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共性问题

2005-01-03 16:05 375 查看
一、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共性问题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行业信息化建设。许多行业都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也凸显出如下一些普遍存在的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的共性问题:

  1.规划不完善,“违章建筑”多。信息化是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层面上的规划(包括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落实)和合理的实施方法。规划本身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成效,且需要适应发展,以应对不同层面上的多样化的需求及需求变更。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落实不了的美好蓝图等于没有规划;另一方面,随意的规划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各类应用系统的简单堆积非但增值不大,反而导致很多“违章建筑”,背上结构混乱、信息流通不畅、难于维护等问题带来的沉重包袱。

  2.人员布局和定位不合理,产出弱。在建设方式和建设队伍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布局不合理、定位不准和闭门造车等现象。除了行业本身操作层面上的建设团队的定位和布局问题外,还普遍存在没有充分借用社会力量(外援)的现象,致使不能很好地利用项目外包、软件集成等管理、技术手段“取他山之玉”,提高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和质量。

  3.在设计和实施上不循“兵法”,事倍功半。该问题具体体现在建造系统时随意性强,建造出来的系统灵活性差。

  随意性强表现在:应用系统上马的较为随意;信息格式、系统体系结构以及软件平台、工具的选取较为随意;没有依托开放的公共技术标准,信息编码标准规范不统一。

  灵活性差表现在:世界是变化着的,需求也不例外,然而各应用系统间、各子系统间往往都耦合得过紧,有较强的依赖关系,难以支持应用系统的动态集成和虚拟组织的构建。在需求有变化时,只得“打补丁”、改写软件,过多的“补丁”常常引发应用系统的早亡。

  4.急功近利。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上的投入不成比例。现行建设模式好比是在沙滩上盖高楼,没加倍用心夯“地基”,却忙着建楼层和装修房间,房间刚装修完毕楼也快倒塌了,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开展了若干业务应用后,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问题就凸显出来,消除信息孤岛的口号应运而生,各类屏蔽底层异构的平台软件(常称为中间件)也因此被广泛采用。大公司往往力推各自的产品体系,牵着用户鼻子走,盲目引入大量中间件反而会导致新的孤岛。对于行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当信息和应用资源的数量大到一定程度后,规范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

  二、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旨在“集成”,泛指以下支撑应用系统集成的要素:

  网络与通讯支撑(也包括对普适计算设备的支持);

  一个面向应用行业的概念框架,包括标准、规范和约定;

  公共资源的集合;

  公共资源(特别是通用功能)的服务化和虚拟化,使得公共资源可像电网、自来水一样,被透明地共享和利用,其中包括了相关的规划、模型、算法以及支撑框架;

  基础设施平台,提供一个操作环境,以支持包括资源的管理和路由以及消息和事务等基础设施服务。

  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得如何,对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有直接、深远的影响。行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从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抓起,这也是行业信息化中最适于引入外援的部分。

  三、信息网格技术在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信息网格技术可用于打造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特别是基础设施平台。早期的平台是利用Socket编程、RPC等手段进行点到点互联的,当要联结的点很多时,会变得杂乱无章,有人把这种互联方式比拟为“意大利面条”。以CORBA、DCOM、RMI/EJB为代表的互操作平台逐渐取代无章法的互联,形成互操作总线,取得了标志性进步。基于信息网格的基础设施平台是其延续发展,重在“活”字,按需而动,共享不一定非要集中管理,为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不同于传统的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平台的是,信息网格平台打破了过去“平台是铁板一块”的方式,是一个工具集形式的“活的”开放的平台,有利于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可提升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性。具体来说,信息网格平台的主要特色包括:

  支持“虚拟组织”模式的超大型应用系统的实现;

  开放标准,支持分布、异构资源的自主热插拔;

  应用的按需即时组合,满足各类协册需求;

  支持业务人员参与“编程”,以更好地满足复杂、多变的用户应用集成需求;

  资源自主控制,各部门子系统可自主控制;  

     “液化了”的数据,促进数据的无障碍流动,实现动态的资源共享和协同;

  “活的”基础框架,更好地支持可复用、可重构、可扩展等特性;

  “数百万人使用,半个人管理”,易于管理;

  通过资源共享、负载平衡提高资产利用率。

  引入信息网格技术建造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解决前述共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这种基础设施上,各行业可集中精力关注其业务应用,繁杂的信息技术难题将在基础设施层面得到解决。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