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如何帮助企业走出经济寒冬

2009-01-05 02:23 369 查看
2008年,我们的经济突然熄火了。为什么?
1原材料、土地、工人、物流,全都涨价了2人民币都升值了,而全球通用结算的美元却贬值了3税收、贷款、银根紧缩4环保污染控制、国家矿产能源/金属资源控制、质量监察、腐败监察,这些中国特色的东西也是因素。不控制不行,控制了,许多东西不好办了5老美经济冬天了,我们大量依靠出口的制造经济没了消费出口,滞了,卖不出去了。6很多基础行业,涉及社会面广,消费群巨大,由于涉及到国泰民生,怕民企乱办事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不让民企进入了,红头文件上说可以,但实际上有N道隐形门槛,大量民企只能退出(唉,和政府要多近?和媒体要多近?在中国实在是个难题)。
从政策到原材料到生产费用到物流成本到销售到税收到流动周转资金,多头一夹击,利润没了。
过去靠低质低价、靠行贿批点特殊资源搞个低价买进、靠行贿允许污染生产/污染排放/高耗能生产/挖掘国家矿产与能源,现在都被打击了。
我们靠什么走入下一个崛起周期?等待老美消费再次起来?等待政府看着企业死去然后没办法对过去打击的东西放松控制继续投机?
什么生意,不需要太多的钱,不需要太多的人,不需要太多的矿产、能源、原材料,不需要去投机污染/高能耗,不依靠老美消费?
只有这样的生意才能走入下一个崛起周期,因为它的依靠性很少,独立性很强,金融危机的夹缝下生存能力最高。
那这个生意是什么呢?
有人猜对了,是创意产业。可以是咨询,可以是培训,可以是设计,可以是企业信息化,可以是动漫游戏,可以是电子远程教育,可以是网络营销,可以是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
是的,这些产业确实不同于依靠太多的制造产业,但这个诱人的产业我刚才讲到的时候只是说了它自身的好处,但它也需要开门卖东西才能生存,不能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很不错,但这个东西无人买单,那也不行。
那这些生意,谁会买单?
一种可能是,这个产业中的企业之间互相消费。比如说培训公司给网络营销公司做了笔生意,企业信息化厂商给电子商务公司做了一个信息化项目。
另一种可能是,创意产业的产品要销售给目前正受困境的传统制造业。
但问题就来了,现在正受困的传统制造业自己都没钱等救命,难道他就能买创业产业中的产品或服务?
YES。要么你传统制造业自己想办法,继续利用传统的模式去做,比如说再到政府去哭穷,让政府放政策,让银行给贷款,但这只是解决了持续喘气而不死,不产生销售,只能是把贷款耗尽继续要贷款或者死亡。
所以,如何产生销售,这是每个传统制造业都想要的绝招。
但绝招有吗?一般不会有,谁也不比谁笨。
但绝招还是有一些的。
一种绝招是:合作链,而非并购整合。因为大家现在都穷,谁也并购不了谁,那就要么单个单的都冻死,要么就大家一起合作。而这个合作,就是6+1的合作,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深加工、产品的设计、包装,还有物流。上下游的合作。这就看谁合作的早,合作的快,合作的愉快,合作的流畅,合作后的整个流程速度快/成本低/市场反应灵敏。
要想合作后产生这样的效果,必须在共享风险共享利益认同企业方向和底线的基础上,保证全部合作方透明整个过程,否则就会有猜忌。有了猜忌就不好合作了。想整个过程透明(有很多人不想透明,想着假合作占别人便宜,这种合作不可能持续),想整个过程透明就必须上WEB 软件。只有软件,才能快速的反馈信息,查询信息,随时随地确认信息,共享信息。
如果你过去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到物流到销售,需要45天,那么你合作链后,流程优化,达到35天,那么你就会比没有整合的竞争对手多出10天。多出10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少消耗10天成本与费用,还意味着你的流动资金能多利用N次,还意味着你的销售和生产都比竞争对手要加快10天。无形中,就开源节流了。
我想,一些看风向不对劲的企业,不再盼政府盼老美的企业开始想这个方法了。不过,大部分企业,也不再盼政府盼老美,但是也不创新行动,只是紧缩自己的费用,裁人,然后强迫销售压力,有限的投入市场营销,多分析多数据依据多考核的资金支出。很多人还盼着有高人来指点营销奇招或销售奇招(但怎么可能呢?谁比谁傻?谁比谁聪明?)。
另外,一个绝招就是:把其他行业成功的成熟的模式尝试性的探索性的引入到本行业。就如同,互联网行业有许多新颖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模式,一般传统制造业不太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动态,传统行业仍然在传统领域用传统手法。如果嫁接成功,那就是一片蓝海。
蓝海,不是自己苦苦研究苦苦寻找空白市场才找到的蓝海。蓝海不是这么来的,因为现在各行各业都有N多企业N多人,每个坑里都占了一个企业了,能找到空白的蓝海市场上可遇而不可求的。但企业要天天开门天天支出,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在空头思考空白市场。
那蓝海怎么来?
蓝海就是把其他行业的成熟的成功的模式引入到本行业。因为其他行业已经成熟的已经成功的模式,说明是可以借鉴的,风险小的,至少在其他行业是成功的,有轨迹可循的。
大家想想《蓝海战略》书中讲的典范:太阳马戏团,不就是这样么?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我和唱歌的比说相声,和说相声的比唱歌。
但是,不要小看简单的把其他行业的成熟的成功的模式引入到本行业。这其实很难。因为隔行如隔山。你看着人家的模式好,但你只了解个皮毛,你自己真正去模仿执行的时候发现很多细节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细节错误犯的多了,大错就酿成了。另外,各个行业都不同,你可能实在不知道如何把其他行业好的模式引进来,比如说你看好携程模式,你能引入到自己的行业里来吗?比如说你看好史玉柱的巨人游戏的模式,你能成功引入吗?
所以,能成功的引入,实在是需要很多的创新,不断裁剪变换,才能适应本行业,然后才能发挥这个外来模式应有的创新效能。这种是很有门槛的创新。一旦创新成功,你的竞争对手是很难模仿的。如果是容易模仿的,估计你也很容易就嫁接过来了。
而这两种绝招,想做到,都需要一些跨行业人才,否则你不容易把整个上下链条理顺,你也不容易把其他行业的模式成功引入。这需要行业大融合大流动。
在人的基础上,还需要流程梳理、流程诊断与优化。
在人和流程固定下来的基础上,互联网整合化的透明化的合作链信息化,是最关键的。
国家深谋远虑,把工业部和信息产业部合并,成立了工信部,这就意味着,信息化要使工业化脱胎换骨。现在的工业,大部分还在谁有关系挖资源谁有关系垄断性销售谁就是老大的地步。这种工业化程度没有竞争力。想在市场中存活,必须信息化改造工业化,从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到产品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到客户反馈客户需求手收集都需要信息化,形成一个快捷的共享的闭环,从客户中来然后经过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销售,再到客户中去,谁整合的越无缝,信息收集和驱动后续环节越快越准确,质量和成本还能控制住,那么谁就是胜出者。
帮助了你的客户,就相当于帮助了你自己。帮助了你的客户的客户,也就相当于帮助了你自己。
《走出软件作坊》网上订购:

互动网:http://www.china-pub.com/508874

卓越网: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prodid=bkbk812538&ref=GS_TS&uid=168-8093432-0389064

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435119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