提供有效的追纠证据。 有关安全体系和安全审计方面的知识,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3.5.2节“安全体系”,其中的第 4小节详细介绍了安全审计的内容。

3.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的出题形式也是沿袭了系统分析师试题的风格,四选一,可选择的余地较大。

试题一 论基于DSSA的软件架构设计与应用

这是一道关于DSSA(特定领域软件架构)的试题。DSSA的概念以及基本活动,题目中都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论文的写作选材方面,考生的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特色。例如,电力行业、通信行业、铁路系统等。

没有DSSA软件架构设计经验的考生如果想以此方向试题练笔,可以学习《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2.4“特定领域软件架构”,根据书上描述的详细流程,结合自己的项目来进行写作。

试题二 论信息系统建模方法

这是一道关于信息系统建模的试题。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考生把该试题的建模方法理解成了开发模型与架构,这都是不正确的。信息系统建模的方法可以分为面向过程的建模、面向数据的建模、面向信息的建模、面向决策的建模和面向对象的建模等。

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是把过程看作系统模型的基本部分,数据是随着过程而产生的。最有影响的面向过程的建模方法是Yourdon法。

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把模型的输入输出看成是最为重要的,因此,首先定义的是数据结构,而过程模块是从数据结构中导出的,即功能跟随数据。最有影响的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是Jackson法。

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与面向数据的建模方法的区别就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是从整个系统的逻辑数据模型开始的,通过一个全局信息需求视图来说明系统中所有基本数据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构造整个模型,信息模型记录系统运作所需的信息实体,如:人员,地点,事物,观念等,为分析现行系统提供信息的图形化表示。

决策支持系统模型需要反映的问题是系统的决策制订原则和机理、系统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对决策系统的建模,企业的领导可以对企业有一个细致的了解,从而发现其中的问题。例如,组织结构臃肿、职权划分不清、权力范围不合理等,据此进行相应的改革。比较成熟的决策支持系统建模方法有Petri网和GRAI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例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基本点是面向过程,系统被分解成若干个过程。而面向对象的方法是采用构造模型的观点,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共同的目标是建造一个问题域的模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9.3节“面向对象分析”,或《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张友生、王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第7.4.2节“面向对象分析”。

在完成该论文时,考生首先应对上述建模方法进行介绍,然后说明自己的系统中采用了哪种方法,具体是怎样来使用这种方法的。

试题三 论基于REST服务的Web应用系统设计

这是一道关于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服务的试题。REST是一种轻量级的Web Service架构风格,所以本题实际上是在考查SOA的具体实现技术。

REST主要针对网络应用设计和开发,其主要优势是可以降低开发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REST提出了一些设计概念和准则,包括网络上的所有事物都被抽象为资源;每个资源对应一个唯一的资源标识;通过通用的连接器接口对资源进行操作;对资源的各种操作不会改变资源标识;所有的操作都是无状态的。

在进行论文的内容组织时,可以从上述方面来分析它与传统的Web服务之间的差异。

试题四 论软件可靠性设计与应用

这是一道关于软件可靠性设计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因素,以及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和应用。

解答本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文章不能以“系统可靠性设计与应用”为主线组织内容。“系统可靠性设计”与“软件可靠性设计”的区别在于,系统可靠性包括了系统硬件的可靠性和系统软件的可靠性。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主要有恢复块方法、N-版本程序设计和防卫式程序设计等,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请阅读《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全程指导》(张友生、王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4.4节“可靠性设计”,其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