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深度优先搜索

2008-01-17 16:02 204 查看
常用算法——深度优先搜索

佚名

 

我们在对一些问题进行求解时,会发现有些问题很难找到规律,或者根本无规律可寻。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的特点,先搜索查找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再根据题目条件从所有可能的情况中,删除那些不符合条件的解。

【例题1】 有A、B、C、D、E 5本书,要分给张、王、刘、赵、钱5位同学,每人只能选1本。每个人都将自己喜爱的书填写在下表中。请你设计一个程序,打印出让每个人都满意的所有分书方案。

┌──┬───┬───┬───┬───┬───┐         
│  │ A │ B │ C │ D │ E │         
├──┼───┼───┼───┼───┼───┤         
│ 张│   │   │ √ │ √ │   │ 0 0 1 1 0
├──┼───┼───┼───┼───┼───┤         
│ 王│ √ │ √ │   │   │ √ │ 1 1 0 0 1
├──┼───┼───┼───┼───┼───┤         
│ 刘│   │ √ │ √ │   │   │ 0 1 1 0 0
├──┼───┼───┼───┼───┼───┤         
│ 赵│   │   │   │ √ │   │ 0 0 0 1 0
├──┼───┼───┼───┼───┼───┤         
│ 钱│   │ √ │   │   │ √ │ 0 1 0 0 1
└──┴───┴───┴───┴───┴───┘         


★问题分析
题目中每人喜爱哪本书是随意的,无规律可循,所以用穷举方法解较为合适。按穷举法的一般算法,可以暂不考虑一些条件,先求出满足部分条件的解,即可行解。 然后,再加上尚未考虑的条件,从可行解中删除不符合这些条件的解,留下的就是问题的解。具体到本题中,我们可以先不考虑“让每人都满意”这个条件,这样, 就只剩“每人选一本且只能选一本”这一个条件了。在这个条件下,可行解是5本书的所有全排列,一共有5!=120种情况。从这120种可行解中删去不符合 “每人都满意”这一条件的解,剩下的就是本题的解。
为编程方便,我们用1、2、3、4、5分别表示这5本书。这5个数字的—种全排列就是5本书的一种分法。例如54321就表示第五本书(即E)分给张,第四本书(即D)分给王……,第—本书(即A)分给钱。
每个人“喜爱书表”,在程序中我们用二维数组Like[i,j]来表示,1表示喜爱,0表示不喜爱。排列的产生可以用穷举法,也可以用专门算法。

★算法设计:
第一步:产生5个数字的一个全排列;
第二步:检查所产生的全排列是否符合“喜爱书表”,如果符合就输出;
第三步:检查是否所有排列都产生了,如果没有产生完,则返回第一步;
第四步:结束。
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还可以对上面算法进行一些改进。例如产生一个全排列12345时,第一个数1表示将第一本书给小张。但从表中可以看出,这是不可能 的,因为小张只喜欢第三、第四本书。也就是说,1X X X X这一类分法是不符合条件的。由此使我们想到,如果选定第一本书后,就立即检查一下是否符合条件,当发现第一个数的选择不符合条件时,就不必再产生后面的 4个数了,这样做可以减少很多的运算量。换句话说,第一个数只在3和4中选择,这样就可以减少3/5的运算量。同理,在选定了第一个数后,其他4个数字的 选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处理,即选择第二个数后,立即检查是否符合条件。例如,第一个数选3,第二个数选4后,立即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条件,就另选第二 个数。这样就又把34XXX一类的分法删去了,从而又减少了一部分运算量。
综上所述,改进后本题算法应该是:在产生各种排列时,每增加一个数字,就检查一下该数的加入是否符合条件,如不符合,就立刻换一个;若符合条件,则再产生 下一个数。因为从第i本书到第i+1本书的寻找过程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用递归方法编程。

★算法框图

PROCEDURE TRY(i);(递归算法)
┌─────────────────────┐
│ For j:= 1 to 5 do            │
├─┬───────────────────┤
│ │ T  \第I个学生喜爱第j本书/ F  │
│ ├────────────┬──────┤
│ │   记录第 i个数   │      │
│ ├────────────┤      │
│ │   \ i= 5 /   │      │
│ │  T \   /     F │      │
│ ├─────┬──────┤      │
│ │打印一个解│ Try(i+1) │      │
│ ├─────┴──────┤      │
│ │  删去第i 个数字   │      │
└─┴────────────┴──────┘

