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手机支付如何防范政策风险

2009-04-03 17:20 197 查看
  手机支付牵涉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政策风险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虽说各类政策纷繁复杂,但实质都是各方利益的保护和分配。若手机支付能够有效保证各方的利益,那么即使目前有风险也能被最终消除;若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那么就算现在没有政策问题,未来也会遭遇政策限制,移动梦网就是典型案例。
  目前,有很多人担心银行可能会借助金融政策阻击手机支付。我个人觉得这种担心有些多余,因为手机支付最终给银行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可能的损害,银行既无必要、也无能力阻击手机支付。
  我认为,手机支付真正的风险并非来自高高在上的管理部门,而是来自手机支付所服务的客户。若手机支付不能为客户创造足够的价值、不能有效保障客户的利益,而是重蹈移动梦网的覆辙,那么手机支付就会面临覆灭的危险。
  所以,手机支付最好的风险防范策略就是真正为客户做好支付服务。
  
  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手机支付的表面风险
  金融机构是个庞然大物,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政策优势,金融业都远超电信业。而手机支付表面上看有跟金融业争食之嫌,所以大家对于遭受金融业阻击的担心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不过,银行其实没有阻击手机支付的必要。
  银行赚钱靠什么?靠的是存和贷。支付业务虽然规模不小,但由于佣金很低,实际能给银行带来的收入很少,银行不差这点钱。何况目前一个工商银行的利润就与中国移动相当,整个银行业的利润远远超过电信行业,银行何必为这点蝇头小利大动干戈?
  信息类产品的支付利润丰厚,也许会让银行眼红。但是信息类产品支付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必须依靠“只为满意的服务付费”这样的规则来保障用户的利益。显然,以目前银行的体制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这一块利润本不是银行能够分食的。
  银行的利润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繁荣程度。随着手机支付的开展,无数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将逐渐变得完整起来,虚拟经济将逐渐繁荣,而这种繁荣最终能够让银行业受益,而且从经济繁荣中获得的利益恐怕要远远超过那点微不足道的支付佣金。所以说,若银行业有足够的远见,就不会跳出来阻击手机支付。
  当然,把手机支付的命运交付给银行是十分愚蠢的。我们不能排除这个世界上就有人喜欢损人不利己。假如有银行跳出来阻击手机支付会如何?
  首先,运营商并非软柿子,手里也有很多牌可以反击,何况银行业本身并非铁板一块。其次,手机支付关系到千千万万用户的利益,影响到无数商户的利益,银行要阻击,要问这些人答应不答应。最后,手机支付的命运与其他电子支付手段是联系在一起的,银行要打击手机支付就会连带着打击其他电子支付手段;目前银行业的口碑并不比电信业好,银行要是敢于这么做首先要考虑的是否会被唾沫掩埋。
  
  (二)手机支付的真正风险
  手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一种,这方面主要的政策文件主要有《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自从2005年政府颁布了这两个文件后,后续的详细政策犹如当初的3G发牌一样拖了一年又一年,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正式发布,相关的牌照也一直没有发放。所以国内虽然有数十家企业在从事电子支付,但却都没有正式的牌照。
  电子支付是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电子支付不仅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能够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培育社会信用,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些年电子支付行业蓬勃发展,国家并没有在某些利益群体的唆使下急着出政策进行约束,而是在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从中国人民银行一些官员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电子支付政策还是秉持着以民为本的理念,而且在推动支付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了银行卡支付外,也肯定了多用途储值卡、虚拟货币等支付方式。所以说,电子支付作为非现金支付手段,并非银行专利,也并不一定要跟银行合作。
  电子支付还是有政策红线的,这点可以从两个文件中看的出来,归纳起来有几点: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客户的利益;不得吸收存款;防止过量资金沉淀。
  无论是跟银行合作搞手机支付,还是用充值卡做手机支付,只要不碰触以上政策红线,就不会遭遇政策风险。
  2004年,移动梦网曾经遭遇一次政策风波,很多代收费业务纷纷下线。这个事情从表面上看像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背后搞鬼,但真正原因是当时移动梦网SP违规现象泛滥,乱扣费问题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而黄色网站代收费又侵害了社会公众利益。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手机支付必须充分吸取梦网的教训,为客户提供真正便利、经济、放心的支付服务。
  
  (三)手机支付防范政策风险的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手机支付的风险防范,我有以下建议:
    1、 保障各方利益
    手机支付的本质是帮助用户和商户之间达成交易的一种中介服务,用户和商户的利益都需要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我希望运营商能够实施“只为满意的服务付费”这样的规则来充分保障用户的利益,同时依靠基于系统的、完全透明、实时的费用结算服务来保障商户的利益。

    2、 淡化支付概念
    信息类产品的支付是利润丰厚的买卖,恐怕会很让人眼红。为避免某些人犯红眼病,手机支付最好还是低调一些,还是披着“移动梦网”的外衣较好。
    手机支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纯代收费”业务限制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将产品转化成服务的方式来解决,建议运营商将信息类产品的商户免费提供一定量的短信、彩信资源,以便将产品转化成服务。事实上,目前新浪邮箱、QQ会员这类的收费就是这么回避“纯代收费”嫌疑的。
    3、 聚焦公益领域
    实体经济中的手机支付注定赔钱,但必须赔的有价值。我建议将支付范围集中在公益领域,宣扬“零佣金”,争取赢得用户的支持、赢得地方政府的支持,最后争取将之做成一种公益模式的商业。
普通商业领域的手机支付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别羊肉没吃到,反惹来一身骚。大额支付最好跟银行合作搞,这不是怕银行,而是为了回避其中的运作风险。
    4、 严格自我设限
大量吸收存款、大量沉淀资金是电子支付行业的政策红线。为避免这种嫌疑,手机支付必须严格自我设限,设置最高存入金额、限制单笔最高消费、限制每月最高消费,限制商户留在运营商账户上的资金大小,如此才能尽量洗刷嫌疑。
一定要记住,这年头运营商的声誉并不怎么好,“莫须有”的罪名还是可能强加在运营商头上的,最好的应对策略还是提前撇清。
    5、 开放支付平台
    手机支付的利益群体有多大,手机支付的生命力就有多强。别跟SP、CP、应用开发者抢饭碗,不要什么都做,让人人都是用户、人人都是商户、每个网站都是网店。如此一来,手机支付领域就不会只有运营商孤单的身影,所有相关方都会与运营商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当任何一方想要眼红手机支付的收益时,就必须掂量掂量其中的反击风险。
    6、 完全融合TD
    手机支付必须要跟TD完全融合,不仅TD手机本身要支持支付功能,而且与TD手机相关的应用程序商店也应该得到政策扶持。将手机支付的命运与TD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还有什么需要担心?
    7、 强化举报监控
    目前网上涉黄、涉黑、不健康的内容不少,一旦这些产品也通过手机支付达成交易,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当年黄色网站代收费的教训一定要好好吸取。
    不过,靠提高准入门槛来减少这方面风险的办法只会扼杀这个行业的活力,其实是因噎废食。我的建议是强化自动化的分析监控措施,建立有偿举报制度,防止问题扩大化。
  
  结束语
  手机支付搞不起来,丢的不仅仅是运营商的脸,丢的也是国家的脸。所以只要运营商能够不碰触政策红线,完善手机支付平台和交易规则,切实有效地保护客户的利益,手机支付业务面前必然是一马平川。
  最后,借用网上一句经典评论来总结一下:“民意算个P,但P多了也能熏死人”。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