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入门 | 到底什么是比特币?

2018-05-23 16:34 190 查看

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99.99%的人恐怕都说不清楚!2017年却是比特币的爆发年,到底有多火?数据说明一切!


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什么?
比特币最早出现在2008年,由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数字现金系统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提出比特币理论。2009年,比特币网络诞生,并由创始人中本聪开创了第一个比特币区块。
2010年,一名美国程序员用10000 BTC(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一份披萨,这是比特币在现实世界的第一笔交易,按照此次交易计算汇率1比特币实际价值为0.0025美元。
时隔7年之后,2017年比特币价格迎来历史至高点19783美元,自其诞生起,比特币面值涨幅约为800万倍。巨大的涨幅势必引来各界的高度关注,而比特币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过了10个年头,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却非常模糊。
通常而言,没有技术知识基础的人,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大致搞清楚比特币的的基础概念,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下面生动有趣的例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比特币。

我们来假设一个场景

阿聪老师为了激励班里的同学,就给表现良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小红花可以在班级的书架里面兑换动画书或者漂亮文具等等。 

此举很受学生们欢迎,慢慢的同学间的交易,也开始用小红花作为媒介。
比如小明要借我的《喜洋洋》,就要支付小红花给我,我得到的小红花就可以去班级的书架上租我爱看的小说。这样一来,小红花就成为了我们班级的货币。
但是这个体系很快崩溃了,因为有同学为了能多换书籍和文具,开始自己制作小红花。小红花的量越来越多,超过了阿聪老师往书架补货的速度,最终导致同学们再也不相信小红花了。
看到这种情况,阿聪老师想了一个办法,不再用实物形式的小红花了,而是记账!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红花账本”,同时在班长那里设置“小红花总账”。当交易发生的时候,同学在班长的见证下,填写自己的账本。
班长看到一切正确,就把这笔交易记录在“小红花总账”上。


比如,我想租借小明同学的漫画,我要支付给他1朵小红花。那么我就在我的账本上记录“小红花-1”,小明在他的账本上记录“小红花+1”,然后我们去拿给班长看,班长看后觉得没问题,就在“小红花总账”上记录这笔交易。如果有同学想偷偷修改自己的账本,但是跟班长的总账对不上,就会发现问题。
但这个货币体系也崩溃了,因为突然有一天,有同学发现跟班长同桌的女生总是有用不完的小红花(你懂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阿聪老师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具体如下:
第一, 不再设立总账。
第二, 每一笔交易全班同学都要记账,不论这笔交易是否涉及到你。
第三, 每天下午全部课程结束后,全班同学一起计算今天发生的交易。
第四, 每天最先计算出来的同学,奖励2朵小红花。
第五, 在每天计算之后,一笔交易只有与绝大多数同学记录的一致,才能被承认。
举个栗子:你想租借小雪同学的小说,需要支付给小雪1个小红花。我把这笔交易记在我的账本上,然后把付款的单子传递给前后左右的同学,收到我单子的同学记录这笔交易,然后再传给他们周围的同学,直到全班都记录了这笔交易。
这样一来,有人要偷偷修改账本就很难了,他必须与全班同学的账本对账,只有绝大多数(超过半数)的同学账目能跟你对上(也许有个别同学记错账),这笔交易才能得到认可。同时还调动了同学们计算账目的积极性,因为最早计算出来的同学有奖励。

我们来看这个模拟的场景

① 这个场景中,账本上的小红花就是一种数字货币,相当于比特币。
② 全班同学组成的网络就是一个p2p网络。每个同学就相当于一个节点。
③ 同学+账本共同组成的系统就好比一个区域链。
④ 不存在一个保存在班长那里的“小红花总账”,这就是去中心化。
⑤ 最先计算出来的同学会得到奖励,这个就是挖矿。
⑥ 有个同学用计算器,算的比别人快,这个计算器就相当于矿机。
⑦ 如果同学的账本上面都不写自己的名字,而是用自己想的代码表示,这就是匿名性的体现。
那么,上面的例子搬到现实的网络世界中来。就是这个样子:


每一个记账的同学,就是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用户在电脑上运行比特币客户端软件,这样的电脑称为一个节点(node)。这些节点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p2p网络。这些网络的节点都参与记账,就形成了一个分布式存储的系统---区域链。
在网络中,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比特币系统采用“密钥对”来保证安全性。密钥对就是一个私钥对应一个公钥。
写在最后
笔者认为比特币是由中本聪发明的一种充满想象力,且极具实验价值的互联网数据模型,而比特币目前的发展可能已经超出了他本人当初的设想,而这一场疯狂的虚拟盛宴,显然还远未到偃旗息鼓的时候。 
来源:比特客区块链

阅读更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