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Synchronized与Lock的底层实现解析

2018-09-14 21:37 1341 查看
在JDK1.5之前,我们在编写并发程序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使用synchronized来实现线程同步的,而synchronized在JDK1.5之前同步的开销较大效率较低,因此在JDK1.5之后,推出了代码层面的Lock接口(synchronized为jvm层面)来实现与synchronized同样功能的同步锁,并且针对不同的并发场景也加入了许多个性锁功能。

在java.util.concurrent.locks包中有很多Lock的实现类,常用的有ReentrantLock、ReadWriteLock(实现类ReentrantReadWriteLock),其实现都依赖java.util.concurrent.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类简称AQS,他是实现Lock接口所有锁的核心。

Synchronized与Lock的区别

类别synchronizedLock
存在层次Java的关键字,在jvm层面上是一个类
锁的释放1、以获取锁的线程执行完同步代码,释放锁
2、线程执行发生异常,jvm会让线程释放锁
在finally中必须释放锁,不然容易造成线程死锁
锁的获取假设A线程获得锁,B线程等待。如果A线程阻塞,B线程会一直等待分情况而定,Lock有多个锁获取的方式,具体下面会说道,大致就是可以尝试获得锁,线程可以不用一直等待
锁状态无法判断可以判断
锁类型可重入 不可中断 非公平可重入 可中断 可公平/非公平(两者皆可)
性能少量同步大量同步

synchronized锁源码分析

对于synchronized来说,其实没有什么所谓的源码去分析,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一个关键字,他的实现时基于jvm指令去实现的下面我们写一个简单的synchronized示例



我们点击查看SyncDemo.java的源码SyncDemo.class,可以看到如下:



如上就是这段代码段字节码指令,没你想的那么难吧。言归正传,我们可以清晰段看到,其实synchronized映射成字节码指令就是增加来两个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我们看到上面的class文件第9、13、19行,分别加入了monitorenter、monitorexit、monitorexit。当一条线程进行执行的遇到monitorenter指令的时候,它会去尝试获得锁,如果获得锁那么锁计数+1(为什么会加一呢,因为它是一个可重入锁,所以需要用这个锁计数判断锁的情况),如果没有获得锁,那么阻塞。当它遇到monitorexit的时候,锁计数器-1,当计数器为0,那么就释放锁。
那么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疑惑了,那图上有2个monitorexit呀?马上回答这个问题:上面我以前写的文章也有表述过,synchronized锁释放有两种机制,一种就是执行完释放;另外一种就是发送异常,虚拟机释放。图中第二个monitorexit就是发生异常时执行的流程,这就是我开头说的“会有2个流程存在“。而且,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第14行,有一个goto指令,也就是说如果正常运行结束会跳转到22行执行。

Lock接口源码逐个分析

针对Lock接口中的锁,我们来一个个来深入分析,首先需要了解下面的名词概念

独占锁、共享锁

公平锁、非公平锁、重入锁

条件锁

读写锁

ReentrantLock 可重入锁深入源码分析

ReentrantLock相当于是对synchronized的一个实现,他与synchronized一样是一个可重入锁并且是一个独占锁,但是synchronized是一个非公平锁,任何处于竞争队列的线程都有可能获取锁,而ReentrantLock既可以为公平锁,又可以为非公平锁。



根据上面的源码我们可知,ReentrantLock继承于Lock接口,并且是并发编程大师Doug Lea所创作(向大师致敬)并且在源码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操作都是基于Sync这个类实现的,而Sync是一个内部抽象静态类,继承AQS类。而Sync又有两个子类:

非公平锁子类:

static final class NonfairSync extends Sync

公平锁子类:

static final class FairSync extends Sync

他们两个的实现大致相同,差别不大,并且ReentrantLock的默认是采用非公平锁,非公平锁相对公平锁而言在吞吐量上有较大优势,我们分析源码也主要从非公平锁入手。

本人主要通过ReentrantLock的加锁,到解锁的源码流程来分析。ReentrantLock的类图如下



ReentrantLock的实现依赖于Java同步器框架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本文简称之为AQS)。AQS使用一个整型的volatile变量(命名为state)来维护同步状态,马上我们会看到,这个volatile变量是所有Lock实现锁的关键。加锁、解锁的状态全都围绕这个状态位去实现。



