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共合网,风投的概念和阳谋

2008-06-12 08:43 155 查看
是旧新闻了。分众传媒第一季度财报亏损的报道,让笔者决定再回头看一下,有关和分众传媒以及分众这个概念有关的其他事与物。
前段日子,IT江湖开始流传关于一个叫共合网的传说,1:10资源置换,非竞争联盟,一公里商圈等等概念,甚嚣尘上,神乎其神。笔者有些好奇,摆渡了一下,果然新闻不少,基本都是唱多唱好的,连央视索福瑞也煞有介事的弄了个《“共合互动传媒”价值评估及市场潜力预测报告》,帮共合网擂鼓助威。一不小心,还真觉得IT江湖风云再起,又有绝世高手横空出世了。
前前后后、横横竖竖把那些文字大致看了看,笔者还真觉出一点东西。鲁迅先生笔下的狂人从一些文字里看出吃人两个字,而笔者从这些文字里,看出了两个词,四个字,就是“概念”“阳谋”。
先说说概念。自从分众在IT界扬名立万后,无聊时间注意力等概念,一段时间成为流行词语,然后,不断有新的企业在这个概念的大帽子下茁壮成长,或者另外弄顶帽子,玄虚一下,也嚷嚷着冲向美国那厮大个。一时间,IT以及新传媒界就成了一个走秀场,各种概念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也可以理解,眼球经济关键是要先有眼球再谈经济。这不,现在轮到共合网登场了,而且一登场气势不小,有索福瑞的鼓点,软银和鼎辉的呐喊,赢得江湖一片叫好。在登场同时,概念出来了,用马云的方式打败分众,集合阿里和分众多重新概念,RV广告置换理论,新媒体竞争进入WEB2.0时代,等等。果然很闪亮,很响亮。可是,仔细推敲,在层层概念的华丽外衣下,是其赢利模式的简单和脆弱。说简单,不过是会员商家加盟费和广告费用,也就是其自我标榜的阿里和分众模式的结合。当然简单未必不好,阿里巴巴和分众的模式都很简单,也都很成功,问题是这种简单是否能持久,是否很坚固;因此,这里再说脆弱,共合网的模式其实就是分众的休闲娱乐场所版本,和分众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向商家收费,二是把屏幕放在了酒吧、理发店、咖啡馆等营业性场所,此类场所有一定的广告宣传需要,所以共合网才能收到费用,这和分众的商务楼宇确有不同,客观说这是共合网的创新之处。可是,这创新是脆弱的,一来,已经有专家指出,共合网屏幕放置的消费场所,人们都是有目的性去的,很难把注意力放到那块屏幕上去,不象分众放置在楼梯口,占用的是人们等电梯坐电梯时的无聊时间。尤其是咖啡馆、会所等一些场所,消费群体需要的是安静的环境,广告屏幕发出的广告声音,反而破坏了这种安静,说不定适得其反,让消费者很厌烦,进而影响了这类场所的消费环境和生意,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连分众楼宇电视都在一些小区等场所遭到了抵制,没有多少人希望在和朋友喝咖啡时,旁边放个高音喇叭制造噪音;这样的广告效果有多大呢?有多少理性的广告客户会投入广告费用到共合呢?不知道。二来,进入门槛太低,如果分众或者其他传媒企业对此类场所感兴趣,而且采用免费模式,即不向加盟商家收费,很快就可以把共合网逐出市场。
再来说说阳谋。共合模式的简单和脆弱,对于共合网以及风投来说,应该是可以看到的,毕竟都是行家和专家,如果说他们看不到这点,那是低估了他们的智慧,是一种亵渎。如果他们看到了,为什么还要大把砸钱?这里面就有些值得玩味的事情了。笔者看来,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个阳谋,共合共合,共同合谋。合谋的目的是什么呢?显而易见,用投入换产出,套用共合1:10概念,就是用1的投入,换10的套现。可是,怎么套现呢?这里就有了资本运作手段的高超。因为现在流行概念,尤其这两年,一些玩概念的IT企业让风投尝到了一些甜头。风投的套现,基本不过两条,IPO或者被收购。从共合的模式看,IPO可能性不太大,兼之目前美国经济不景气,因此最大希望是被收购。可是,谁来收购呢?谁来做这个有点冤大头的买卖呢?笔者认为分众等上市传媒企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分众。因为分众当年上市背后有软银的参与,因此,当共合网做到一定程度,概念玩到一定程度,在软银等风投的撮合下,卖给分众,也有可能。当年,分众收购框架、聚众、好耶,背后都有风投的助推。那么分众愿意吗?这个问题,自然会有合适理由来促成这笔生意。因为风投可以用充沛的资金推动各类传媒、专家、学者共同把共合概念做大唱多,美国那厮大个的投资者离中国这么远,被概念一忽悠,很容易就买帐了。只是,自垃圾短信时间爆发后,目前分众发展进入了低潮,还有心思再玩概念呢?难说。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