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注】南京教育局回应了

2019-10-31 18:10 597 查看
  近日,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刷屏,引发网友热议。

  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并感慨:“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不少南京家长认为,“减负=制造学渣”,甚至对政策质疑的声音呈现出了“一边倒”之势。


  对此,南京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南京教育发布”昨晚进行了回应:


  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更好育人环境,按照上级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督查行动,重点是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


  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各校进一步认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


  要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社会实践课等,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


  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


  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新闻延伸


  每一次触及给孩子减负的话题,都会引发舆论热议。继“减负=制造学渣”“南京家长已疯”刷屏之后,浙江小学生晚9点后可拒绝完成作业的消息,也迅速冲上热搜榜。


  28日,《浙江省中小学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公布了33条减负方案。



  其中拟规定的: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再次引来质疑。

人民锐评


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但问题是,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之下,谁都不敢在“军备竞赛”中率先退出。“分数为王”的局面不改变,如果学校严格落实减负政策,焦虑不已的家长将会想方设法给孩子“加餐”校内减负校外补,家长需要支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培训机构反成最大获利者,怎能不令一些家长“发疯”


  作业多负担重,作业少担忧多。落实“减负令”,必须抚慰家长焦虑的心,才能走出“家长一边反对负担,一边反对减负”的怪圈。


  当务之急,是先要让减负政策“接地气”。减负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习也不是越轻松越好,必须有效实现“学生减负,家长减压”。以小学生晚上9点后不写作业为例,就需要做好“减量提质”的文章,减去那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僵化作业,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


  长远之策,当是深入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只有减掉“唯分数论”,才能让校外补习班没有“创富”市场,才能让家长不必频频自我加压、负重前行。


关于减负
你怎么看?



来源:澎湃新闻(ID:thepapernews),综合:中新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作者胡欣红)、南京教育发布公号、网友评论等

本期编辑:胡洪江、杨翘楚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