闲话不多说,首先是ReentrantLock的非公平锁的加锁方法lock()

1.第一步,加锁lock()



公平锁的加锁方法lock()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非公平锁与公平锁的加锁区别在于,非公平锁首先会进行一次CAS,去尝试修改AQS中的锁标记state字段,将其从0(无锁状态),修改为1(锁定状态)(注:ReentrantLock用state表示“持有锁的线程已经重复获取该锁的次数”。当state等于0时,表示当前没有线程持有锁),如果成功,就设置ExclusiveOwnerThread的值为当前线程(Exclusive是独占的意思,ReentrantLock用exclusiveOwnerThread表示“持有锁的线程”

,如果成功,执行setExclusiveOwnerThread方法将持有锁的线程(ownerThread)设置为当前线程,否则就执行acquire方法,而公平锁线程不会尝试去获取锁,直接执行acquire方法。

2.acquire方法



根据acquire方法的注释大概能知道他的作用:

获取独占模式,忽略中断。通过调用至少一次tryAcquire方法,成功则返回。否则,线程可能排队。重复阻塞和解除阻塞,调用tryAcquire直到成功。

acquire方法的执行逻辑为,首先调用tryAcquire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不到,则调用addWaiter方法将当前线程加入包装为Node对象加入队列队尾,之后调用acquireQueued方法不断的自旋获取锁。

其中tryAcquire方法、addWaiter方法、acquireQueued方法我们接下来逐个分析。

3.tryAcquire方法

非公平锁中的tryAcquire方法直接调用Sync的nofairTryAcquire方法,源码如下:



nofairTryAcquire方法的逻辑:

获取当前的锁标记位state,如果state为0表名此时没有线程占用锁,直接进入if中获取锁的逻辑,与非公平锁lock方法的前半部分一样,将state标记CAS改变为1,设置获取独占锁的线程为当前线程。

如果state锁标记位的state不为0,说明有线程占用了该锁,此时需要判断占用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线程(getExclusiveQwnerThread方法获取占用锁的线程),如果是当前线程,则将state锁标记位+1 表示重入,并修改status值,但因为没有竞争,获取锁的线程还是当前线程,所以通过setStatus修改,而非CAS,也就是说这段代码实现了类似偏向锁的功能,并且实现的非常漂亮。

如果state锁标记位既不为0,也不是当前线程,表示其他线程来争夺锁,结果当然是失败。

我们回到第2步的acquire方法,当tryAcquire方法返回true,说明没有线程占用锁,当前线程获取锁成功,后续的addWaiter方法与acquireQueued方法不再执行并返回,线程执行同步块中的方法。若tryAcquire方法返回false,说明当前有其他线程占用锁,此时将会触发执行addWaiter方法与acquireQueued方法。

公平锁中的tryAcquire方法与非公平锁基本相同,只不过比非公平锁在第一次获取锁时的判断中多了hasQueuedPredecessors方法



hasQueuedPredecessors方法用于判断当前线程是否为head节点的后续节点线程(预备获取锁的线程节点)。

或者说:判断“当前线程”是不是CLH队列中的第一个线程线程(head节点的后置节点),若是的话返回false,不是返回true。



说明: 通过代码,能分析出,hasQueuedPredecessors() 是通过判断"当前线程"是不是在CLH队列的队首,来返回AQS中是不是有比“当前线程”等待更久的线程。下面对head、tail和Node进行说明。

4.addWaiter方法

addWaiter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当前线程包装为一个独占模式的Node隐式队列,在分析方法前我们需要了解Node类的几个重要的参数:



prev:前置节点;

next:后置节点;

waitStatus:是等待链表(队列)中的状态,状态分一下几种

CANCELLED(1):因为超时或中断,该线程已经被取消

0:0代表无状态,初始状态

SIGNAL(-1) :线程的后继线程正/已被阻塞,当该线程release或cancel时要重新这个后继线程(unpark)

CONDITION(-2):表明该线程被处于条件队列,就是因为调用了Condition.await而被阻塞

PROPAGATE(-3):传播共享锁

而在AQS中,记录了Node的头结点head,和尾节点tail



首先将当前线程保障成一个独占模式的Node节点对象,然后判断当前队尾(tail节点)是否有节点,如果有,则通过CAS将队尾节点设置为当前节点,并将当前节点的前置节点设置为上一个尾节点。

