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为什么说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没有绑定关系?

2018-10-17 15:07 302 查看

 

  众所周知,区块链在2015年进入金融行业,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它时常被作为前沿科技的代表,似乎绝大多数信任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打着“区块链”概念的各种虚拟币骗局层出不穷。

 

  有业内人士对如何认识区块链、区块链的现状和局限以及区块链未来的发展做出详细阐述。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一种神化和泛化区块链作用,认为区块链无所不能,单一技术可以包打天下,神药可以包治百病。尤其是吹捧区块链的是学文科的比学理科的多,夸大的成分比较大。

 

  另外一种,当出现一些非常负面的东西的时候,又认为区块链是诈骗和非法集资的代名词,又对它进行妖魔化,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甚至躲它都来不及。

 

  “这两种声音,都忘了区块链本身是技术,技术是中性的。”“从技术而言,它是被需求所决定的。一些方向为了技术而技术,却忘了他的初衷是什么。需求决定选用什么样的技术,这是先决条件。”

 

  技术与应用场景并没有绑定关系。虽然区块链发端于比特币,但不能说区块链只能做比特币或类似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也可以和区块链没有关系,两者没有必然的绑定关系,更不能混为一谈。

 

  区块链技术不断演进。区块链早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有链,是匿名的系统。金融的场景则要求用户必须实名,资产必须记名,要满足监管要求。以公有链为基础,为了使用金融行业的发展,催生了许可链,许可链中有主见分出许多行业方向。

 

  对于区块链发展现状,业内人士指出,大面积应用还是需要观察它的技术成熟度和外部环境,目前还是一个初始的发展状态。现在更多关注区块链的方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说它能够满足现在大规模的应用,实际上还不是很成熟。

  金融行业对区块链发展有四大挑战。一是性能本身的瓶颈,如双十一支付能力要达到25.6万笔/秒,而比特币性能每秒才7笔交易。二是隐私保护和安全治理,公有链在隐私保护方面就比较差,地址、交易是公开的,而联盟链中对交易对手身份的保护要求也很突出。三是互联互通,各个区块链项目都是独立封闭体系,通用性大打折扣,现在缺乏公认的技术标准与跨链的解决方案。四是业务连续性管理。

 

  在应用场景上,供应链金融、票据市场比较典型,区块链可以应用的场景也非常多。此外,涉及到跨主体的信任协同问题有较好效果。当前一些投入的区块链系统在原来中心化系统下也能做,但区块链改造后效果更好,在中心系统下就有很多分歧。过去在跨单位协作时,最大难题就是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以及运维中的问题责任,而区块链通过技术约束让参与者共同达成技术结盟。当前区块链门派众多,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方向,包括共识算法也很多,这样分散了力量。聚集力量需要过程,就像早期的互联网网络协议,逐步收敛到TCP/IP才实现公允和认同。区块链经过锤炼后有可能收敛到主流平台上。

 

  现在区块链的门槛很低,稍微大一点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区块链,因为是开源的,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就可以发展区块链形成一个门派。但大家都希望上自己的链,最后谁也不服谁。技术可信不等于业务可信,机构的中立性、公允性和权威性更被人们关注。

 

  对于区块链的未来展望,区块链应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技术上的去中心并不等于管理上的无中心,有管理的分布式系统才有真正的运行责任兜底,才能承担社会责任。过去三年区块链技术带来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但是大量泡沫带来非理性繁荣,现在逐步去伪存真,业界对区块链的认识也已经客观和务实了。

  对于区块链的场景应用,应围绕业务需求。一些业务本身原来的技术解决的很好,但为区块链而去改,“拿着锤子找钉子”,这种不可取。对技术应是长期演进的思路,对技术冒进赶时髦在金融行业是尝不得的,因为金融行业都是高价值资产,出现问题的社会影响很大。区块链的发展不能大而全,而是渐进式,刚开始在小而美的封闭场景,再聚集起来走向全开放。行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学科理论的支持,需要产业资源的投入、产业配套。

 

  “区块链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刚刚开始,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

阅读更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