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一个九流程序员关于《骇客帝国2》的胡思乱想(zt)

2003-06-01 23:04 274 查看
  2003年5月15日晚10点,我到电影院去看《骇客帝国2》首映场,距离开演还有15分钟,卖票的家伙幸灾乐祸地对我说“满座,明日请早”。我在法国半年多看了四十来出电影,这是头一次碰到满座。
  2003年5月16日下午2点,我再次来到电影院,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本来我计划看完电影就写个影评,让国内的各位妒嫉一下。影片结束,我傻乎乎地坐在原地不动,不敢相信138分钟已经过去了,我写不出影评,因为我完全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2003年5月17日下午4点30分,我在又看了一场之后走出电影院,决定开始写影评了--我还是很晕,但充满自信,没有人看得懂《骇客帝国2》,那两个姓“龌龊斯基”的变态往大伙儿的脑袋里灌了一车问题,根本就没打算在11月5日(《骇客帝国3》首映日)前给出答案。

  警告:本文内容含有大量九流程序员的胡说八道,如果你没有看懂,不要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问题,也不要辱骂作者(如果一定要骂,请不要让编辑知道)。

故事

  机器军队大举进攻最后的人类城市锡安,根据大老黑墨非斯的理论,只要让“救世主”尼奥通过“子宫”中的秘密通道进入“源程序”,战争就会结束。神秘老女人“Oracle”告诉他们,要进入“源程序”,必须找到“钥匙匠”。
  在“子宫”中,一些机器文明创造又废弃不用的程序(类似电子游戏/网络游戏中的NPC/非玩家控制角色)因为有独立的人工智能,拒绝被系统删除的命运,躲了起来。“钥匙匠”(Keymaker,从影片内容看,是另一个NPC),被其中一伙(以Merovingian为首)囚禁着。

  (解释:有点使用开发工具(比如用Frontpage或者Dreamweaver写网页)经验的人都知道,那些开发工具会留下大量无意义的代码,有些时候它们只是毫无用处,有些时候它们会让你开发的东西运行起来乱七八糟,而你根本无法通过开发界面解决问题,必须一行一行地查源程序。而“子宫”这么巨大而且真实的虚拟游戏包含着多少行代码,不用算也知道是天文数字--一个含二三十个远远谈不上真实的3D场景的游戏还要几十亿字节的数据。‘子宫’虚拟了整个地球,地球包含多少个三维场景?多少个玩家和NPC?你算算吧)

  在上一集中被毁灭的史密斯探员也成了这样的“冗余代码”,并自行修正,获得了复制自身的能力--跟电脑病毒一样,他可以通过接触其它ID复制自己。更要命的是,他还能通过电话进入真实世界的人脑中,类似神话中的“鬼上身”或者“着魔”。
  于是,尼奥这一伙人进入“子宫”,跟病毒史密斯、反叛NPC、新探员等势力争夺Keymaker。经过四场大战,尼奥终于进入源程序,见到了虚拟的系统设计师,后者给尼奥解释了“子宫”、机器帝国和锡安城的历史(这个后面再说)。现在,尼奥在片头的噩梦成了现实,他必须在拯救锡安和翠妮蒂之间做出选择。
  当尼奥救出翠妮蒂,回到真实世界时,他们只剩24小时拯救锡安,而他又发现自己在真实世界中也获得了超能力,跟着就昏了过去,他身边躺着一个被“病毒史密斯”“上身”的人。

  电影就在这里嘎然而止,我还得再等六个月。

关键台词

  这些台词并没有明确地提供信息,但它们都是非常关键的伏笔,在不同程度上暗示着电影的真相。

先知Oracle:不是如何选择,而是为何选择。

Persephone(莫妮卡·贝鲁奇):这两个人是旧版本中的坏蛋,被我丈夫收留在这里。

Merovingian:你的前任们都没能动得了我,你也一样。

钥匙匠:我要完成我的使命,这就是我存在的目的。

尼奥:你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
钥匙匠:我必须知道。

设计师:所谓选择,只是一种幻觉。

设计师:“子宫”的历史比你想象的长得多,你们已经被毁灭了五次。每次毁灭之后,我都会派六女七男,重建锡安。

尼奥:这个世界变了(Something is different)。

三种理论

  到目前为止,对于《骇客帝国》三部曲的世界观,我想出了三种可以说得通的解释:

[1] 双重MUD版
  “子宫”和以锡安为中心的“子宫外世界”其实都是虚假的,这两部分是同时运行在“源程序”平台上的两个应用程序,或者说,高拟真MUD。这两个MUD之间,通过某种特殊工具(‘子宫’中的电话/‘子宫外世界’中的连接机)可以互相跳转。所有对“子宫”的生活感到怀疑的用户/人,会被转送到锡安去,参加“反子宫”的游戏。
  尼奥是系统安排的测试机器人,用来模拟最强人类玩家,去执行攻击“子宫”的任务。所谓“重启”,即是在尼奥达成系统设定的所有任务后,“子宫”第六版宣布失败,“设计师”把系统重启并升级到第七版(类似在网络游戏里设置的终极武器或者宠物,一旦玩家达成目标,服务商就必须升级游戏,让玩家有新东西可以玩)。但所有的玩家/用户的信息都被保留,所以“子宫外世界”中的翠妮蒂惘然无知,而对程序超级敏感的尼奥却发现“这个世界”变了,他能在这里击败机器人。
  六女七男的锡安议会跟Oracle、钥匙匠一样,都是系统安插的NPC,所以他们都很老,不需要睡觉,而且支持墨非斯不合情理的计划。

[2] 传统版
  跟上一集结束后4年来的主流观点一样,“子宫”是虚假的,“子宫外的世界”是真实的。尼奥是机械帝国制造的人造人,他的头脑/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子宫”的超强修改工具,因此,他在“子宫”里可以为所欲为,在真实世界里也能使用超能力。
  这个理论跟电影中的一些暗示不协调,但可以减少观众们被编导耍了的感觉。

[3] 游戏测试版
  这个是最疯狂的想法,整个电影说的,是一个游戏的测试过程。尼奥是一个被以某种方式选中的测试者,来玩这个VR游戏(《金庸群侠传》!)。所有人都是NPC。这不但可以解释“钥匙匠”、“Oracle”等人不断重复的“命中注定”“没有选择”等话的意义,也可以解释墨非斯的偏执,妮奥比、新特工等配角恰到好处的出现:他们是NPC,这游戏流程是固定的,你要么半路Game Over,要么就按照剧本玩下去。而片尾无数个尼奥在无数个屏幕中用不同的态度跟“设计师”对话,也可以理解为有无数个玩家同时在扮演尼奥这个角色,打到关底后做出不同选择,与“设计师”引发不同的对话,不过结果是一样的--哪个玩RPG的会选择不救女主角?

两大败笔

  虽然我是狂热的Matrix fan,也不得不承认,这一集里,至少有两个大败笔:

  1、那段锡安城市的舞会,冗长而且难看而且毫无意义。
  2、华纳犯了老毛病,***摇钱树系列片时偷工减料。去年《哈利波特2》片尾的凤凰大战蛇妖弄得好像两个多边形打架,还可以推托***时间短。《骇客帝国2》拍了4年,最后一道工序、音响合成都没做好,所有的音乐是立体声而不是环绕声的,同时音响效果却是环绕声的,而且只有DTS版本,不支持THX。开始我还以为是我去的电影院音响出了问题,第二次看又换了一家,一样。最后在IMDB上看到有人抱怨,才敢相信这批资本家居然抠门至此。

起源/同源

  这电影的主题受到许多文化的影响,因此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

□圣经
  墨非斯是蛇/撒旦,他诱惑尼奥(亚当)吃了红色药丸,然后离开天堂(子宫),来到人间(外子宫世界);尼奥以为自己是摩西,要救人民“出埃及”;一再重建锡安的六女七男是耶稣和十二圣徒;“子宫”重启后,锡安已经毁灭,最后一艘人类船“重锤号”就成了诺亚方舟;“建筑师”是上帝,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来自他的意志。

□宇宙起源说
  根据现在最流行的理论,宇宙本来是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一个小团,然后爆炸膨胀,过了N年,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再过N年,又会因能量流逝而重新缩回一个小团。
  从爱因斯坦到霍金,都回答不出小团之前是什么,小团之后又是什么,所以他们就让宇宙在两种状态之间循环。
  而沃卓斯基兄弟用一句话就把这个问题解释了:“子宫”的历史比你想象的更长。我们所了解的历史、自然界都是一种系统设定,并不比《最终幻想》或者《勇者斗恶龙》的世界真实。
  我基本上是无神论者,但人类/地球进化史上还有一些突变和超自然现象科学不能解释,《骇客帝国》这种异想天开的解释,我觉得也不比达尔文的不合理多少。

□日本动漫/MANGA
  日本动漫,在欧美叫做“MANGA”,就是日语“漫画”的谐音。在洋人看来,欧美式的传统漫画(丁丁、蝙蝠侠、加菲猫)才是“漫画”(BD),日本那一套属于邪派武功。
  《骇客帝国》受日本漫画的影响非常大,沃卓斯基兄弟还出了《骇客帝国》漫画和《骇客帝国动画集》。尼奥满天飞的姿势是典型的日本式(从阿童木到奥特曼),压轴戏超高速飞行产生冲击波,引起沿途房倒屋塌、汽车满天飞的设计,更是直接来自《龙珠》;一出场就莫名其妙当作“救世主”(The One),更是日本漫画中最常见的宿命/血统论。而根据第2集的情节发展来看,我非常怀疑尼奥的真实身份跟《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凌波丽一样,是个人造人。

