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大师,终见大师——中国"人工智能"泰斗涂序彦

2007-11-15 17:42 891 查看
泉注:下面的介绍是几年前的,涂老师今年72了,刚去感受了涂老师的魅力,有一种做学术的冲动。寒冬的热情。

不过受现实生计和科研环境所迫,再加上个人知识积累问题,肯地会先做几年技术。

涂老师,大师,和前几天听得候捷老师的讲座性质不一样。属于偶像级人物。忘年交,呵呵,我觉得可以,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实力,或者说,我也不是那么善于交流。

过段时间再详细记录候捷老师和涂老师的讲座。珍藏!

周末去感受一下第一届中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应该不会失望。

祝涂老师健康长寿!

自己好好努力!

涂序彦简介:
中国"人工智能"泰斗,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指导委员会主席,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密西根大学等十儿所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名誉或客座教授。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主席,世界专家系统大会远东区主席等。
论著:《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智能管理》、《人工生命及应用》、《大系统控制论》、《生物控制论》、国内外科技论文多篇。
--涂序彦

1945年9月,一个10岁的少年站在南昌第一联中的校门口向远处眺望。他看着远去的锣鼓队,看着满大街红红绿绿欢庆抗战胜利的标语,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日本鬼子,你总算是完蛋了!南昌,我又回来了!

这个热血沸腾的少年叫涂序彦。

这时的涂序彦,还是个聪颖过人、身体瘦弱的孩子。但瘦弱的涂序彦在学习功课的同时,却痴迷于古代的侠义小说——在四处躲避日本兵烧杀掳掠的逃亡生活中,他常常幻想自己是一个来去如电的剑客,只用意念便可飞剑直取侵略者首级,成为人人敬仰的民族英雄。

然而,没等他成为英雄,日本人便投降了。

涂序彦神色恃恃。他用力跺了跺脚,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在南昌城空旷的街道上回响;看见在散落着爆竹碎屑的地上,印着自己蹬踏过的浅浅印痕。

“等我长大了,我踏出的脚步会更响,踩出的脚印会更深”——10岁的中学生涂序彦在心里这么说。

涂序彦一路走来。

2002年,鹤发童颜的涂序彦教授走上了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讲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精英们宣读自己的论文:《人工智能,人工生命与机器人》。这位早已辈声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中国学者,以自己的奇思妙想,使所有同行为之倾倒——随着报告及演示进程,会场上时而安静,时而惊叹,最后,是长时问热烈的掌声……

这时的涂序彦 “会当凌绝顶”。他不只是南昌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

上世纪50车代中期,涂序彦以弱冠之年,先后考取交大研究生班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23岁的涂序彦参与三峡的研究工作。为解决升船机多点控制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并研制了“自行协调”旋转系统——或许,当时涂序彦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自行协调”系统,是他在中国自动壹控制与人工智能研究这块处女地上踩出的第一行脚印。随着这行脚印愈渐清晰,国际自动控制及人工智能领域听见一个来自中国,来自南昌的年轻的声音:我来了!

如同一支离弦的响箭,涂序彦开始一路飞奔——

1960年,他研究多变量协调控制的论文发表于第一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世界大会论文集的第一卷。这一年,涂序彦25岁,在世界科学论坛上跺响了第一脚;还是这一年,经过6年热恋,他与同是南昌一中校友的汪蔚霄在北京水电设计院的宿舍里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房门上的对联是 “科研与设计结合,电机和水轮配套”

在此基础上,涂序彦进一步创立、完善了多变量协调控制理论,提出了按协调偏差控制,自整定内部给定量、建立控制器的协调关系、实现变量系统“协调化”等新思想,给出了加快协调控制过程、提高协调准确度、保持协调系统稳定性的新方法;近半个世纪来“涂氏理论”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开船机多电机同步控制、造纸机分部转动控制、连轧机多机架协调控制、雷达多度随动系统、高速浆纱机张力协调控制、准三轴卫星姿态协调控制、化工过程成分比例协调控制、热工过程窑炉温度协调控制、电力系统负荷平衡协调控制等各种变量控制系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涂序彦继续飞奔。他裹风挟云,足音鸣雷——

1979年,在全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上,他提出了控制系统“最经济控制”、“最经济观测”、“分型能控性”、“分型能观性”等新概念,给出了“最经济控制理论”的基本框架与系统设计方法,为建立适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国情、并对发达国家产生广泛影响的“最经济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涂序彦还是“大系统控制论”学科的奠基人,更是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之父:

——他在国内率先研究“智能控制”,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智能控制”的新方法;

——他率先研究《生物控制论》,提出了针麻原理和经实质的新观点,在针麻原理和经络原理的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

——他率先提出了“智能管理”新概念,开拓的“智能管理”新技术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为研制与开发新一代计算机指出了发展方向;

——他率先研究人工智能,并成功地开发出专家系统。涂序彦1976年就开始人工智能研究,1986年至1990年,他主持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创造性地运用 "人工智能"与 "大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应用领域的综合性与专家系统专业性之间的矛盾,在第三代大型专家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荣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奖,并一次次被世界瞩目。

68岁的涂序彦仍在奋力攀登。

今天的涂序彦不只是一支响箭,他更像是一张强弓,将自己拉至满弦,将一支支飞箭准确地射向人工智能研究的靶心,射向遥远。

作为在多个领域内都享有盛誉,被国内外同行深深敬重的科学家,涂序彦的创造性思维仍澎湃喷涌。深厚的艺术素养和诗人气质常令他在枯燥的科学研究中捕捉到闪电般的灵感,思常人之所禾思,得常人之所难得,在山重水复中辟出柳暗花明的路径。
作为教育家,涂序彦又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放的思维方式、无私的奉献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不仅是北京科技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纽约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密西根大学等十儿所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名誉或客座教授,真正是弟子遍神州,桃李满天下。
在全球华人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大会上,涂序彦全家出席,被称之为“自动化之家”。现在他仍充满活力地开拓 “广义人工生命”研究的新领域,而作为南昌之子,涂序彦历任南昌市政府的科技教育顾问,是振兴南昌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对南昌近年来的发展给予了热切的关注。
涂序彦教授,当你以近古稀之年在"人工生命"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新领域一路前行时,你的身后,整个南昌都在倾听你稳健的脚步声。 (黄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