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读易[1]·怀才不遇怎么办

2008-01-03 13:28 260 查看
一直都听到有人抱怨:英雄无用武之地、伯乐难寻等等。要不就是公司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不能知人善用。

公司希望得到最大的价值,个人希望能赚更多的钱,其实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实际情况却是两者总是谈不到一起,最终都是各奔东西,分道扬镳。

到底是公司的错还是我们个人的错?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真是做事不如意十之八九。读了大半年的易经,终于略有感悟。讲出来和大家分享一把。

一、易经的起源

《系辞下》中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又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讲的是周易的起源是在殷朝末期,周朝刚开始变革的时候,也就是中古。其实这个时候易经已经很兴盛了,周文王发表的只是一个新版本。在这之前,已经有了连山易和归藏易两个版本,但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应该属于上古时期的东西,到现在绝大部分都失传了。所以现在我们说的易经,很多时候都是指的第三版《周易》。

有人认为易经可能是上个冰河时期人类留下来的文明。不可考证。

二、宗教还是科学

易经和算命往往被人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易经和迷信有了不解之缘。

孔子说:“洁净精微,易之教也”。洁净指的是宗教的神圣,精微指的是科学的严谨。所以说易经是同时具有科学和宗教的特征。好东西啊,可惜现在能读易经的人越来越少了。

有很多人说易经就是迷信,一旦问他读过易经吗,回答是没有读过。
不了解易经就说它是迷信的人本身就是一个迷信的人,迷信自己的无畏与无知。

三、怀才不遇

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不着边际的话,现在进入正题。

我很郁闷。
曾几何时,郁闷成了一个流行的词,于是我似乎就一直郁闷了。远的不说,就说现在工作,我认为自己能力很强,但公司的环境太差,选拔人的制度不完善,工作流程混乱,效率低下,不重视技术人才等等。这些理由的任何一条都足以让我理直气壮地郁闷。空有满腔热情与技术,但是怀才不遇。怎么办?

得其时、当其位

易经告诉我们两个重点,不管是哲学、科学、还是人事,都要讲究“时”与“位”。

时就是时机,机会很重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把握。机不可失,一个聪明的人懂得等待正确的时机,也懂得在正确的时机做正确的事情。
老子对孔子所言:“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而行。”机会有了,可以有自己的作为,机会不在那就规规矩矩地少说大话。

位指的就是地位,或者也可以说是现在讲的“影响力”。这里的位不仅仅指物理空间上的方位,还可以说是你在社交圈中的作用,你和他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位。在公司来看,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职位。什么样的位置就做什么样的事,不然就是不自量力了。

时机重要,地位也重要,缺一不可。有机会,但你的准备不足,位不足以完成这件事,那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有合适的位置,但时机不到,再有权势也是白搭。

所以说我们在企业发展必须要认清状况。第一,看看企业的发展时机是否是我们需要的时机;第二,在企业是否能争取到自己想要的位置。这叫做得其时,当其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就像我们只需要掌握配菜、火候就可以烧出好吃的饭菜一样。但有个核心还没有讲明——变。
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的!时在不停的变、位也在不停的变。变化才能体现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以前我没有想通这点,认为不得时、不得位,前途一片渺茫,所以郁闷着。如果说是企业不好,那我该郁闷,怎么没有去一家好的企业呢?如果说是我不行,那我更加郁闷了,我怎么可能这么衰呢,不会真的这么衰吧?
但事实上时与位都在变,没有行与不行,只有合适不合适。大家都没错,但这个时候这个位置就不合适了。

世界上有三种人:一、领导变化的人;二、接受变化的人;三、咒骂变化的人。
当我们能掌握时与位的奥秘时,大家都能成为第一类人。

潜龙勿用

确实不得时不当位又如何是好呢?

乾卦的第一爻,爻辞为:“初九,潜龙勿用”。

如果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合适,这时候应该像潜伏的龙一样。这里的勿用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消极等待。而是勿显其用,也就是老年人经常说我们的:“年轻人,不要太露锋芒”。这样一说估计大家对“潜龙勿用”应该理解了。

随时冷静地分析自己周围环境的变化,还是考虑两个因素——时、位。一旦时机成熟,自己有出于合适的位置,那还等什么。还潜着就成傻子了。

不过既然还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那么潜龙勿用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

卧龙决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作者陈希夷( 即陈抟老祖) ,五代,宋初的道家隐士。号图南、扶摇子。安徽亳县人。是道家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他比较有名的就是上面这首卧龙决了。

姑且将食气导引等道家养生学的东西抛开。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蛰心” ,和上面讲的潜龙勿用有相通之处。

四、易经与滑头

在中国,圣人写的书叫“经”,其他人写的叫“传”或者另外的东西。但“经”这个字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如果谁说我写了一部经书,那恐怕要被大家耻笑了。
说到经书,可能想到里面一行一行晦涩难懂的文字,就像一个老先生板着脸说教。
易经确实很难懂,主要是因为年代久远,以至于好多字都不认识。不过如果认为易经是板着脸说教那就大错特错了。

子曾经曰过:“学易经应该‘玩索而有得’”。慢慢赏玩才能得到易经的精髓。

学完易经后,人会变得圆滑。这个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所以我认为易经是一部滑头的经书。书呆子读不来的,读完还是不会。正确的读法就是“玩着玩着就会了”。

以后还会继续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如果哪位感兴趣就一起来玩玩易经好了:)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1340185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