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Web前端 > JavaScript

JavaScript流程控制之条件语句

2019-05-23 20:35 295 查看

目录

1.标识符

2.区块

3.条件语句

(1)if 结构

(2)if...else 结构

(3)switch结构

1.标识符

        标识符(identifier)指的是用来识别各种值的合法名称。最常见的标识符就是变量名,以及后面要提到的函数名。JavaScript 语言的标识符对大小写敏感,所以a和A是两个不同的标识符。

        标识符有一套命名规则,不符合规则的就是非法标识符。JavaScript 引擎遇到非法标识符,就会报错。

2.区块

        JavaScript 使用大括号,将多个相关的语句组合在一起,称为“区块”(block)。对于var命令来说,JavaScript 的区块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scope)。

[code]{
var a = 1;

}
a;    //1

        上面代码在区块内部,使用var命令声明并赋值了变量a,然后在区块外部,变量a依然有效,区块对于var命令不构成单独的作用域,与不使用区块的情况没有任何区别。在 JavaScript 语言中,单独使用区块并不常见,区块往往用来构成其他更复杂的语法结构,比如for、if、while、function等。

3.条件语句

        JavaScript 提供if结构和switch结构,完成条件判断,即只有满足预设的条件,才会执行相应的语句。

(1)if 结构

        if结构先判断一个表达式的布尔值,然后根据布尔值的真伪,执行不同的语句。所谓布尔值,指的是 JavaScript 的两个特殊值,true表示真,false表示伪。

[code]if (布尔值) {
代码块;
}

        上面是if结构的基本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布尔值”往往由一个条件表达式产生的,必须放在圆括号中,表示对表达式求值。如果表达式的求值结果为true,就执行紧跟在后面的语句;如果结果为false,则跳过紧跟在后面的语句。

[code]if (m === 3)
m = m + 1;

        上面代码表示,只有在m等于3时,才会将其值加上1。这种不带 { } 的写法要求条件表达式后面只能有一个语句。如果想执行多个语句,必须在if的条件判断之后,加上大括号,表示代码块(多个语句合并成一个语句)。

[code]if (m === 1){
m += 1;
}

        建议总是在if语句中使用大括号,因为这样方便插入语句。注意,if后面的表达式之中,不要混淆赋值表达式(=)、严格相等运算符(===)和相等运算符(==)。尤其是赋值表达式不具有比较作用。

[code]var x = 1;
var y = 2;
if (x = y) {
console.log(x);
}       // "2"

        上面代码的原意是,当x等于y的时候,才执行相关语句。但是,不小心将严格相等运算符写成赋值表达式,结果变成了将y赋值给变量x,再判断变量x的值(等于2)的布尔值(结果为true)。这种错误可以正常生成一个布尔值,因而不会报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些开发者习惯将常量写在运算符的左边,这样的话,一旦不小心将相等运算符写成赋值运算符,就会报错,因为常量不能被赋值。如下:

[code]if (x = 2) {    //不报错
if (2 = x) {    //报错

(2)if...else 结构

        if代码块后面,还可以跟一个else代码块,表示不满足条件时,所要执行的代码。

[code]if (m === 3) {
代码块1
} else {
代码块2
}

        上面代码判断变量m是否等于3,如果等于就执行if代码块,否则执行else代码块。对同一个变量进行多次判断时,多个if...else语句可以连写在一起。

[code]if (m === 0) {
// ...
} else if (m === 1) {
// ...
} else if (m === 2) {
// ...
} else {
// ...
}

        else代码块总是与离自己最近的那个if语句配对。

[code]var m = 1;
var n = 2;
if (m !== 1)
if (n === 2)
console.log('hello');
else console.log('world');

        上面代码不会有任何输出,else代码块不会得到执行,因为它跟着的是最近的那个if语句,相当于下面这样。

[code]if (m !== 1) {
if (n === 2) {
console.log('hello');
} else {
console.log('world');
}
}

        如果想让else代码块跟随最上面的那个if语句,就要改变大括号的位置。

[code]if (m !== 1) {
if (n === 2) {
console.log('hello');
}
} else {
console.log('world');
}// world

(3)switch结构

        多个if...else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可以转为使用更方便的switch结构。

[code]switch (fruit) {
case "banana":
// ...
break;
case "apple":
// ...
break;
default:
// ...
}

        上面代码根据变量fruit的值,选择执行相应的case。如果所有case都不符合,则执行最后的default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case代码块内部的break语句不能少,否则会接下去执行下一个case代码块,而不是跳出switch结构。

[code]var x = 1;
switch (x) {
case 1:
console.log('x 等于1');
case 2:
console.log('x 等于2');
default:
console.log('x 等于其他值');
}    // x等于1    // x等于2    // x等于其他值

        上面代码中,case代码块之中没有break语句,导致不会跳出switch结构,而会一直执行下去。正确的写法是像下面这样。

[code]switch (x) {
case 1:
console.log('x 等于1');
break;
case 2:
console.log('x 等于2');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x 等于其他值');
}

        switch语句部分和case语句部分,都可以使用表达式。

[code]switch (1 + 3) {
case 2 + 2:
f();
break;
default:
neverHappens();
}

        上面代码的default部分,是永远不会执行到的。需要注意的是,switch语句后面的表达式,与case语句后面的表示式比较运行结果时,采用的是严格相等运算符(===),而不是相等运算符(==),这意味着比较时不会发生类型转换。

[code]var x = 1;
switch (x) {
case true:
console.log('x 发生类型转换');
break;
default:
console.log('x 没有发生类型转换');
}    // x 没有发生类型转换

        上面代码中,由于变量x没有发生类型转换,所以不会执行case true的情况。这表明,switch语句内部采用的是“严格相等运算符”。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