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Hash函数--除留余数法--开放定址法--线性探测再散列

2018-03-31 13:55 369 查看
Hash函数计算--常用方法之
--除留余数法:
假设哈希表长为m,p为小于等于m的最大素数,则哈希函数为h(k)=k  %  p ,其中%为模p取余运算。例如,已知待散列元素为(18,75,60,43,54,90,46),表长m=10,p=7,则有    h(18)=18 % 7=4    h(75)=75 % 7=5    h(60)=60 % 7=4       h(43)=43 % 7=1    h(54)=54 % 7=5    h(90)=90 % 7=6       h(46)=46 % 7=4此时冲突较多。为减少冲突,可取较大的m值和p值,如m=p=13,结果如下:    h(18)=18 % 13=5    h(75)=75 % 13=10    h(60)=60 % 13=8        h(43)=43 % 13=4    h(54)=54 % 13=2    h(90)=90 % 13=12       h(46)=46 % 13=7此时没有冲突,如图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lign=center]
  54 4318 4660 75 90
[/align]                理论研究表明,除留余数法的模p取不大于表长且最接近表长m素数时效果最好,且p最好取1.1n~1.7n之间的一个素数(n为存在的数据元素个数)

冲突解决:
       1、开放定址法这种方法也称再散列法,其基本思想是:当关键字key的哈希地址p=H(key)出现冲突时,以p为基础,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1,如果p1仍然冲突,再以p为基础,产生另一个哈希地址p2,…,直到找出一个不冲突的哈希地址pi ;将相应元素存入其中。这种方法有一个通用的再散列函数形式:          Hi=(H(key)+di)% m   i=1,2,…,n    其中H(key)为哈希函数,m 为表长,di称为增量序列。增量序列的取值方式不同,相应的再散列方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1>   线性探测再散列(常用)    dii=1,2,3,…,m-1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顺序查看表中下一单元,直到找出一个空单元或查遍全表。 2> 二次探测再散列    di=12,-12,22,-22,…,k2,-k2    ( k<=m/2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冲突发生时,在表的左右进行跳跃式探测,比较灵活。     3>伪随机探测再散列    di=伪随机数序列。具体实现时,应建立一个伪随机数发生器,(如i=(i+p) % m),并给定一个随机数做起点。

2、 再哈希法    这种方法是同时构造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
3、链地址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所有哈希地址为i的元素构成一个称为同义词链的单链表,并将单链表的头指针存在哈希表的第i个单元中,因而查找、插入和删除主要在同义词链中进行。链地址法适用于经常进行插入和删除的情况。
4、建立公共溢出区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哈希表分为基本表和溢出表两部分,凡是和基本表发生冲突的元素,一律填入溢出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hash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