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语义分割--Understand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2018-03-06 17:08 609 查看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收录:IEEE Winter Conference on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Vision (WACV 2018)

原文地址:HDC

代码:

官方-MXNet

Abstract

本文介绍了两种操控卷积相关运算(convolution-related operations)方法用于提高语义分割效果:

设计密集上采样卷积(dense upsampling convolution,DUC)生成预测结果,这可以捕获在双线性上采样过程中丢失的细节信息。

设计混合空洞卷积框架(hybrid dilated convolution,HDC),用于减轻扩张卷积产生的”gidding issue”影响,扩大接收野聚合全局信息。

论文在CityScapes上达到了80.1%mIoU,同样在KITTI和VOC12上也达到了state-of-the-art 结果.

Introduction

大部分应用在语义分割任务上的CNN系统可分为三类:

全卷积神经网络。例如FCN. 使用卷积层代替FC层,提高训练和推断效率,并可接收任意大小输入;

使用CRF. 结构预测用于捕获图片内的本地和长距离依赖,用于细化分割结果;

使用空洞卷积。增加中间featue map的分辨率,可在保持相同计算成本的同时提高预测精度。

大部分提高预测准确率的系统可分为两类:

使用更优秀的特征提取模型。即使用VGG16、ResNet等预训练架构。这些更深的模型可对更复杂的信息建模,学习更有区分力的feature并可更好的区分类别。

使用CRF作为后端处理,集成CRF到模型内构成end2end训练,并将额外的信息例如边缘合并到CRF内。

本文以另一个角度来提升性能,考虑到现在大多数模型分为encoding和decoding两部分:

对于decoding:大多数模型在最终预测图的基础上,采用双线性插值上采样直接获得与输入同分辨率的输出,双线性插值没有学习能力并且会丢失细节。本文提出了密集上采样卷积(dense upsampling convolution,DUC),取代了简单的双线性插值,学习一组上采样滤波器用于放大低分辨率的feature。DUC支持end2end,便于融入FCN网络架构中

对于encoding:使用扩张卷积可以扩大感受野,减少使用下采样(下采样丢失细节比较严重)。本文指出空洞卷积存在”girdding”问题,即空洞卷积在卷积核两个采样像素之间插入0值,如果扩张率过大,卷积会过于稀疏,捕获信息能力差。 本文提出了混合扩展卷积架构(hybrid dilation convolution,HDC): 使用一组扩展率卷积串接一下构成block,可扩大感受野的同时减轻”gridding”弊端。

论文以DUC和HDC为基础卷积操作,构建更适合语义分割任务的深度神经网络系统.

Related Work

特征表示解码(Decoding of Feature Representation):因为池化操作不可避免的会下采样。现在多种方案针对低分辨率feature解码出准确信息,常见的双线性上采样节省存储空间并且快;解卷积:使用池化的位置信息帮助解码阶段,也有使用堆叠的解卷积层来恢复信息,等等

扩张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 在卷积采样中插入0值,用以扩张采样分辨率。例如DeepLab设计的ASPP聚合多个尺度信息。等等

Approach

Dense Upsampling Convolution

为什么要使用DUC?

考虑到模型输入图片大小(H,W,C)(H,W,C),整个模型在预测前的输出feature map大小为Fout=(h,w,c)Fout=(h,w,c),其中 H/d=h,W/d=wH/d=h,W/d=w,dd称为下采样因子(downsampling factor)。

双线性插值存在的问题:如果模型的d=16d=16,即输入到输出下采样了16倍。如果一个目标物的长或宽长度小于16个pixel,训练label map需要下采样到与模型输出维度相同,即下采样16倍时已经丢失了许多细节, 对应的模型预测结果双线性插值上采样是无法恢复这个信息 。

DUC的方案:

针对这一问题,DUC将FoutFout的尺寸(h,w,c)(h,w,c)通道转为到(h,w,d2×L)(h,w,d2×L), LL是分割类别数目。再reshape到label map大小(H,W,L)(H,W,L)。 reshape操作代替了解卷积上采样,可直接对接label map。

这里比较难理解的是reshape操作,开源的代码如下:

# Base Network
res = get_resnet_hdc(bn_use_global_stats=bn_use_global_stats)

# ASPP
aspp_list = list()
for i in range(aspp_num):
pad = ((i + 1) * aspp_stride, (i + 1) * aspp_stride)
dilate = pad
conv_aspp=mx.symbol.Convolution(data=res, num_filter=cell_cap * label_num, kernel=(3, 3), pad=pad,
dilate=dilate, name=('fc1_%s_c%d' % (exp, i)), workspace=8192)
aspp_list.append(conv_aspp)

# 这是是ASPP模块输出作像素和
summ = mx.symbol.ElementWiseSum(*aspp_list, name=('fc1_%s' % exp))

# Reshape操作
cls_score_reshape = mx.symbol.Reshape(data=summ, shape=(0, label_num, -1), name='cls_score_reshape')

# Reshape完后直接送到Softmax
cls = mx.symbol.SoftmaxOutput(data=cls_score_reshape, multi_output=True,
normalization='valid', use_ignore=True, ignore_label=ignore_label, name='seg_loss')
return cls


可以看到reshape操作传入的是shape=(0,label_num,−1)(0,label_num,−1)
MXNet中0代表保持不变,-1表示推断
~.

ASPP出来的数据形式为(N,channel,h,w)经过reshape甩成了(N,label_num,-1),即把每类的分类结果拍成向量形式。

下图是本文一作关于DUC卷积的回答:



下图更好的阐述了DUC思想:



该图来自:Real-Time Single Image and Video Super-Resolution Using an Efficient Sub-Pixe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从另一个角度想:DUC将整个label map(H,W,L)(H,W,L)分为为d2d2个等大小的子图(subparts),每个子图和大小和FoutFout输出的feature map大小相同。也就是说将label map切分为(h,w,d2×L)(h,w,d2×L)。

模型的整体结构如下,DUC应用在输出部分:



DUC以原始分辨率像素级解码,并且能够自然的集成到FCN框架中,使得整个编码和解码能以end2end方式训练。

Hybrid Dilated Convolution

对于二维信号,卷积核大小k×kk×k,经过扩张卷积的结果为kd×kdkd×kd,其中kd=k+(k−1)(r−1)kd=k+(k−1)(r−1).例如:



对于左边:r=2,k=3r=2,k=3. kd=3+(3−1)(2−1)=5kd=3+(3−1)(2−1)=5,接收野为5×55×5

对于右边:r=3,k=3r=3,k=3. kd=3+(3−1)(3−1)=7kd=3+(3−1)(3−1)=7,接收野为7×77×7

扩张卷积可增加features map的分辨率,故可替换FCN架构中的池化层。但是,扩张卷积存在一个理论上的问题,称之为”gridding“:对于扩张卷积的一个像素点p,对其有贡献的是上一层以p为中心的kd×kdkd×kd的邻近区域,因为扩张卷积引入0值,在kd×kdkd×kd的区域只计算k×kk×k个像素点,非0像素点之间间隔为r−1r−1.

例如k=3,r=2k=3,r=2的扩张卷积,从Conv2−−>Conv3Conv2−−>Conv3,25个像素只有9个像素做了贡献:



可以看到top feature map使用扩张卷积只能以
棋盘
的形式查看信息,这会丢失大量信息.

当high layer中rr变的越来越大,这会使得从输入中采样的数据越来越稀疏,不利于卷积学习,因为

局部的信息完全丢失

信息之间太远不相关

r×rr×r的区域从完全不同的“网格”集合内接收信息,这会损害本地信息的一致性。

论文提出了HDC用于缓解”gridding”产生的影响:考虑到一个NN个的size为K×KK×K的扩张卷积,对应的扩张率为[r1,…,ri,..,rn][r1,…,ri,..,rn],HDC的目标是让最后的接收野全覆盖整个区域(没有任何空洞或丢失边缘),我们定义两个非零点之间最大距离为: Mi=max[Mi+1−2ri,Mi+1−2(Mi+1−ri),ri]Mi=max[Mi+1−2ri,Mi+1−2(Mi+1−ri),ri]

其中Mn=rnMn=rn,设计的目标是让M2≤KM2≤K.

