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关于找工作这件事

2008-03-16 22:47 323 查看
最近干了不少与找工作相关的事:写简历、看简历;面试别人、被别人面试……经历了这些之后,关于找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匹配”。

很多人在抱怨找不到好工作,好多公司也在抱怨没有合适的人。似乎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让那些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去那些没有合适人的公司,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可事实不是这样,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标准。一方面,能力达不到公司的基本要求,这是肯定是无话可说的。即便再好的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它很难吸纳一个不会为它带来价值的人。当然,初登职场的新人是个例外,但是,即便是新人,公司不会无缘无故的选择,至少新人需要表现出在某些方面的潜力,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职位。另一方面,即便能力很强,也未必就是公司的选择。比如,比让刘翔去应聘姚明的职位,刘翔的能力绝对没有问题,但是他的能力是在110米栏上,而他面对的是一份NBA篮球中锋的职位,显然,他是不合适的。这个问题在程序员找工作的问题上,很容易被人忽略,因为看上去都是一份写程序的工作,但实际上,同样是程序员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12),而且即便看上去类似的工作,每个公司的侧重点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正是因为这样,我在应聘的过程中也
4000
被人拒过,当时心里不那么舒服,不过,想来即便被一个公司拒掉,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力很差,很可能只是不匹配而已。

抛开能力,公司对人的要求还有一些看上去比较虚实际上却很重要的方面,比如与企业文化的匹配程度。这一点,我在ThoughtWorks参加了几次招聘感受颇深。在ThoughtWorks的招聘中,非常强调与人沟通的能力。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要与同事沟通,要与客户沟通,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几乎任何两个ThoughtWorker在一起,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在冷场的局面。在ThoughtWorks的日常工作中,时不时就会传出一阵阵笑声,这也让公司内部的氛围极其融洽。为了保证公司的这种氛围延续下去,对于那些太闷的人,肯定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我就见到过几个在其它方面表现还不错的应聘者,就是因为沟通能力上表现得不是很好,最终失去了机会。

前面谈了一些站在招聘者角度的话题,其实,我之前一段时间更多的是在扮演应聘者。因为自己找工作的缘故,我和很多人聊了很多关于工作的话题。事实上,很多人都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些不满,希望可以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不过,当话题稍微深入一些的话,我却发现,大多数人除了在薪资上期望有所提升,对于具体要从事一份怎样的工作,往往心里根本没有数。所以,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迷茫”。如果没有自己的方向,即便换了工作,很快也会厌倦的,当然,不排除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可能。有些朋友说我,你现在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了,殊不知,我也曾迷茫过相当长一段时间,否则,我也不致于用了五年的时间才迈出这一步。不过,我的迷茫仅限于我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但我很清楚自己在编程方面的追求,所以,我一直不停的在这条路上走着。迷茫中的人摆脱迷茫,所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其它人所能给予的只是一些建议,真正迈出这一步的还得靠自己。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才会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

公司对人有要求,人对公司也有要求。当然,要求公司的前提是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最近几天在BJUG的邮件列表里看到了一些招聘的人在抱怨,什么都不会的人却要价颇高,这让我想起了大约一年多之前,我在东软的一次招聘,有好些封求职信都是看不出这个人多优秀,薪资要求却不低。我找工作的决定性因素从来就不是薪资,我会为自己在薪资设下一个下限,在达到下限的基础上,然后,就是看哪个公司更能满足我的追求,更有利于我个人的提高。这次找工作,前期是稍微有些盲目的广散网,后期就逐渐变成有目的的筛选了,对于有些我不感兴趣的公司,我可能会选择直接拒掉。不过,即便这样,也有会出现让人难以割舍的状况,所以,我才会写下那篇奇怪的《扰人的选择》。

这篇关于工作的blog,是很早就答应一个朋友要写的找工作心得,希望对读到它的朋友有所帮助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