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二十载风雨飘摇,成败荣辱也潸然――Borland程序员之痛 推荐

2006-08-14 20:16 330 查看
[align=center]二十载风雨飘摇,成败荣辱也潸然[/align]
[align=left]――Borland程序员之痛[/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宋宝华 [email]21cnbao@21cn.com[/email] 软件报)[/align]
[align=center] [/align]
谨以此文,献给全世界热爱Borland、曾经在Borland系列编译器之上挥洒汗水的人们!
――题记
去年今日,笔者阅读了李维先生的《Borland传奇》。李先生以近乎小说的叙述方式将Borland的浮浮沉沉表现地惊心动魄,荡气回肠。通读全书,笔者的心情也随着Borland的兴衰荣辱或喜或悲,而文末李先生所书“Borland传奇的篇章仍将继续”则令人感怀不已。我们满怀期待,期待Borland传奇故事的延续。
然则,今年今日,Borland终于要出售其包括Delphi、C++ Builder、JBuilder在内的知名开发工具!没有了编译器的Borland将去向何处?
二十年来,全世界无数的高校学生在Turbo Pascal、Turbo C编译器上敲出人生第一句代码;二十年来,全世界无数的程序员在Borland的系列编译器上挥洒汗水,实现理想与抱负;二十年来,全世界无数的Borland开发教程被出版发行,大力推行Borland传奇的故事;二十年来,全世界无数的软件基于Borland环境锻铸而成,承载着光荣与梦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难道Borland的一切辉煌终将成为往事?纵使Borland付出一切努力在Microsoft帝国的强力攻势下也无力回天?曾经开发出雄霸天下的Turbo Pascal、Turbo C、Borland C++、C++ Builder、Jbuilder、Delphi等的Borland终将沦为Microsoft王朝的附庸?
一代文豪王国维终于不能承受清末民初的沧桑巨变,“五十之年,唯欠一死,经此大变,义无再辱”,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昆明湖。钟爱Borland的程序员们又将去往何处?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往事不堪回首,亦可聊以自慰。让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一起回忆Borland的成败起伏。
Borland大事年表
1983年5月,PASCAL语言设计者Niklaus Wirth的学生Phillipe Kahn毕业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立了Borland公司,同其友Anders Hejlsberg一道开发出Turbo PASCAL,当时就卖出了100多万份拷贝;
1984年,在Turbo Pascal之后,Borland接着推出了SideKick这套常驻内存软件,SideKick在当时以许多丰富的小工具和记事功能让它成为每一个程序员爱不释手的工具,它是Borland跨出开发工具领域、让几乎所有PC使用者认识Borland的关键软件。SideKick在全球狂卖数10万套,将Borland往顶尖的软件公司推进;
1987年1月,Borland推出了风行天下的Turbo C编译器,Borland也通过Turbo C这第三项畅销产品迈向了世界前10名的顶尖软件公司;
1992年,在Microsoft C/C++6.0推出之后不久,Borland发布了BorlandC/C++3.0,这套软件开启了Borland雄霸C/C++编译器长达五六年之久的序幕;
在Borland C/C++3.0获得空前的胜利之后,Borland并没有松懈下来,Borland从White Water公司购买了一个Framework,将其更名为OWL(Object Windows Library),并且很快地推出了以OWL 1.0为核心的Borland C/C++3.1,其受欢迎的程度更是远远的超过了它的前一版本Borland C/C++3.0。Borland C/C++3.1的畅销,立刻让Borland在C/C++市场一举击溃Microsoft C/C++,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0%,这一全球第一的C/C++产品把Borland推上了最高峰,成为全世界第三大软件公司;
此时的Borland不可一世,日进斗金,因此也开始让Philippe Kahn渐渐地养成了好大喜功、目中无人的态度,这也种下了Borland逐渐走向衰退的因子;
在Borland C/C++3.1大获成功之后,Borland却开始松懈了,并且开始走下坡路,Philippe Kahn认为Borland C/C++的地位已不可动摇,因此也没有想立刻开发下一版的Borland C/C++。而Microsoft Visual C/C++1.0在Borland C/C++3.1发布两年之后推出,立刻获得市场好评。Visual C/C++不但在编译器方面能够和Borland C/C++3.1相抗衡,在集成开发环境方面更大幅领先了Borland;
Philippe Kahn大手笔地花了400多Million美金买下了Ashton-Tate公司和dbase。Borland在Borland买下了dbase之后,并没有立刻积极地开发dbase For Windows,反而把dbase丢在一旁。Kahn购买了dbase却不提供Windows版的解决方案,因此当稍后Microsoft以极小的代价买下Fox这家公司,并且在数年之后推出FoxBASE For Windows,吸引了大量原先的dbase程序员以及Paradox的程序员之后,Philippe Kahn才警觉事情不对而匆匆忙忙地开发dbase For Windows。但是当dbase For Windows推出之后,Microsoft早已推出了两个FoxBASE For Windows的版本,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dbase For Windows其势已不可为了;
