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社群高手圈里不为人知的四个潜规则

2019-05-11 23:25 148 查看

作者:卢彦

来源:互联网思维(ID:webthinking)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里有个段子“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为什么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因为事物的运行除了遵循你知道的规则之外,还有一些你不知道的规则在发挥作用。


潜规则这个概念的发明人吴思先生认为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外隐藏着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例如大家都认同宣扬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可是历史上却不乏淘汰清官,选择恶棍的真实故事,这就是官场“潜规则”发挥效应的结果。同样,社群也有一些你所不知道的“潜规则”在暗中左右着社群发展。



01

为什么要建社群?


从个体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与论混圈子的重要性如出一辙,若干年前,听过一个观点,为了不让贫穷限制想象力,再穷也要挤进富人堆。大意就是讲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要和什么人混在一起。这就是“稻草定律”,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就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就可以卖出白菜价,绑在大闸蟹上就能卖出大闸蟹的价。你是谁不重要,你跟谁在一起才重要。社群价值之一就是为个体赋能,让个体显得比独行时更有力量。精英主流尤其注重对圈子的经营,从当年蒙牛牛根生由于跟摩根对赌,危急时刻,中欧同学会火速驰援,就可窥见一斑。明白了这一点,企业就需要顺人性而建群,给他们一个在一起的理由,给他们一个彰显自我的舞台,给他们一个排遣孤独的归宿。这样无论他们是群情激昂还是暗自神伤都需要借助消费释放某种情愫,抚慰挥之不去的孤独。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人们连接的速度和范围,尤其是那些本来就志趣相投的同类,更容易形成社群。对于企业而言,在社交极度空前发达的时代,错过了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未来唯一不能错过的是社群红利!

 



02

社群模式顶层设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假如要盖一座楼,我们都知道首先需要画设计图,弄清楚建筑物用来做什么?写字楼还是住宅?建筑主体有多高,主体结构承重多少?只有把这些数据弄清楚,然后才准备钢筋、水泥等建材。


《小王子》里告诉人们,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假如你想建一个社群呢?一开始是四处拉人头,搞活动还是先考虑社群模式的顶层设计?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社群前赴后继的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因为很多社群都没想清楚把一群人拉一起要干吗?大家凭什么跟你走?社群持续运营的动力来自何方?每一个建筑物都有自已的灵魂,都有自已的价值主张,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那么社群模式的顶层设计遵循怎样的原则?


有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意是树上有一只蝉,蝉只顾在树上吸露汁,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虎视眈眈,准备吃蝉。螳螂也浑然无觉,在螳螂的背后还有一只黄雀正盯着它,准备饱餐一顿。这个故事通常用来形容那种鼠目寸光的人,对眼前的利益过分追逐,反而忽视了身后的危险。


对于社群发起人而言,如果希望直接在群里的会员身上变现,那么势必会惊跑会员,甚至事与愿违,会员背后的人脉圈也与你无关。为什么现在很多微商走投无路、举步维艰,就是因为这一点,很多微商其实都是找下线接盘手中的囤货,然后赚差价。如果社群也是简单的杀熟,在微信群里卖货赚差价,那跟微商有什么区别。很多社群运营层面的问题,如何拉新、促活、转化、留存,在运营层面根本无解。只有上升到更高维度才可能化解,那么比运营更高一个维度是什么?当然是战略、商业模式。社群到底如何变现?2016年我提出了社群商业七字诀“跨界、联盟、建平台”,遗憾的是很多人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人生在世,首先要问问自已,你想成为什么?螳螂还是黄雀,如果你想做螳螂,那么你在享受蝉的美味,同时也要接受被黄雀捕食的下场,如果你选择从长计议做黄雀的话,就不要跟螳螂去抢蝉,免得惊动了螳螂,只有把蝉让给螳螂,螳螂才有可能成为你的口中美味。




03

社群运营: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在猴子面前放一根香蕉和一根金条,猴子只会拿香蕉,因为猴子不知道一根金条可以换来很多很多的香蕉。所以猴子永远都是猴子,可是如果人也选择香蕉的话,那跟猴子有什么区别?作为人考虑哪个对自已更有价值的角度不仅包括当下,更要考虑长远。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考虑眼下,还要考虑明天。这焦躁不安的时代,很多人依然抱有杀鸡取卵式的心态。他们对社群所有的诉求都可以还原为一个问题,建社群,可以卖多少货?跟猴子关心哪个能填饱肚子,本质上没区别。这本无可厚非,但深究之下会发现这种模式让企业陷入不断拉新,用户不断流失的循环。社群的价值不是解决销售难的问题,而是催化与用户的强关系,与用户构建信任共同体,依靠用户口碑裂变,让持续交易变得不再遥远。因此,社群与传统思维的区别就是社群看中的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通过交易跟多少用户产生连接,建立了强关系,锁定多少终身用户,间接影响多少用户背后的朋友圈。

 


04

社群裂变法则:荷花定律


一个池子里的荷花,它每天开放的速度都会是前一天的两倍,直到第三十天时,就能把一个池子开满。但是你知道荷花是第几天开了半个池子吗?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第十五天,正确答案其实是第二十九天,也就是说第二十九天荷花依然只有一半,而最后一天则开满了整个池子!很多群主被社群运营折磨的苦不堪言,毕竟持续的输出有质量的内容和活动很不容易,所以很多社群的生命周期通常三个月之后就销声匿迹了。真正的社群具有复利效应,社群价值的临界点是1000位超级用户节点的建立,社群核威力的爆发点是10000位超级用户节点。


作者:卢彦,社群私董会教练,10万+畅销书作家。长期专注于社群模式顶层设计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系统的落地方法论:《社群三板斧》。已出版《社群X平台:赋能企业指数级增长》、《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互联网思维2.0: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路线图》,个人ID:no1luyan2015。本文首发于互联网思维(ID:webthinking),与102w互联网精英一起成长。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THE END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可以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告诉小编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