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ITIL学习笔记]厚积薄发,ITIL应用2007展望 推荐

2007-01-23 13:34 429 查看
[读后感]
人、技术、流程,三大因素对于ITIL的成功实施都非常重要,可以这样说:“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将ITIL更好的应用于企业?我们才刚刚开始,任重而道远。
毕竟ITIL,源于欧洲,火于欧美,传入中国后,虽然得到了业界IT人的热捧,但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并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中国的社会、文化都与欧美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只是照搬人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很可能会跌个大跟头,所以理解ITIL,消化ITIL,吸收ITIL,活用ITIL,将人家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在国内实施ITIL的基准。
作为制造企业的IT部门,我们也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切从最基本的入手,从服务台和五个服务提供服务流程入口,来规范IT部门自己的操作流程,进而实现IT部门对其它部门,甚至对外的服务接口的统一。

[原文]

如果把实施ITIL比作跨栏,那么ITIL十大流程相当于十个跨栏的难度。
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一系列IT服务管理的实际标准及最佳实践指南,包括十大流程和服务台功能。十大流程又分服务支持流程(服务水平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财务管理、连续性管理)和服务提供流程(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
实际上,ITIL建设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操作管理、战术管理和战略管理。操作管理是指IT管理能够及时解决故障,要通过ITIL十大流程中的服务台和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五个流程来完成。
战术管理是指确保质量、稳定、适应性,其实现要通过服务水平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连续性管理来完成;战略管理是指计划或长期控制质量、稳定、适应性。
ITIL最初为英国政府部门而开发,但很快在英国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到90年代中期ITIL已经成为欧洲IT管理领域事实上的行业标准。90年代后期ITIL又被引入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等国。
自2002年首次引入中国,ITIL便立刻得到国内众多IT人士的热烈拥护,ITIL培训和ITIL实践火速展开。
五道栏之易
截至目前,以中国工商银行、全国海关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移动金融、海南航空等为代表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相继展开ITIL培训和建设。仅以《中国计算机用户》的ITIL培训为例,每年来自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的ITIL培训需求多达上百场。
在引进ITIL的过程中,我国金融、电信、海关、统计等行业用户大多数都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和环境,建立起适合自身需求的ITIL管理体系、制度、角色和流程。它们几乎都从见效比较快的服务台和五个服务提供流程入手实施ITIL,实现了操作管理,成效显著。
顺利跨过前五道栏,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难度不大。
如果说,前几年的ITIL实践是快速跨栏阶段,那么2006年则是ITIL的深化应用和沉淀期,为跨越第六道栏而储备能量。以全国海关信息中心为例,2006年在原有ITIL建设基础上,深化ITIL在IT监控方面的应用。
第六道栏之难
尽管金融、电信、政府各大行业陆续开展了ITIL实践,但几乎都属于操作管理层面的实践,很少涉及战术管理和战略管理层面。就像跨过前五道栏之后,面临第六道栏的难度。
2006年业界一直在反思:IT服务管理如何结合用户的实际环境创新应用?如何脱离工具层面的实践,进入战术、战略管理?

但其难度显而易见。因为从操作管理进入战术、战略管理是一种质的飞跃,不是简简单单的工具应用,更是对企业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甚至是管理文化的挑战。
就拿ITIL的财务管理流程来说,它以成本的精确核算为基础,要求企业已经具备以成本精确核算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模式,把成本细化到每一个人、每一台设备。
但现实情况是,国内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还不成熟,企业甚至都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家底,更不用说统计每项资产的成本,因此,实施ITIL财务管理流程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国内IT部门员工大多数是技术出身,很少有人懂财务管理,如果让他们实施ITIL财务管理流程,也不太现实。
由此看出,跨越ITIL的第六道栏,甚至是第八~十道栏,不仅仅是IT部门的事情,更需要整个企业的支持;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化项目,更是管理的变革。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