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禁止蒙面!

2019-10-05 22:43 204 查看

提示:亲们,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很多读者都养了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作者:贺探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5日零时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禁蒙面法》,禁止示威者戴面具隐藏身份,而港警也得到授权,可以在认为必要时要求遮盖面部的人前来确认身份,如果不从将处以罚款和监禁的处罚。


这项新法能得到通过,其实也是因为准备工作已经进行了多年。2016年旺角事件之后,就有香港议员建议采用类似法条,减少警察执法难度,也让别有用心之人心存顾忌,控制自己的言行。但当时的骚乱持续时间不长,这项提议未能得到更多支持。


示威者在旺角花园街与豉油街交界焚烧杂物

大多戴着口罩,难辨身份

(图片来自wikipedia@Wpcpey


但在香港目前的局势之下,当年的提案旧事重提,得到了更多响应。暴徒终于要为面具付出代价了,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公共场合露出真容也早就是很多发达国家/地区尊重公民权的同时做出的规定。


 


美国的创举


说来可能有人不信,号称自由平等、多元共生的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引入类似《禁蒙面法》条款的国家,而且还诞生在美国最老牌的发达地区纽约州。


1840年代,纽约市所在的纽约州开发程度已经很高,后来被马克吐温称为“镀金时代”的年代也即将到来。成为陌生人社会的大城市人情冷漠,道德缺乏约束力,社会矛盾也就由此滋生,尤其是在城市原住民和前来讨生活的外地人之间。


镀金时代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

镀金时代也是一个赤贫和不平等的时代

成千上万的移民涌入美国

贫富差距的增大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增

(人在时代面前是渺小的,图片来自《美国往事》)


由于老房屋供不应求,原住民房东得以一再提高房价,而很多房客并不想承担这一天一个样的房价,于是纽约发生了大量的暴力抗租事件,有时双方还会在公共场合动手。为了防止被报复,不少房客逐渐有组织地戴上了面具,这为警察执法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在1845年,纽约州的《反面具法》颁布,后来更是写进了州刑法:“遮盖或以不寻常着装或面部装饰,在公共场所与其他人一起游荡……是非法的。”唯一的例外是假面狂欢节这样的活动,但也必须在警察局报备。纽约人一直以来也没有觉得这项规定有什么不妥。


在特定的节日庆典里,法律留有余地

(威尼斯狂欢节化妆舞会 图片来自wikimedia


到了上世纪中叶,美国各州也逐渐引入了类似的法条,这主要是为了对付臭名昭著的3K党


这是一群极端的美国白人老铁,早期建立就是为了反移民、反多元化、反非基督教甚至反犹。因为意识形态和纳粹过于相似,在二战期间很受美国人嫌弃。但随着战后黑人和女性平权运动兴起,这帮人又站了起来,利用暗杀、秘密逮捕、破坏游行等方式阻击黑人。


1928年三K党在华盛顿宾西法尼亚大街游行

(图片来自wikimedia)


但当时美国国家意识已经逆转,黑人、犹太人、女性的支持者越来越多,从政府到法律界都在逐渐支持平权运动,3K党没有了政治正当性,所以他们就选择戴上了中世纪侩子手一般的白色尖顶面具。


其实这也是3K党人的传统装扮了,19世纪这群人兴起的时候就经常以戴面具的形象示人。到了二战之后,他们只是把当年的面具正规化了。


三K党甚至认为纳粹大屠杀是犹太复国主义编造的谎言

(图片来自Wikimedia


这些人对当时美国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戴着面具的他们不仅在游行示威中公然对抗警察,还制造爆炸案、暗杀平权领袖,但因为他们蒙面作案往往难以追踪制裁。所以各州根据3K党活动的情况,都制定了禁止蒙面相关的法律,以免无辜者受难而罪犯逍遥法外。


这些法律到现在还保留在各州的法律系统中,比如俄亥俄州的规定简直就是为3K党量身定制的:“任何人都不允许戴着白色的帽子、面具或其他伪装与两人或更多人一起犯罪。”


三个被捕的3K党成员

(图片来自Wikimedia


在执行过程中,类似的法律当然也会遭到很多质疑,主要聚焦在它们是否违反了著名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关于公民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的规定。但大多数美国州法院都会找到充足的理由维护反面具法,比如乔治亚州最高法院就明确表态:集会时戴上面具,显然是做好了恐吓和暴力威胁的准备,并非受保护的公民权。


的确,按照合法流程示威有什么必要戴面具呢?只有另有想法的人才需要掩饰自己的身份。


光明正大的集会活动应当以真实面貌示人

遮挡个人特征的方式

是不是说明自己对集会目的是否定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JamesHarrison 

 


欧洲国家的禁令


在很多欧洲发达国家,公共场合无端遮面同样触犯法律,这方面的先行者是意大利和德国。


意大利的反蒙面法制定于70年代,针对的是蒙面的恐怖分子,要求所有人在公共场合都必须能让警察看出面孔,以便确认身份。


德国的反蒙面法始于80年代,而且规定更严,不仅不允许遮盖面孔,还不允许参加游行的人穿统一的制服,不管黑衫白衫,统一的衫就是坏衫。这主要源自德国人记忆深处对纳粹的深深恐惧,当年像纳粹这样的组织就是首先靠统一制服、统一口令对参与者进行洗脑,最终一发不可收拾的。


