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过度依赖明星终端说明中国3G发展仍处于低级阶段

2010-09-02 23:02 232 查看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终端的大料新闻层出不穷。首先是联通确定9月中旬引入iphone4,又在各大媒体上大量宣传以品味出色的三星大器;接着是中国电信费劲千辛万苦终于面向政企客户推出黑莓9530;然后是移动定制的TD明星手机酷派8910突然在网上曝光。总之,关于明星机的消息这段时间一直没断过。

联通3个月的3G新增用户数超过或接近百万大关似乎让国内3G发展找到了着力点。从目前市场的信息来看,联通将3G成功的重要原因归结于终端策略的成功,以苹果iphone、联想lephone、三星大器及部分中档机型的热销带动了联通用户快速的发展。
实际上,目前来看,终端确实是制约3G业务发展的重要瓶颈。这一制约对于拥有终端最为成熟的WCDMA来说还不那么严重,对于中国移动的TD和中国电信的CDMA2000来说,则显得尤为突出。自3G推出以来,中国电信一直在不遗余力的推行终端的社会化,有效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推动CDMA2000终端的发展,并且依靠三星W799、MOTO XT800、酷派N900等明星机有效带动了高端商务人群用户的发展。
联通的初尝甜头显然让业内人士对于终端的魅力更加坚信不疑了。于是,一时之间,市场之风几乎完全向终端刮去了。然而,笔者在此要对这种观点提提醒,泼泼冷水。这倒并不是因为笔者认为靠终端拉动3G发展是错误的,只是笔者认为,终端并不代表3G的全部,不要片面的过于看重终端而放弃了在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
笔者认为,过度依赖终端制胜,只能单纯的说明中国3G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还没找到正确的、健康的路。在终端之外,更重要的是3G应用,是品牌建设,是细分市场客户需求的挖掘与满足。如果离开这些方面,笔者认为,3G的发展只是一时应景,并不是真正的健康发展。
1. 3G应用才是3G的真正体现
每一代网络都承载着不同的应用,从最早的只能call机,到后来的短信电话,再到后来的彩铃彩信,手机游戏上网等功能,通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应用。但是在3G时代,能代表3G的应用时什么呢?
3G网络代表着更快速的链接,更宽广的接入。在最开始,手机视频通话被认为是最具杀伤力的3G应用,现在看来,用者寥寥。手机电视也曾经被运营商作为主推的3G应用,然而成果有限。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越来越像电脑,人们也越来越喜欢利用3G来保持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伙伴。而未来,显然,手机将成为人们接触网络的主要通道之一。由此,笔者大胆的认为,真正的3G应用应该是移动互联网。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影视、手机游戏、手机浏览、手机搜索、移动电子商务则都是其上的具体功能。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日韩的3G应用又不完全体现在此,其3G应用更多的跟市场细分结合在一起。笔者将在下文叙述。
2. 3G品牌是形成客户归属的重要因素
中国电信最早打出了“天翼互联网手机”的口号,在市场上形成了明显的区隔和身份明确的品牌形象。但是可惜的是,中国电信过于依赖于天翼这一单一的品牌。在同时拥有2G和3G网络与用户的同时,三大运营商中唯独中国电信只有天翼一个品牌。
众所周知,面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应该推出不同的产品。例如蒙牛,在主品牌“蒙牛”家喻户晓之后,蒙牛又先后推出了特仑苏、未来星、早餐奶等品牌来分别涵盖不同的用户群体。但显然,中国电信并没有注意到不同客户之间的区隔。相反,由于天翼品牌初期树立的特别成功,越来越多的中国电信业务都打起了天翼这个品牌的名号,天翼阅读、天翼LIVE、天翼宽带,不一而足。到如今,天翼到底是一个客户群品牌,还是一个网络品牌,还是一个业务品牌,消费者已经莫不清楚了。
相反,在目前的3G品牌中树立最好的应属联通的“沃”。笔者观察,这个品牌一直以来十分注重为自己注入“年轻、时尚、动感、经济适用”等元素,橙色的品牌颜色,最初欢快的品牌音乐,一系列以运动、街舞等潮男潮女组成的广告,实惠划算的小打小算也体现了这类人群喜欢“时尚且便宜”的特点,再加上苹果iphone联想lephone等一系列很酷的手机,联通的沃,现在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至于移动G3品牌的发展,可能受制于其技术方面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G3这个品牌,目前在市场上的影响力远远低于前两个品牌。
日韩3G业务的发展,都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了不同的3G品牌。
3. 细分市场,并以业务满足细分市场需求
日韩3G的发展目前占据世界的最高峰。在3G业务发展过程中,日韩十分重视细分市场客户的挖掘,并通过具体的业务功能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日本的第一大运营商采取业务细分策略,在区分用户的基础上,推出了i-appli(股票)、i-motionmail(移动邮件)、i-motion、i-area(定位)、i-channel(影视)等。
韩国第一大运营商SKT则采取用户细分策略,每隔5岁左右就形成一个年龄段,针对其特点分别推出相应品牌和一整套业务。针对13~18岁的用户群体,主打“Ting”品牌,以下载、游戏、娱乐、社区为主要内容,以期吸引这群爱玩又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针对19~24岁的用户群体,其“TTL”品牌在把握时尚休闲内容的同时,还增加了求职信息和公司动态;对于25~35岁的职业人士,推出“UTO”品牌,提供收发邮件、金融服务和企业办公等移动商务服务;对于更为高端的用户如企业管理者,SKT还有“leadersclub”可供选用;甚至,SKT还推出了专门为已婚女性服务的“CARA”品牌。
然而,目前国内,针对不同客户群的品牌还未出现,杀手型的业务应用也尚未成型。
笔者认为,3G的发展,应该是终端、品牌、市场、应用四者相辅相成的共同体,以终端承载应用,以应用满足市场需求,以细分市场培养客户品牌,以品牌形成客户归属。在目前阶段,终端确实是拉动用户增长的重要有效手段,然而笔者还是提醒大家,要协调发展,不要过度的专注于终端。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