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MySQL

MySQL学习(五):Innodb存储引擎锁与MVCC机制的实现原理

2019-04-07 12:17 691 查看
版权声明:非商业目的可自由转载,转载请标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0013573/article/details/89067671

概述

  • 锁的主要作用是在并发访问时,锁住所操作的数据表,数据页或者数据行,MySQL中不同的存储引擎存在差异,从而避免多个客户端对同一个数据进行操作,导致数据不一致现象的发生。
  • 锁根据是否需要对数据修改分为共享锁和排它锁,分记为S锁和X锁,其中S锁与S锁是共享的,S锁与X锁是互斥的,X锁与X锁也是互斥的,即数据读取SELECT操作使用共享锁,数据更新相关操作使用互斥锁。
  • 在MySQL当中,myisam存储引擎使用的是表锁,innodb存储引擎使用的是行锁,其中锁的粒度越大,并发性能越差,所以OLTP应用一般使用innodb存储引擎,并发性能更好。
  • 在innodb存储引擎的事务实现当中,行锁主要用来实现事务的ACID的I,即隔离性。不同事务之间,当需要对同一个数据行进行修改时,则第一个写事务加X锁之后,其他需要写事务需要阻塞。对于读事务,由于MVCC机制不需要对数据行加锁,故可以正常读数据,不过是最近的快照数据。

MVCC机制

MVCC机制与锁
  • 锁主要包含S锁和X锁,由于S锁与X锁互斥,故如果有其他事务对数据行加了X锁,则其他事务,不管是读事务还是写事务,再申请加S锁或X锁时,都需要阻塞,所以这样会影响并发性能。
  • 在innodb存储引擎当中,由于默认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可重复读),对于读操作SELECT,默认是使用MVCC机制实现一致性非锁定读,该机制不需要对数据行进行加锁,故不会占用和等待数据行上的锁,提供了并发性能。
MVCC的实现基础
  • 基于undo日志快照,实现了MVCC机制,由于每个数据行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快照,故也称为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实现了“一致性非锁定读”,在事务当中,读操作SELECT不需要加锁,而是读取undo日志中的最新快照。其中undo日志为用来实现事务回滚,本身没有带来额外的开销,过程如下:
MVCC与事务隔离级别
  • 在innodb存储引擎中,不是所有的事务隔离级别都是使用MVCC机制的一致性非锁定读来提供并发性能。使用该机制的为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和READ COMMITTED读提交,不过这两种机制所使用的数据行快照版本存在差别。

  • 可重复读:基于事务开始时,读取的数据行版本,在事务过程中,不会改变,即对相同的数据行,如果事务本身没有进行修改,则多次SELECT返回相同的数据。

  • 读提交:在事务期间,每次SELECT读取的都是最新的数据行数据快照,因为读提交这种事务隔离级别,不实现可重复读。

  • 由于REPEATABLE-READ和READ-COMMITTED这两种事务隔离级别都使用了MVCC机制来实现一致性非锁定读,故如果读操作需要加锁的话,则需要显示加锁,如下:

    SELECT ... FOR UPDATE; // 加X锁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 加S锁
MVCC机制与外键约束
  • 外键约束主要用来实现数据完整性,即主表和关联表之间的完整性。在关联表中进行UPDATE和INSERT等写事务时,首先需要SELECT父表,此时的SELECT读取父表不是基于MVCC机制来实现一致性非锁定读的,因为这样会产生数据不一致问题,如当前父表的数据行被其他事务修改了,而是需要对父表加S锁,即在内部实现当中对父表是使用: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来读取的,如果此处有其他事务对父表加X锁,则该操作需要阻塞。

锁的实现

索引与行锁
  • innodb存储引擎使用行锁来实现数据的并发安全性。不过并不是对所有的写事务都使用行锁,使用行锁的前提是:写事务对数据表的写操作的查找条件需要包含索引列,包含主键索引或者辅助索引,如UPDATE … SET … WHERE …中的WHERE列需要包含索引列,否则会使用表锁。
  • 所以innodb的行锁锁在的其实是数据行的索引,如果是主键索引,由于主键索引是聚簇索引,故锁住的是数据行本身;如果是辅助索引,锁住的是该索引,而不是具体的数据行。
锁的类型
  • 行锁只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在innodb存储引擎中,行锁的实现主要包含三种算法:
      Record-Key Lock:单个数据行的锁,锁住单条记录;
    1. Gap Lock:间隙锁,锁住一个范围,但是不包含数据行本身;
    2. Next-Key Lock:Record-Key Lock + Gap Lock,锁住数据行本身和一个范围的数据行。
  • 所以innodb的行锁不是简单的锁住某一个数据行这个单条记录,而是根据更新条件,如WHERE中可能包含 > 等范围条件,和事务隔离级别来确定是锁住单条还是多条数据行。
事务隔离级别与锁
REPEATABLE-READ:可重复读
  • 可重复读这种事务隔离级别使用的是Next-Key Lock这种锁,即锁住数据行本身和临近一个范围的数据行。不过如果查询条件只包含唯一索引且记录唯一,如=操作,则会降级为Record-Key Lock,只锁住该单独的数据行,如 UPDATE … SET … WHERE a=1,其中a为主键索引,则此处只锁住这条记录,而不是锁住周围的其他数据行。如果是辅助索引,则继续使用Next-Key Lock,即对于=操作,也会锁住周围的数据行。

  • REPEATABLE-READ使用Next-Key Lock这种锁算法的主要原因是:innodb存储引擎的可重复读实现是不存在幻读现象的,所以通过锁住一个范围来避免这个范围在当前事务操作过程中,进行了数据写入,如下:假如当前存a=1,2,5的数据行:

    SELECT * FROM t WHERE a >= 2 FOR UPDATE;

    如果使用Record-Key Lock,则是锁住a=2和a=5这两个数据行,但是期间其他事务可以插入a=4的数据行,当再次执行该SQL的时候,则数据就变成了2,4,5三个数据行了,存在幻读现象,不符合可重复读;

    所以在REPEATABLE-READ这种事务隔离级别下,以上SQL锁住的是(2, +无穷大),这个范围的数据行,即只要a大于等于2的数据行都不能插入和更新,故插入a=4的数据行的事务需要阻塞。

READ COMMITTED:读提交
  • READ-COMMITED这种事务隔离级别使用的是Record-Key Lock这种锁算法,只需要锁住当前SQL匹配的数据行即可,如上面的SQL,只需锁住a=2和a=5的数据行,其他事务可以插入a=4的数据行,故存在幻读现象。

死锁检测

  • 死锁的定义为:两个或多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相互竞争资源而导致相互等待,导致都无法继续执行下去产生死锁的现象。
  • 死锁的解决方法包含:阻塞回滚,超时回滚和主动检测回滚三种解决方法,其中阻塞回滚为只要遇到阻塞则立即回滚事务,超时回滚为阻塞超时之后回滚,这两种都是被动回滚,而主动检测回滚为innodb主动检测是否存在死锁,存在则回滚事务量最小的事务。
  • 主动检测回滚:innodb使用了一个等待图算法来检测发生死锁的事务,如果发现某些事务存在等待环,则回滚这些事务中undo日志量最小的事务来解决死锁,如下:t1和t2之间存在死锁,其中图的节点为事务,边指向该事务等待的资源所在的其他事务。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