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无锡高架桥侧翻,这些细节都太可怕!

2019-10-11 22:14 61 查看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提示:亲们,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很多读者都养了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来源:鸣金网综合自新华社、北京日报、红星新闻、澎湃新闻


10月10日18时,江苏省无锡市312国道一高架发生桥面侧翻事故。侧翻时桥面上共有5辆车,其中3辆小车、2辆卡车。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312国道无锡段全长47.79公里,曾被评为优良工程。据无锡市政府网站的公开信息,无锡市政府2019年重点工程中包含312国道无锡段的再次改扩建,该工程将于2019年年底开工。



事故发生后,江苏省、无锡市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开展事故救援处置工作。目前处置工作还在进行。


另据事故救援指挥部发布的信息,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已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无锡市也已成立事故调查组。经初步分析,上跨桥侧翻系运输车辆超载所致。


最新救援进展


现场一名参与救援的工作人员介绍,为防止桥梁继续侧翻造成二次伤害,现场组织多辆货车向侧翻的桥梁南侧两头填土,“用土把桥梁垫起来,免得掉下去再砸到人。”侧翻桥梁的北侧,有四台挖掘机同时作业,将桥面的混凝土打碎。4时左右,消防人员用工具凿开一个口子,将一名被困在车内的人员抬出。随后,该人员被急救车辆运走。


救援现场,一辆被困轿车被吊起。


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及车辆到达现场,救援和事故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来源:@央视新闻

直击高架侧翻瞬间


事发时,附近车辆的行车记录仪拍到了高架桥倒塌的惊险瞬间。



画面显示,有一辆三轮车险些被落下的桥面砸中,幸好及时停车躲过一劫,而车中男子随后急忙下车逃离危险地带。


现场画面显示,预计桥面侧翻长度达百米左右。



高架桥为啥会侧翻?


据有关媒体报道,获悉信息后,交通运输部应急办立即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部公路局、部路网中心联系,请其尽快核实相关信息。经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视频连线了解,事故发生时,一严重超载货车在桥上行驶,可能为桥梁侧翻的直接原因。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已派员赴现场。


在事发地点附近安格利大厦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事发高架桥平时来往车辆较多,很多是载钢板货车。


无锡一位从事钢铁行业的人士介绍,事发点附近有一钢材市场,常有全国各地的车辆到此拉货。网传视频中同样规格的钢卷,一个重量通常在27至28吨之间。


散落在事发现场的钢卷。视频截图


锡山区一名从事钢材生意的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312国道锡港路段常有载着钢卷的大货车往来。陈先生介绍,一个钢卷的重量在十几吨至三十吨之间,“货车超载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辆车拉300吨的,现在超载管得严,但一辆车也都是拉150吨左右。”


哪些“魔鬼”细节成“难以承受之重”


有关事故的具体原因,以及责任认定,还需要相关方面最终给出严肃的调查报告。从目前来看,大货车超载行驶的嫌疑不小。类似的城市高架桥侧翻事件,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从南到北都有。就原因来看,货车超载、质量问题、突发交通事故等兼而有之。不过,这次事件最让人无法释怀的一点是,它似乎更像是一场早已被警示和预言的事故。


有微信号发布于2017年的一篇题为《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的文章称,作者先后通过报警、拨打市长热线等方式向无锡相关方面反映过当地有大量货车在快速内环高架行驶的现象,但情况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此次发生事故的路段虽然并非无锡快速内环,但该文所述超载车辆失控对高架桥的危害也可当做一种警示。不管是不是内环高架,这种桥应该都有限重要求。尤其是文中那句“最危险的是,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一语成谶。


虽然事故的具体原因还需要调查,大桥侧翻到底是不是只有大货车超载的原因,需要有严谨的结论。但大货车与大桥一同跌落的景象,还是让人有更多担忧,“魔鬼”出在细节里,怕就怕,连市民都早已看出的隐患,有关部门并未真正彻底及时干预治理。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城市安全来不得一丝懈怠,否则就会出现一环扣一环,一层叠加一层,让大桥到了真正的“难以承受之重”。


另有媒体调查发现,涉事高架桥工程质量曾被评为优良,且在审计中发现,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多的设计变更,且“变更有的在原施工工序已经基本完成情况下发生”,这是否也为大桥埋下了安全隐患,也应在后续的事故调查中给予严肃审视。


到底是偶然性的安全事故,还是必然性的安全隐患的爆发?是质量问题,还是超载,抑或是两种问题的“共振”?这是事故调查必须给出的答案。而面对市民提醒,究竟结果如何,也是该有个正面的说法了。



这不仅事关这次事故的完整“真相”,也关系到如何避免重蹈覆辙,以及所有的公共治理质量。


微信改版了,之前点赞是点,现在是点右下角的“在看”,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后点“在看”,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转发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