我们用二维数组like存放“喜爱书表”,用集合flag存放已分出书的编号,数组book存储各人所分得书的编号,如book[1]=3,则表示第一个同学(小张)分得编号为3的书。
递归程序如下(程序中将小张的喜欢的书改成了ACD):
Program allot_book(output);
type five=1..5;
const like: array[five,five] of 0..1 =((1, 0, 1,1 ,0),
(1,1,0,0,1),(0,1,1,0,0),(0,0,0,1,0),(0,1,0,0,1));
{个人对各种书的喜好情况}
name:array[five] of string[5] =
('zhang', 'wang','liu', 'zhao', 'qian' );
{数组name存放学生姓名}
var book: array[1..5] of 0..5;{存放各人分配到的书的编号}
flag: set of five;
c: integer;
procedure print;   {打印分配方案}
var i: integer;
begin
inc(c);           {计数,统计得到分配方案数}
writeln( 'answer', c,':');
for i:=1 to  5 do
writeln(name[i]: 10,':', chr(64 + book[i] ) );
end;
procedure try(i: integer);  {判断第 I 个学生分得书的编号}
var j: integer;
begin
for j:=1 to 5 do
if not(j in flag) and (like[i,j]>0) then
begin     {第j本书未选过,且第I个学生喜爱第j本书}
flag:= flag + [j];  {修改已选书编号集合,加入第j本书}
book[i]:=j;          {记录第 I 个学生分得书的编号}
if i= 5 then print   {I = 5,5 个学生都分到自己喜爱的书}
else try(i + 1);
{i<5,继续搜索下一个学生可能分到书的情况}
flag:= flag - [j];   {后退一步,以便查找下一种分配方案}
book[i]:=0;
end
end;
{  main prg  }
begin
flag:= [];
c:=0;
try(1);
readln
end.

运行结果为:
zhang: C
wang: A
liu:B
Zhao: D
qian: E
另外,此题也可以用非递归的算法解。非递归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栈来存放被选中书的编号。设dep表示搜索深度,r为待选书号,p为搜索成功标志。算法表示如下(非递归算法)。
PROCEDURE dfs;(非递归算法)
┌────────────────────────────┐
│ Dep:=0                        │
├─┬──────────────────────────┤
│ │ dep:=dep+1                    │
│ ├──────────────────────────┤
│ │ j:=0; p:=False;                 │
│ ├─┬────────────────────────┤
│ │ │ j:=j+1                    │
│ │ ├────────────────────────┤
│ │ │   T     \子结点mr符合统计/   F  │
│ │ ├──────────────┬─────────┤
│ │ │ 产生子结点,并记录    │ T \Mxar/ F │
│ │ ├──────────────┼────┬────┤
│ │ │ T \子结点是目标/  F │ 回溯 │P:=Fatse│
│ │ ├──────┬───────┤    │    │
│ │ │ 输出并出栈│  P:= true │    │    │
│ ├─┴──────┴───────┴────┴────┤
│ │  UNTIL p=True                  │
├─┴──────────────────────────┤
│  UNTIL dep= 0                    │
└────────────────────────────┘

尽管深度优先基本算法类似,但在处理不同问题时,在具体处理方法、编程的技巧上,却不尽相同;有时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例1的解法还可以这样来设计:从表中看出,赵同学只喜爱D这一本书,无其它选择余地。因此,赵同学得到书的编号在搜索前就确定下来了。为了编程方 便,可以把赵钱2人位置交换,这样程序只需对张王刘钱4人情况进行搜索测试。
另外,发现表示“喜爱书表”的数组有多个0,为减少不必要的试探,我们改用链表来表示。例如第三位同学的链表是:Like[3,0]=2.Like[3, 2]=3.Like[3,3]=0,其中,Like[3,0]=2表示他喜爱的第一本书编号是2,Like[3,2]=3即表示喜爱的编号为2的书后面是 编号为3的书,Like[3,3]=0,表示编号为3的书是其最后1本喜爱的书。
这样基本算法不变,但程序改进如下:
Program allot_book(output);  {linking List}
type five=1..5;{将小张的喜欢的书改成了ACD}
const  Link: Array[ 1..5,0..5 ] of 0..5 =
((1,3,0,4,0,0),(1,2,5,0,0,0),(2,0,3,0,0,0),(4,0,0,0,0,0),(2,0,5,0,0,0));
{个人对各种书的喜好情况}
name:array[five] of string[5] =
('zhang', 'wang','liu', 'zhao', 'qian' );
{数组name存放学生姓名}
var book: array[1..5] of 0..5;{存放各人分配到的书的编号}
flag: set of five;
c: integer;
procedure print;   {打印分配方案}
var i: integer;
begin
inc(c);           {计数,统计得到分配方案数}
writeln( 'answer', c,':');
for i:=1 to  5 do
writeln(name[i]: 10,':', chr(64 + book[i] ) );
end;
procedure try(i: integer);  {判断第 I 个学生分得书的编号}
var j: integer;
begin
j:=0;
repeat
j:=link[i,j];     { 取链表中喜爱书编号j }
If not(j in flag) and (j>0) then
Begin
flag:= flag+ [j];
book[i]:=j;
if i=5 then  print
else  try(i + 1);
flag:= flag - [j];   {后退一步,以便查找下一种分配方案}
book[i]:=0;
End;
until j = 0;
end;
{    main prg    }
begin
flag:= [];
c:=0;
try(1);
readln
end.

<-- #EndEditable --> <script src="../../../lib/footer.js"> <-- #EndTemplate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