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成君忆的尖端逻辑

2008-03-12 23:22 120 查看
成君忆的尖端逻辑
诺贝国际传媒 司新颖
  在探讨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逻辑中,成君忆先生把企业管理者的人格类型分为渔夫和园丁两种,由此派生出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式管理”和“园丁式管理”。渔夫式管理崇尚掠夺和占有,以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来控制员工;而园丁式管理则相信人性本善,用爱和宽容来呵护员工……

  这样的讨论已经有无数次了,我从最初的关注到后来的研习到逐渐清晰——到今天连参与的热情都微乎其微。成君忆似的“专家”在剖析、在解读、在总结并将总结的东西形成体系,然而,这些体系就构成了一种“管理学”?为什么一个或数个案例的评判就构成了学说?有那么多的“专家”、“学说”,衍生出了那么多的理论,这种狗尾草似的“管理学”就像小广告一样层出不穷,最终的命运无非是出几本书号称管理又革命了,弄个光盘在候机厅滔滔不绝……找个极端案例,然后锁定个尖端人物,再想出一个通俗易懂的名词,加上一系列震撼的幌子,再搞出一些云山雾罩的噱头——我不否认这些管理探讨的贡献,我只是在想这种玩意对企业管理有什么意义?

  任正非也好,张瑞敏也罢,他们能代表中国企业的多少?能代表企业管理者多少?我只知道,更多的公司,绝大多数的管理者,那些人物太尖端了,在更多实际的企业管理中,他们数量少的可以忽略不计。这些尖端能对更多的企业管理多少启示?我创办诺贝国际传媒的时候,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到百人等发展过程中,管理文化一直是我的困扰,因为每个阶段企业面对的问题都不一样,员工不是受洗的思维不动体,那么员工怎么就成了狼文化或者羊文化的圈中物呢?我即使有那个闲心,我又怎么可能像华为或者海尔那样按照其企业的发展需求调配任何资源?这样的实际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多到了我依然是没有兴趣去听这些纸上谈兵。

  如果一个简单的管理划分就能把管理者分门别类,那么我觉得我不听这些“管理学”就属于管理人格分裂的,听这些空中言论就是管理人格错乱的。然而把眼光稍微的外延一下,这些管理学说就更站不住脚了,尖端不能代表所有,连大多数都代表不了。这些噱头的制造者,连个小饭馆都管理不了。企业管理本身不变的就是因地制宜、各有不同,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讲,我们面对更大的问题是如何活下去且活得更好,而不是在一个企业中成了“小三儿”,没事涂涂管理口红搔首弄姿,闲的弄弄花拳绣腿开张揽客。

  背景资料

  管理学似乎是一个永远都解不开的谜。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管理者们都面临很多困扰: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而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

  有人说,企业的问题说到底是老板的问题,而企业组织的文化说到底是老板的文化。由此看来,管理学的奥秘,其实就在于管理者的心态。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呢?

  著名畅销书作家成君忆先生将管理者分为两类:渔夫和园丁,由此派生出两种不同的管理学——“渔夫式管理”和“园丁式管理”。渔夫式管理崇尚掠夺和占有,以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来控制员工;而园丁式管理则相信人性本善,用爱和宽容来呵护员工。相信大多数人会对园丁式的管理心向往之,然而事实上,更多的管理者宁愿相信人性本恶,像渔夫那样管理。如何在渔夫和园丁之间寻找平衡点,是员工们,也是企业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深圳航空》杂志与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手发起一场现代管理学的大论战:做渔夫还是园丁?

  在中国企业之中,华为和它的狼性文化一直倍受争议,尤其去年底,又因为一场大规模的员工辞退行为而成为众矢之的。不难看出,狼性文化显然是渔夫文化的一种极端体现。华为的“头狼”任正非,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渔夫”。

  这场渔夫与园丁之辩,就从华为开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