由于其时Borland在编译器的技术领域领先了Microsoft数年之久,所以Microsoft决定直接从Borland挖角。结果,后来Microsoft的Visual C/C++小组有60%的成员是从Borland挖来的,这个举动让Borland流失了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Philippe Kahn在这段时间不但让Borland C/C++被Microsoft Visual C/C++反败为胜,也痛失了几乎所有dbase的市场,更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流失了大量的优秀人员。在这些重要的因素之下,Borland已经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了;
同时,Philippe Kahn在Office产品方面消耗了Borland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却落得铩羽而归,更连累了开发工具市场以及最有可能成功的数据库产品市场;
1993年,Borland匆匆推出旨在与Visual C++对抗的Borland C++4.0。该版本尽管有不少创新,但最终被证明是失败的;
1995年,Philippe Kahn因经营不善辞去CEO一职,但继续留任董事会成员;CEO由Gary Wetsel接任。Philippe Kahn自己开办了Starfish Software公司,由于无法忍受Philippe Kahn对Borland的一再挖角,Borland董事会决定将其逐出公司,而Starfish Software公司稍后也被Motorola收购;
1995年情人节Borland了发布Delphi 1.0。该产品一炮而红,成为扭转Borland命运的转折点,也成为众多Delphi开发者的“初恋情人”。1996年,Borland紧接着发布了以32位编译器为核心,并且大幅支持C/S编程的Delphi 2.0。(同年,继Philippe Kahn之后,Anders Hejlsberg也离开了Borland,Delbert Yocam随即成为Borland CEO。1997年,Borland再次发布了Delphi 3.0。)该版本较好地平衡了COM/DCOM支持和分布式多层架构,并成为全球热卖的产品;
1997年,Borland发布了C++Builder 1.0。尽管Borland并没有作太多的市场推销活动,但该工具推出之后仍广受好评,被誉为“C++开发者天堂”。C++开发者终于可以和Delphi开发者一样,通过RAD的方式进行编程;
1998年,Borland宣布公司更名为Inprise,希望籍此表达“Integrating the Enterprise”的公司发展目标理念。尽管如此,世界上多数的程序员仍然“固执”地称呼它为“Borland”。改名行动以及“打造行销导向Borland”的计划最终一败涂地。同年,Borland发布匆匆研发的Delphi 4.0,在市场遭到惨败。同样好大喜功的Delbert Yocam让Borland付出沉重代价。(1999年,Delbert Yocam被解雇,Dale Fuller接任Borland CEO)。1999年Borland发布Delphi 5,一扫Delphi 4带来的耻辱;
2000年,Borland发布JBuilder 4.0,是继JBuilder 3.5的乘胜追击之作。推出之后很快就成为市场的霸主。2001年发布JBuilder 5.0,大幅改变人们对Jbuilder“不适用于团队开发”的印象。同年底发布的JBuilder 6.0,整合UML和Extreme Programming,是支持EJB的最好开发工具。 2002年发布JBuilder 7.0,最终奠定在Java开发工具市场唯我独尊的地位。同年发布的Delphi 7被认为是Windows平台原生开发工具向.NET平台开发工具过渡的一代产品;
尔后,自.net以降,Borland就乱了阵脚。首先是Kylix表现平平,加之Borland打算加入Linux阵营领导集团的企图也告失败,只好退出Linux平台下的开发工具领域。然后由于Microsoft声称要把Win32全部转到.net下,Borland又匆匆忙忙推出for .net的C#Builder和Delphi 8,结果又是大败。想要杀出一个平台无关的C++ BuilderX,同样还是遭遇惨败;
……
在Borland编译器中敲击程序的经历如画般浮现在眼前,那里有我们的青春和激情,再一次看看这些熟识的面容,如同聆听一首首老歌。
Borland经典IDE
(1)初出茅庐Turbo系列
在几乎所有程序员最初的学习生涯中,在“茹毛饮血”的DOS时代,我们在Turbo C/Turbo Pascal中敲出了人生的第一段程序,这个程序只做一件事情,输出“Hello World!”。

(2)利剑出击Borland C++
Borland C/C++是使得Borland成为全球软件巨人的最重要软件之一,在当时拥有绝对领先的地位。
(3)力挽狂澜Delphi
作为快速开发(RAD)工具的Delphi是成功的,几乎成为RAD的代名词,远非Visual Basic所能比拟。
(4)王者之风Jbuilder
在硝烟弥漫的JAVA IDE大战中,JBuilder成就了一番伟业,成为其中的霸主。
(5)卓尔不群C++ Builder
C++ Builder使得C++程序员也可进行RAD模式的开发,颇为轰动,曾经广受欢迎。
(6)回天乏力C++ Builder X
号称Borland公司“复仇出击”的C++ Builder X虽然有不少亮点,但是在这个.net欲一统江湖的时代,仍然无力回天。
二十载风雨飘摇,Borland一路颠簸,光荣与梦想,兴衰与荣辱,终成大浪淘沙。兄弟同仁共举杯,含泪话Borland!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