□张彻时代的香港武打片
  百人大战、十八般武器轮流耍,这都是功夫片皇帝张彻惯用的套子,尼奥还特别穿了件有点类似中山装的衣服,那正是民初武打片常用的服装。

□吴宇森的枪战
  慢镜头的滞空射击,沿着子弹飞行方向的同轴推拉镜头,无意义的浪费子弹(我们都是神枪手,一百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设计精美的爆破效果。

□香港漫画·新武侠片
  尼奥对一百来个史密斯那场,仿佛出自徐克/程小东/刘伟强等人的手笔,满天飞人不算,还要来一段飘逸而且夸张的天外飞仙。

□13楼真理格杀令
  第六版“子宫”就暗示着,整个人类文明,都可能是一场超大规模的虚拟游戏。
  这个构思跟《13楼真理格杀令》不谋而合,不过《骇客帝国》在细节和感官冲击力上远远胜出--决定一部电影好坏的,不是创意,而是细节。(小编插嘴:严重同意!!)

□eXistenZ
  人体通过硬件跟虚拟世界连接的构思,又是一次不谋而合。

□劳拉快跑
  崔妮蒂开车飚上高速公路,影片最牛的一段开场,突然响起Techno舞曲,那感觉就仿佛有个DJ在电影院后方音响里高喊“Let""s party!”我立刻想起《劳拉快跑》,用舞曲给惊险片配乐,绝对是汤姆·迪克威尔的原创。

关于电影现象的计算机理解

□子弹时间
  “子弹时间”可以解释为“子宫”运算不过来时,产生的延迟。就好像你打电子游戏,在转换场景或者有太多的动作/人物同屏出现时画面停顿。

□门
  大部分编程语言中,都有一个“switch”命令,直译是“开关”,它的功能是这样的:如果情况符合条件A,就去执行子程序A;如果符合条件B,就执行子程序B;如果符合条件C……
  影片中那些一开一关就通向不同场景的门,就是被黑客修改过的“switch”命令,他们通过这个实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场景跳转--类似现在网络游戏诸多外挂中的坐标移动功能。

□钥匙匠
  装过盗版windows xp吗?光盘中跟正版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个程序,Keygenerator、注册码生成器。一般来说,这种注册码生成器,只针对一种程序。不过有黑客高手开发了通用的注册码破解程序。那个钥匙匠,就是“子宫”中最强的注册码破解程序。(PS:盗版是不好的,盗版是不对的,盗版是盗版他妈生的……)

□Merovingian的人马
  有些是旧版本中为了躲避被删除而隐藏下来的冗余NPC,比如Persephone、密室中的两个人和幽灵兄弟,有些应该是他自己写出来的打手。

□尼奥能挡子弹却会被刀砍伤
  三人进入Merovingian的老巢时,尼奥就发觉,这个建筑的代码是被重新改写过的。这就好像游戏的某个关卡,所有攻击方式的属性都被重新定义了。尼奥这个修改器仍然能对付子弹,却防不住冷兵器的物理攻击。

欧洲与骇客的零零碎碎

·莫妮卡·贝鲁奇和基努·里维斯的第二次合作
  可还记得《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基努·里维斯躺在床上被一群女鬼纠缠,莫妮卡·贝鲁奇正是女鬼之一。

·法国狂热
  法国对《骇客帝国》,可能比美国人更疯狂。《首映》法国版6月号出了四种不同封面,全部用Matrix作主题,另一本杂志《Cinelive》干脆出了一个包括十六款大海报(九款Matrix加七款科幻经典)的号外。法国电视台在放广告之前要加一个“广告时间”的小片头,在《骇客帝国2》首映之前,2台出了一系列用《骇客帝国》绿色数码瀑布效果制造的广告时间片头。

·Merovingian的法语台词
  Merovingian说他最喜欢法语,然后非常优雅地说了一串法语,他说的是“天杀的狗屎贱人婊子傻X……”就是法语常用脏话的汇总。

总评

  新导演的弱项,就是把握影片的节奏。沃卓斯基兄弟获得权力后有些失控,影片头半小时过于拖沓,完全可以删掉15到20分钟。不过他们的视觉想象力仍然超级了不起。比较可惜的是,翠妮蒂的性格因爱情而转变,由很酷的女黑客变成了三从四德小女人--好在她的造型和动作场面还是跟上一集一样酷。

  科幻狂能在这一集中享受最大的乐趣,不过至少需要看两遍才能理解剧情(Mud管理员例外)。动作电影迷可以得到连坐十次翻滚过山车一样的超级感官刺激。普通观众只要不刨根问题思考剧情,也可以看得很爽。女性观众可以看看基努·里维斯,但不会觉得太好。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