置身其中,你不再是你

图片来自wikimedia@Heinrich Hoffmann collection


21世纪之后,其他西方国家也陆续制定了相关法律。这主要是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治安形式。


在外部,塔利班、基地组织、“伊斯兰国”这样的恐怖组织不断在中东出现,并且明显表现出了对西方世界的不满,隐藏的恐怖分子和恐怖袭击越来越多。在内部,欧洲的经济增长跟不上高福利的花销,主体民族、老移民、新移民上街游行并进行暴力破坏的频率也在上升,反蒙面法成为了各国执法的必要依据。


挪威、奥地利、瑞典、比利时、西班牙、瑞士、英国等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在公共集会中戴面具的人处以7天到半年不等的监禁和罚款。比较严格的如西班牙的《公民安全法》,规定可以对遮面的抗议者处以3万欧元的罚款,具体执行时也常常顶格判决。


禁蒙面法在欧洲各国的实行范围


但其实在落实过程中,大多数国家还是留有弹性的。比如在德国,竞争激烈的足球场很容易爆发大规模冲突,而球迷穿的就算是统一的制服,还有不少球迷会戴面具、涂彩妆,严格来说这都是违法的,但只要大家各安其位,警察也没有必要干预。


德国1990年代一场足球比赛的蒙面滋事者

(图片来自wikipedia@Jan Peter


而在英国,2011年真的爆发了学生和工会主导的反紧缩示威,抗议者进行了罢工、罢课,围攻市政厅、银行和地铁站,其中有很多就戴着面具,却没有人单纯因为戴面具而被捕。最后被抓的,都是戴着面具进行了纵火、打砸、袭警的人员,被捕后才数罪并罚,得到了制裁。


无论戴不戴面具,进行了危害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损坏国家公物,扰乱社会和谐安定的犯罪行为,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在2011年英国骚乱中,纵火犯烧毁的四辆巴士 图片来自wikipedia


可见禁止蒙面并非为了彻底剥夺公民的自由,更大程度上是一种预防措施,予以执法部门充分的理由调查危险分子的身份,防患于未然。否则等待真的发生治安事件,警察反而会陷入被动,最后甚至无法找到责任人,一切都晚了,社会正义也无从谈起。

 


宗教原因能例外吗?


其实除了对示威期间的蒙面进行限制,这些国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允许蒙面。


但对于一些保守穆斯林来说,女性出门必须用罩袍蒙面是根深蒂固的观念,因此他们对所在国家的规定表达了不满,甚至认为侵犯了人权,起诉要求修改规定。


在中东一些国家是可以的,在欧洲呢?

(图片来自wikipedia@Bernard Gagnon)


但这种抗议基本全告无效。


2014年,一名24岁的巴基斯坦裔法国女穆斯林状告法国的蒙面禁令违宪。那是法国在2010年通过的法案,规定所有人一律不得在公共场合遮脸,包括受到教义规定必须蒙面出门的穆斯林女性。


这名起诉人认为,法国的规定违反了欧洲公约,是没有人道和侮辱性的规定,侵犯了人们的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而法国政府则认为,该法律并非专门针对穆斯林而定,包括摩托车头盔在内的一般蒙面物品也受到了限制,完全不构成歧视。


在多次暴动抗议游行中有全罩式摩托车头盔的身影

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是禁止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Jeff dean


双方闹到了欧洲人权法院,法院最终支持了法国政府的主张,认为“共同生活”应当是新移民来到欧洲之后的义务,与欧洲原住民坦诚相见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法国的规定面向全体国民,并不涉及专门的歧视。


其实,在法国数百万穆斯林中,需要戴面纱的女性一共也就2000人不到,而且据统计其中一半很乐于接受新规定,主动摘下面纱对抗保守的同乡对她们的限制。对这一政策的抗议,很大程度上只是一次作秀。


你可以戴着这样的头巾

和欧洲原住民进行生活和工作的沟通交际

(图片来自wikipedia@SilkTork


比利时政府也遇到了类似的挑战,于2017年被两名穆斯林告上了欧洲人权法庭,而法庭最终也支持了比利时政府的主张。这次法院的声明更明确了,认为“该限制旨在保障社会凝聚力,保护他人的权利和自由”,因此“在民主社会中是必要的”。


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顺势推出的法律则干脆直接带有针对性:禁止使用伊斯兰面纱。虽然据统计该国全国需要遮面的女穆斯林也就3人,但这至少摆明了政府对公共秩序的态度:一个正常社会,问心无愧的人要以真面目示人


说的不错


这是自由的边界,也是对其他公民最起码的尊重。




最后,一起来看一个名著里的片段吧。


英国作家高丁在上世纪中叶写了一部小说《蝇王》,讲述了一群小孩子流落荒岛建立脆弱社会秩序的故事。其中的一群孩子,发现了森林中的天然颜料可以变成脸上的迷彩,从此他们变成了岛上最残暴的孩子,以举办猎杀游戏为乐,让其他孩子惶惶不可终日。


人是很擅长欺骗自己的生物

(图片来自电影《蝇王》)


当真面目被遮盖,人们便认为没有人能看穿自己,也就无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内心深处的恶也就开始膨胀。但面具后不是法外之地,再好的伪装也终有被擦掉的一天。


现在,正是时候。


微信改版了,之前点赞是点,现在是点右下角的“在看”,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后点“在看”,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转发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