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黑莓能否挑iphone下马,制造电信神话?

2010-08-04 09:15 288 查看
依靠明星机拉动3G用户增长已经成为运营商发展3G业务的普遍手段。根据一份内部资料,联通的iphone自去年十一发布以来,目前累计销量52万部,联想乐phone辅一上市便在市场上掀起轩然大波,热销到全国脱销,目前联通定制的三星大器则被联通视为下一个杀手锏。与此同时,中国电信W799和摩托罗拉XT800的销售形势也一片大好。在北方某石油城市,据说当地人买W799一买就是十几个,不是用来自用,而是用来送礼。

中国电信引进黑莓手机的消息自去年到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爆料了一年。然而,直到今年7月26日,才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作为一个黑莓的爱好者这确实让笔者兴奋了一把。自去年7月开始,笔者就想弄个黑莓玩,当时看中黑莓8330,仅有的全键盘的CDMA网络的黑莓手机,几经周折,最终因为不能收发中文短信作罢。今天,在盼了一年之后,媳妇都熬成婆了,咱也能弄个黑莓玩了吧。然而致电中国电信10000号,却被告知,该黑莓手机仅对政企用户开放,个人用户无法办理——笔者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笔者纳闷,这个在国外遭受热捧的手机为何在国内始终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为了了解为什么黑莓只针对政企用户开放,笔者曾经先后致电上海电信和北京电信10000号,并通过笔者在中国电信集团政企客户部和某省分公司的朋友探寻真相。根据笔者所收集的信息,之所以只针对政企用户开放,最主要原因在于黑莓的企业邮件服务这项功能与业务。
在5月17日中国电信与RIM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笔者也注意到,黑莓手机提供的企业应用包括六项,分别是IBM Lotus Sametime,天翼黑莓移动办公应用、无线打印机、无线扫描仪、无线投影仪和无线键盘。而要开通这些服务,则需要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企业需要提供邮件服务器及相关硬件才能使用。

黑莓在中国电信内部和市场上均被视为中国电信对抗联通IPHONE的利剑。中国电信对其期望之高显然易见。然而,黑莓是否真的能承载中国电信的厚望,为其创造神话?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资费与补贴比较
苹果iphone最新套餐

套餐月费
96
126
……
286
386
586
886
手机款
3899
3599
……
0
0
0
0
预存款
1981
2281
……
5880
5880
5880
5880
分月返还额度
82
95
……
245
245
245
245
国内语音拨打分钟数
240
320
……
900
1250
1950
3000
国内数据流量
340MB
450MB
……
1.1GB
1.6GB
2.5GB
4GB
国内短信条数
80
120
……
280
380
580
880
国内彩信条数
10
15
……
30
40
65
95
超出标准资费
全国接听免费,手机上网0.0003元/KB,长市漫0.15元/分钟
黑莓9530补贴政策

套餐月费(元)

189
289
389
589
终端补贴额度(24个月)
2200
3400
4800
6800
国内上网流量
60
100
500
1G
国内通话时长
200
500
800
1500
服务功能费(在月基本费基础上另收
65元/月
超出标准资费
长市漫:189元档0.15元/分,其他0.1元/分,接听免费,手机上网0.0005元/KB
通过上面两个表,大家可以看到,苹果的套餐档次更低,选择更多。以289/286元这两档相近套餐比较,联通iphone提供1.1G上网流量,280条短信,30条彩信,900分钟通话;而黑莓提供100M流量,500分钟时长,此外,黑莓还需另收取65元BES+BIS服务费,也就是说用户需交289+65=354元。由此看来,黑莓资费高了一大截。

二、客户对象比较

苹果iphone
黑莓
客户对象
所有客户,主要是年轻人群
政企客户
办理渠道
营业厅
仅能通过客户经理办理
根据笔者致电10000号了解到的信息,目前,黑莓手机仅对政企客户开放,并且仅能通过客户经理预约登记办理,在办理时还需客户所在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笔者询问是否有针对个人客户的黑莓手机,客服人员回答说暂时没有相关通知。
笔者对此销售政策十分纳闷。纵观中国所有的手机企业,均没有限制过你的身份,无论是之前的TCL蒙迪欧钻石手机,还是波导女人手机,还是苹果的Iphone或者联想的乐phone,他们针对的都是不同客户群体,但没有哪一个手机限制说,男人准买,女人不准买,有钱人准买没钱人不准买,年轻人准买老年人不准买,其对市场进行细分的方式是通过匹配产品特点与用户消费特点来实现,而并不是通过设置硬性壁垒来实现。
一方面,我承认黑莓企业邮件服务是其重要卖点;然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否认,黑莓除了这个卖点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卖点。消费者喜欢黑莓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比如全键盘,比如安全,比如款式等等。然而,因为一个卖点而扫除大部分消费者,进行身份歧视,是不是因噎废食,笔者对此保持怀疑。众所周知,个人消费者是手机消费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也是最大的市场,黑莓的这种销售策略,是否将70%以上的消费者排除在外呢?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黑莓手机能否挑战iphone,承载中国电信的梦想,确实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命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