如果tail尾节点为null,说明当前节点为第一个入队节点,或者CAS设置当前节点为尾节点失败,将调用enq方法。



enq方法也是一个CAS方法,当第一次循环tail尾节点为null时,说明当前节点为第一个入队节点,此时将新建一个空Node节点为傀儡节点,并将其设置为队首,然后再次循环时,将当前节点设置为tail尾节点,失败将循环设定直至成功。若是addWaiter方法中设置tail尾节点失败的话,进入enq方法后直接将进入else模块将当前节点设置为tail尾节点,循环设定直至成功。

接了方便理解addWaiter方法的作用,以及后续acquireQueued的理解,我们通过3个线程来画图演示从第1步到第4步AQS中Node队列的情况:

1.假设当前有一个线程 thread-1执行lock方法,由于此时没有其他线程占用锁,thread-1得到了锁

2.此时thread-2执行lock方法,由于此时thread-1占用锁,因此thread-2执行acquire方法,并且thread-1不释放锁,tryAcquire方法失败,执行addWaiter方法



由于thread-2第一个进入队列,此时AQS中head以及tail为null,因此进入执行enq方法,根据上面描述的enq方法逻辑,执行之后等待队列为



3.接下来thread-3执行lock方法,thread-1依然没有释放锁,此时对接就变成这样



addWaiter方法的的作用就是将一个个没有获取锁的线程,包装成为一个等待队列。

5.acquireQueued方法



acquireQueued方法的作用就是CAS循环获取锁的方法,并且如果当前节点为head节点的后续节点,则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将当前节点置为head节点,并返回,如果获取失败或者当前节点并不是head节点的后续节点,则调用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以及parkAndCheckInterrupt方法,将当前节点的前置节点状态位置为SIGNAL(-1) ,并阻塞当前节点。

6.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根据源码分许我们可以得知,该方法就是用来设置前置节点的状态位为SIGNAL(-1),而SIGNAL(-1)表示节点的后置节点处于阻塞状态。首次进入该方法时,前置节点的waitStatus为0,因此进入else代码块中,通过CAS将waitStatus设置为-1,当外围方法acquireQueued再次循环时,将直接返回true。这时将满足判断条件执行parkAndCheckInterrupt方法。



而中间这块判断逻辑则是前置节点状态为CANCELLED(1),则继续查找前置节点的前驱节点,因为当head节点唤醒时,会跳过CANCELLED(1)节点(CANCELLED(1):因为超时或中断或异常,该线程已经被取消)。

摘取网上大神的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的逻辑总结:

如果前继的节点状态为SIGNAL,表明当前节点需要unpark,则返回成功,此时acquireQueued方法的第12行(parkAndCheckInterrupt)将导致线程阻塞

如果前继节点状态为CANCELLED(ws>0),说明前置节点已经被放弃,则回溯到一个非取消的前继节点,返回false,acquireQueued方法的无限循环将递归调用该方法,直至规则1返回true,导致线程阻塞(parkAndCheckInterrupt)

如果前继节点状态为非SIGNAL、非CANCELLED,则设置前继的状态为SIGNAL,返回false后进入acquireQueued的无限循环,与第2点相同

总体看来,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就是靠前继节点判断当前线程是否应该被阻塞,如果前继节点处于CANCELLED状态,则顺便删除这些节点重新构造队列。

7.parkAndCheckInterrupt方法



很简单,就是讲将前线程中断,返回中断状态。

那么此时我们来通过画图,总结下步骤5~步骤7:

在thread-2与thread-3执行完步骤4后



此时thread-2执行步骤5,由于他的前置节点为Head节点因此它有了一次tryAcquire获取锁的机会,如果成功则设置thread-2的Node节点为head节点然后返回,由于当前节点没有被中断,因此返回的中断标记位为false。

如果tryAcquire获取锁依然失败,则调用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以及parkAndCheckInterrupt方法对线程进行阻塞,直到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时被唤醒(具体后续说明,现在只需要知道前置节点获取释放锁后,会唤醒他的后置节点的线程),此时执行了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后将会变成这样



