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园区网设计解析

2008-04-03 13:58 99 查看
差劲的网络设计是扁平式的网络,不划分Vlan,这样设计不管黎叔生不生气,后果都是很严重的:

1)单点失效,却能造成大范围影响
2)大型的广播域/组播域(广播域越大,设计者越水)
3)未知Mac单播数量巨大(默认以广播方式发送)
4)管理和技术上都是挑战,特别是这样的设计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会很棘手。

下面是园区网设计中的一些建议:

1.Vlan划分是必须的,建议是在连续的区间内分配IP地址,且每个Vlan对应一个子网。

2.设备间的互联链路根据带宽应用在不同的层面,Fast Ethernet在访问层上使用,连接终端;Gigabit Ethernet在访问层上连分发层和服务器;10-Gigabit Ethernet用于骨干链路,并用Ethernet Channel实现链路冗余

PS:在以太网中,RG-45接口100M就是10/100自适应,1000M就是10/100/1000自适应,而光纤接口没有自适应一说,1000M的口就是1000M,速率是固定的。

3.24/48口的SW一般作为接入层交换机,会有2-4个上连端口,转发速率取决于背板带宽,本来应该这样计算,以24口SW举例, 24端口* 100M * 全双工 = 4.8Gbit,但实际上背板带宽一般只有1.2Gbit,因为24个端口全负载的情况很少(这就好像ISP运行DHCP一样,根据同时在线的用户数来决定IP地址池的大小,而不是所有接入的用户)。有的SW提供4个GE上连接口,可以做Ethernet Channel。具体SW的选择,要依据实际工程需求而定。

4.每条链路为流量聚合提供足够的带宽(在大的园区网核心用10 GE的光纤接口),接入层SW连终端,一个终端连一个访问端口,属于一个Vlan,Vlan的建立通过VTP同步,所有SW都要有全部Vlan信息。

5.园区网流量类型大概可以分为:网络管理,IP Phone,组播,普通数据,清道夫流量(指对公司没有用的流量,比如员工在办公室下电影),建议将特定流量类型归到一个Vlan里,这个软硬件必须支持(比如VoIP就要支持802.1q),也可针对不用应用把服务器归到相应的Vlan内。

PS:服务器这个东西大家听的很多,我个人认为就是提供特定服务的PC,比如AAA服务器,DHCP服务器或者DNS服务器,功能很明确,用的是专门的软件,而在sina这样的门户网站中所用的服务器,由于Web访问时基于C/S模式的,这就要求不仅要形成规模的服务器群以实现负载均衡,而且服务器的性能要很强劲,数据的存储也要有保障。

Part1.Layer3路由协议

1.在核心层和分发层之间部署IGP
2.在冗余链路上提供等成本的负载均衡,可以快速重路由
3.建立三角连接而不是四角,比如核心层的两台SW和分发层的两台SW形成Full-Mesh是三角连接,连成正方形是四角,三角连接在链路失效时不要求路由协议重新收敛,而四角则会因为重收敛造成细微中断,达不到高可用性。
4.建立路由邻居的链路用于转发流量(OSPF or EIGRP)
5.确保冗余的三层链路没有黑洞(用动态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可能会产生Null0)
6.分发层进行路由汇总,但不建议这么做(内存大就不用太在意Table大小,明细路由使问题简化,用汇总反而费力不讨好,除非网络条目十分巨大,若使用,要求分发层间有一条链路,否则会通过接入层传送)
7.通过调整CEF的3层/4层负载均衡hash,以获得最大的等成本开销路径的利用率(CEF Polarization)
8.三层等成本链路提供快速收敛的能力,若有多条等成本路径,OSPF和EIGRP不需要重新计算一条路径。
9.应用IGP被动接口来限制没有必要的对等体,若不做被动,Routing Update会下发到终端PC,这对PC来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会占用CPU和内存。
10.关闭DTP可以提升收敛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

Part2.EtherChannel

1.一般用于分发层到核心层或者核心层之间
2.用于提供链路冗余和简化(若不做EtherChannel,则根据STP两台SW间只有一条链路工作)
3.使用默认的3层负载hash时,可能并不均衡,切换到4层负载均衡hash效果会更好
4.Channel捆绑的数量为2,4或8
5.CatOS和IOS一般使用PAgP,802.3ad LACP用于多厂家互联,其中PAgP能自动捆绑互联链路,建议做成静态

Question:使用EtherChannel还是等成本路径?

