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困扰中国的十大金融难题(六)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会崩溃吗?

2009-08-24 17:45 246 查看
困扰中国的十大金融难题(六)中国的楼市和股市会崩溃吗?中国的金融危机(打一谜语)------谜底:无中生有------在这里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的,正在努力制造”。 迄今为止,但凡称得上“金融危机”的事件,无一例外与“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陷阱”有关,通俗地说,就是因为现金不够了,才有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的“次按”危机,眼前的越南危机,等等,都是如此。股市的波动,哪怕跌了90%,如果没有涉及到融资融券和银行持股,都不能算是金融危机。比如说,你有一百万现金,只花了十万买股票,即使股票跌了90%,你虽然很恼火,但你没有金融危机。可是,如果你只有五万现金,却借钱买了十万股票,那你就有金融危机了。 中国现在一方面大喊“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又嚷嚷“金融危机”,世界上真有“流动性过剩的金融危机”这么一回事吗?这就相当于“一个富裕的穷人”的意思。以中国政府的税收(还不算国有资产)和国债规模相比,以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相比,我们可以说“既无外债,又无内债”,哪来的金融危机?我想现在上上下下谈论的“中国金融危机”主要有两个意思吧:第一,外围的金融危机(如越南)是否有可能“传染”到中国;第二,国内的金融机构是否会因为钱太多而过度贷款。也许,正由于上面两方面的担心,央行突然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以期防患于未然。 可是,越南的金融危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既没从越南借钱,也没有借很多钱给越南,双方的外贸金额在我们的外贸总额中也只是个零头。事实上,因为我们的资本账户不开放,即使全世界其它地方发生全面的金融危机,只要美国政府不倒闭(我们持有很多美国国债),对我们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外贸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正好抵消国内的通胀压力;石油价格可能会跌倒五十美元一桶,但这对我们是危机吗?(不好意思辛灾乐祸)。我能想到这一点,海外的“聪明钱”一定也能想到,所以最近“热钱”蜂拥进入中国,正是因为预期中国不会有金融危机。 “热钱”来避难也好,来逐利也好,反正给我们的金融系统提供了廉价的资金,比我们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出口xxx亿件衬衣赚外汇“便宜”的多。我们应当把他们引导到股市中去承接大小非减持和再融资,或者,参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因为我们在这两个方面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当然,外资涌入会增加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发行,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大幅度增加进口(不必限制出口),达到进出口基本平衡。这样,既解决了股市的“救市”之苦,也缓解了cpi上升之痛,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让我国的资本市场与gdp和cpi进入良性互动。(请参见“困扰中国的十大金融难题(五)资本市场与gdp和cpi之间的良性互动 ”) 一旦资本市场与gdp和cpi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我国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起飞”阶段。这是中国人民盼望了多少年,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所得来的机会。中国的崛起之路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只要顺势而为就行了,为什么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站惯了,不想坐”吗?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从“奥运圣火”的传递过程中,从我过去十几年在海外的亲身经历中,我体会到不希望中国崛起的势力是多么强大和根深蒂固,是多么的可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抓住国内外有利的时机,实现民族复兴,不要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货币主义”之类而自废武功。 从控制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在三五年之内,在国内资本市场相对成熟之前,对银行信贷实行总规模控制(同时鼓励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对资本账户不开放(但容许汇率波幅扩大),是有必要的。只要抓住了这两点,中国就不存在任何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银行资金充裕有助于降低银行金融风险,企业再融资和资本重组有助于降低企业金融风险,股市资金充裕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金融风险,总之,不存在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过度利用信贷杠杆(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流动性不足”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线。说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美联储要“倒行逆施”,在通胀威胁之下大幅减息了,两害相权取其轻。 从银行抽走现金,不论是提高准备金率或发央票,累积到一定程度都会造成银行流动性不足,而银行流动性不足会导致企业流动性不足。不仅如此,银行为了弥补可贷资金不足所造成的业务损失,会加大加快循环贷款,提高货币乘数或信贷杠杆。银行和企业的流动性不足而信贷杠杆放大,意味着金融和经济体系的风险上升,利润下降,有效供给不足,通货膨胀上升--------这是为什么股市对于提高准备金率反应如此强烈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银行的利润会因此损失一个点或几个点的问题,也不是投入股市的资金可能因此少了几百亿的问题。 股市的下跌本身不会造成金融危机,因为国内的股民基本上用的是自有资金,银行也不持有股票(不像当年的日本),但是,很多很多的股民也是“楼民”,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都可能有银行按揭,一旦在股市上亏损太多,很可能引发楼市断供,造成中国式的“次按危机”。如果因为股市的下降而推出融资融券来“救市”,那就更糟糕了,那是在银行和企业和楼市的金融风险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券商的金融风险。如果把这些风险都加到一起,我们就是在“无中生有”地制造“金融危机”了-------人为地造成流动性不足和信贷杠杆放大----- 可能表现为楼市股市崩溃,更可能表现为经济“滞胀”而楼市股市长期低迷。 资金充裕,如果不是因为财政赤字而滥发钞票,本身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资金的滥用,造成经济效率低下和有效供给不足,才会产生通胀。因此,要控制通胀,关键在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靠利率,二靠资本市场。有关资本市场与gdp和cpi的良性互动,我在上一回中已有说明,本文的目的在于说明流动性充足对于发展股市楼市和经济,尤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的性。从中也看出货币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放松数量控制,利用利率杠杆。放松数量控制刻不容缓,但不必降准备金率,只要减少到期央票的资金回笼就够了,这样不仅解放了银行企业股市楼市,也解放了央行自己。 至于加息会引来更多热钱,这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必避免的,如果中国的资本市场与gdp和cpi进入良性互动,中国的gdp将以每年30%(按美元计)的速度增长很多年(请参见“困扰中国的十大金融难题(一)gdp 墙内开花墙外香”),国民财富的增速可能更快。外资的绝对数量在增加,但所占的相对比例不一定会增加。如果几年后外资相对的数量也在增加,说明我们的前景更美好了,那就开放资本账户吧!那就把北京上海深圳都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吧! ※呵呵,这个思路好像有点不对,但我说不清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