当锁被释放thread-2被唤醒后再次执行tryAcquire获取锁,此时由于锁已释放获取将会成功,但由于当前节点被中断过interrupted为true,因此返回的中断标记位为true。



回到上面步骤2中,此时将会执行selfInterrupt方法将当前线程从阻塞状态唤醒。



而thread-3则和thread-2经历差不多,区别在于thread-3的前置节点不是head节点,因此进入acquireQueued方法后thread-3直接被阻塞,直到thread-2获取锁后变为head节点并且释放锁之后,thread-3才会被唤醒。thread-3进入acquireQueued方法后变为

(为了避免大家理解不了,此处再次说明,前置节点的waitStatus为-1时表示当前节点处于阻塞态)



下面来说说步骤5中acquireQueued方法的finally代码块

cancelAcquire方法:如果出现异常或者出现中断,就会执行finally的取消线程的请求操作,核心代码是node.waitStatus = Node.CANCELLED;将线程的状态改为CANCELLED。

private void cancelAcquire(Node node) {
// Ignore if node doesn't exist
if (node == null)
return;

node.thread = null;

// 获取前置节点并判断状态,如果前置节点已被取消,则将其丢弃重新指向前置节点,直到指向一个距离当前节点最近的有效节点,这种处理非常巧妙让人佩服
Node pred = node.prev;
while (pred.waitStatus > 0)
node.prev = pred = pred.prev;

//获取新的前置节点的后置节点(此时新的前置节点的next还没有指向当前节点)
Node predNext = pred.next;

//将当前节点设置为取消状态
node.waitStatus = Node.CANCELLED;

// 如果当前节点为尾部节点,直接丢弃
if (node == tail && compareAndSetTail(node, pred)) {
compareAndSetNext(pred, predNext, null);
} else {
//如果前置节点不是head,则后置节点需要一个状态,来对标记当前节点的状态,此处是设置新的前置节点的waitStatus为SIGNAL(-1),并且将新的前置节点的next指向当前节点,当前节点不会再此处被丢弃,而是在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方法中丢弃
int ws;
if (pred != head &&
((ws = pred.waitStatus) == Node.SIGNAL ||
(ws <= 0 && compareAndSetWaitStatus(pred, ws, Node.SIGNAL))) &&
pred.thread != null) {
Node next = node.next;
if (next != null && next.waitStatus <= 0)
compareAndSetNext(pred, predNext, next);
} else {
//如果前置节点为head,则直接唤醒距离当前节点最近的有效后置节点
unparkSuccessor(node);
}

node.next = node; // help GC
}
}

unparkSuccessor方法源码如下:

首先,将当前节点waitStatus设置为0,然后获取距离当前节点最近的有效后置节点,最后unpark唤醒后置节点的线程,此时后置节点线程就有机会获取锁了



至此,所有的lock逻辑全部走完了,下面来说说解锁。

ReentrantLock的unlock方法



其实是调用的AQS的release方法



release方法的逻辑为,首先调用tryRelease方法,如果返回true,就执行unparkSuccessor方法唤醒后置节点线程。接下来我们看看tryRelease方法,在ReentrantLock中实现。



我们看到在tryRelease方法中首先会获取state锁标记,将其进行-1操作,并且返回结果根据state锁标记位是否为0,如果为0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我们知道ReentrantLock是一个可重入锁,前面分析了同一个线程,每次获取锁,重入锁,都会为state锁标记+1,state记录了线程获取了多少次锁。那么同一个线程获取了多少次锁,就要进行多少次解锁,直到全部解锁,state锁标记为0时,表示解锁成功,tryRelease方法返回true,后续唤醒后置节点线程。

至此ReentrantLock源码分析完毕,其他锁待续。。。

参考:
https://blog.csdn.net/wangxiaotongfan/article/details/51800981 https://www.cnblogs.com/sheeva/p/6472949.html http://www.cnblogs.com/lcchuguo/p/5036172.html https://www.jianshu.com/p/e4301229f59e https://blog.csdn.net/mayongzhan_csdn/article/details/79374996 https://blog.csdn.net/Luxia_24/article/details/52403033 https://blog.csdn.net/u012403290/article/details/64910926?locationNum=11&fps=1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