1.更多的链路 = 更多的对等体,EtherChannel使多条链路逻辑上为一条(在STP计算时只认逻辑链路,只要捆绑的物理链路没有都Down掉,逻辑链路就存在),这样可以减少对等体数目。
2.捆绑的链路有一条失效时,OSPF将减少该链路的开销,不过若是在混合SW上(即二层CatOS,三层IOS),可能不会修改,因为两模块相互独立,并不同步,三层不能感知二层链路的Down。而EIGRP是肯定不会改变链路开销的。
PS:用一条10G链路来提升带宽,好过捆绑多条1G链路,成本其实更低些。

Part3.第一跳冗余

1.用于为终端提供可自动复原的默认网关,配置时注意调整计时器以避免流量黑洞
2.可选的协议有3种:HSRP,VRRP,GLBP,其中HSRP为Cisco专有,VRRP用于多厂家互联,GLBP可执行上层链路的负载均衡,这三种协议均能实现ms级切换和完美的收敛性能
3.通过配置HSRP抢占延迟可以优化收敛,如果不配置的话,HSRP是可以让Router立即进入Active状态,但这个时候路由协议可能还没有起来,虽然切换了依然不能转发流量

全路由园区网架构

Part1.概述

1.目前大部分接入层的交换机逐步支持路由功能,且IGP协议已相当成熟,涉及末节区域划分,分层结构,快速重路由等多种优化特性
2.路由比交换安全的多,所以尽可能多路由,少交换,性能上其实没什么损失,二层还有很多无用的流量,如广播,蠕虫等;使用OSPF比使用STP要好,新建的网络最好不要考虑EIGRP,局限性很大
3.在IP层面上进行,所以部署和故障排查相对容易,单一的控制平台上使用通用的工具,如ping,traceroute,show ip ospf等
4.将2/3层的划分一直推到网络边界,设计上可以使核心,分发,接入层全部做路由协议(能用OSPF的地方绝对不要用EIGRP)
5.上行的收敛时间与检测到路由邻居丢失有关
6.STP配合OSPF核心层,整个园区网收敛需要大概1s,而全路由的园区网可以到0.2s左右
7.平台要求为Cisco 3560以上级别支持路由功能,使用IOS且能支持OSPF

Part2.接入层路由考虑

1.不能扩展Vlan到多个配线间,因为设备数量并不多,但这个问题不大,反而简化了Vlan维护,在一台Switch上配置就OK
2.IP地址是否够用,因为划分的网段增加了,可以考虑用私有地址,如果升级到IPv6就更不是问题
3.MPLS & IPv6都是未来的趋势,可以在园区网内部署以实现更高级别的安全

Part3.部署

1.控制平台单一化,三层层面上就可以控制,二层基本不介入
2.访问层上不会有STP和其他二层技术的需要,如Loop Guard,Root Guard,STP Root,Trunk等
3.Vlan只需在单台Switch上配置
4.HSRP,VRRP,GLBP不用或只用于核心层
5.2/3层不一致的问题不会存在(即二层STP堵塞端口却成了3层转发端口)
6.EtherChannel可以改为路由负载或者个别使用

Part4.排错

1.应用3层排错工具 show ip route & traceroute & ping and extended ping & debugs
2.二层排错工具表项很多,不易查找 show arp & show spanning-tree

Part5.事件检测

1.如果物理接口发生变化或故障,路由进程可以在ms级时间内感知,一般是通过Hellos,前提是都是三层Switch互联
2.在三层Switch间使用路由接口(ip routing)以提升失效检测
3.在没有启用NSF(不间断转发)的情况下应减小Hello间隔,OSPF为250ms
4.应用BFD(双向转发检测)实现快速失效检测,在任意协议层,涉及任何介质,事实上BFD是一种高速的独立Hello协议,能够使IP网络在不到1s的时间内恢复故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