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项目范围管理知识点

2010-06-14 20:34 211 查看
1 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产品范围:某项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项目范围: 为交付具有规定特性与功能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根据项目管理计划来衡量项目范围是否完成,根据产品需求来衡量产品范围是否完成。

项目需求包括商业需求,项目管理需求,交付需求等
产品需求包括技术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等。

2 收集需求:项目章程:可以从项目章程中了解总体项目需求以及关于项目产品的总体描述,并据此制定详细的产品需求。
需求文件: 需求文件描述各种单一的需求将如何满足于项目相关的业务需求。
需求文件的组成部分:
1 业务需求或需抓住的机遇,描述当前局面的不足以及启动项目的原因
2 可跟踪的业务目标和项目目标
3 功能要求,描述业务流程,信息以及与产品的内在联系 。
4 非功能性要求 。如服务水平,绩效,安全,防护,合规性等
5 质量要求
6 验收标准
7 体现组织指导原则的业务规则
8 对组织其他领域的影响
9 对支持和培训的要求
10 与需求有关的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3 需求跟踪矩阵: 一张连接需求与需求源的表格,以便在整个项目声明周期中对需求进行跟踪 。
需求跟踪矩阵把每一个需求与业务目标或项目目标联系起来,有助于确保每一个需求都具有商业价值。
需求跟踪矩阵的典型属性包括 : 独特的识别标志,需求的文字描述,收录该需求的理由,所有者,来源,优先级别,版本,现状,和实现日期等。

4 范围说明书:详细描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以及为提交这些可交付成果而必须开展的工作。项目范围说明书也表明项目干系人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 。(包括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 :
(1)产品范围描述:逐步细化在项目章程和需求文件中所述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特征 。
(2)产品验收标准:定义已完成的产品,服务或成果验收过程和标准
(3)项目可交付成果:既包括组成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各种结果,也包括各种辅助成果。
(4)项目的除外责任:明确哪些内容不属于项目范围。
(5)项目制约因素:
(6)项目假设条件:列出并说明与项目范围有关的具体项目假设条件,以及万一不成立而造成的后果。

工作分解结构的分解对象:项目团队为了实现项目目标,提交所需可交付成果而实施的工作。

5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步骤:
(1)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2)确定工作分解结构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3)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4)为工作分解结构的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志编码
(5)核实工作分解的程度是必要且充分的。

什么事要做,怎么做,做事,贴标签,核实。

WBS分解的时候可以采用面向项目阶段和面向可交付成果的方法。
注意工作分解结构中的100%规则和滚动式规划。

为工作包建立控制账户,并根据账户编码分配标识号,是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后步骤,这些标号为汇总成本,进度与资源信息建立了层级结构。

每一个控制账户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包,而每一个工作包只属于一个控制账户。

6 核实范围:
范围核实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范围核实主要关注对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质量控制则主要关注可交付成果是否正确以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

注意确认的可交付成果与验收的可交付成果的区别 。

符合验收标准的可交付成果应该由客户或发起人正式签字批准,应该用从客户或发起人那获得证实文件,证明干系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的正式验收。

7 控制范围:
变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定义管理项目变更的过程。
配置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定义配置项,定义需要正式变更控制的内容,并为这些配置项和内容规定变更控制过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