这是公式是怎么来的,我邮件咨询了一作PanQu Wang:



HDC实例:

对于常见的扩张卷积核大小K=3K=3,如果r=[1,2,5]r=[1,2,5] 则M2=max[M3−2r2,−M3+2r2,r2]=max[1,−1,2]=2M2=max[M3−2r2,−M3+2r2,r2]=max[1,−1,2]=2此时M2=2≤K=3M2=2≤K=3,满足设计要求.设计的示意图如下:



如果r=[1,2,9]r=[1,2,9]则M2=max[M3−2r2,−M3+2r2,r2]=max[5,−5,2]=5M2=max[M3−2r2,−M3+2r2,r2]=max[5,−5,2]=5此时M2=5>K=3M2=5>K=3,不满足设计要求.



论文给出使用不同扩张率的扩张卷积策略是锯齿波(sawtooth wave-like)变化形式:即取几层为一组,每个组的扩张率从低向高增加,每个组类似,即扩张率变换类似锯齿波。锯齿波能同时满足小物体大物体的分割要求(小rate提取本地信息,大rate提取长距离信息)。

例如:对于r=2的层,将3个层组成一组,对应的扩张率分别为1,2,3。这样顶层可以获取更宽阔的区域信息,这能在保持接收野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信息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组内的卷积不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变换因子,即不要用大于1的公约数(例如2,4,8的公约数为2>1),否则依旧无法减小”girdding”效应。

HDC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用任意的扩张率,很自然的扩大了接收野且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模块,这对识别大型相关目标很关键。

Experiment

论文一共在三个数据集上做了测试:CityScapes,KITTI dataset for road estimation, PASCAL VOC2012. 以预训练的ResNet101和ResNet152为特征提取层。

CityScapes

CityScapes的数据尺寸固定为1024×20481024×2048,本文的策略是将图片分成重叠的12个800×800800×800的patches,整个训练集大小为2975∗12=357002975∗12=35700.这样的数据增强可保证图片的每个区域都被访问到,比随机的cropping要跟细腻。

Baseline-model:

设置项设置
优化器使用mini-batch SGD
patch size544×544544×544(randomly cropped from the 800x800 patch)
batch_size12
学习率策略poly,power=0.9,初始的学习率为2.5×10−42.5×10−4.
权重衰减5×10−45×10−4,momentum为0.9

DUC

DUC做的事情就是改变原本top layer输出的shape.

例如:Baseline-model的输出为68×68×1968×68×19(19是cityscapes的类别)。DUC将输出变化为68×68×(d2×19)68×68×(d2×19),dd是下采样因子,这里r=8r=8. 再reshape为544×544×19544×544×19即预测的map. DUC只在ResNet的top端引入了新参数,与Baseline相比,提高了2%mIoU,可视化结果如下:



由图可以清晰的看见DUC主要提高了小目标物的识别率,验证了DUC可以恢复双线性插值上采样损失的信息。

Abation Studies:主要做以下方面的实验.

网络的下采样扩张率,用于控制内部的feature map的分辨率

是否使用ASPP模块,以及使用并行路径的数量

是否做数据增强,即将数据切分为12个子patches

一个预测像素投影的邻近区域大小(cell,cell)(cell,cell).像素级的DUC应该使用cell=1cell=1,但因为Gound Truth无法达到像素级,在实验中尝试cell=2cell=2



降低下采样率会降低准确率。ASPP模块通常有助于改善性能。数据增强有助于提高准确率,使用cell=2有轻微的提升,同时有助于降低计算消耗。

Bigger Patch Size: 因为cell=2cell=2会大幅度减少计算量消耗,故讨论patch size对性能的影响。将patch size提高到880×880880×880,将原本的12倍cropping换成7倍的cropping,性能提升了1%;

Compared with Deconvolution: 使用上采样效率略低于DUC model;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 使用CRF提高了1%的性能。

HDC

以最佳的101 layer的ResNet-DUC为基础,添加HDC,实验探究了几种变体:

无扩张卷积(no dilation):对于所有包含扩张卷积,设置r=1r=1

扩张卷积(dilation Conv ):对于所有包含扩张卷积,将2个block和为一组,设置第一个block的r=2r=2,第二个block的r=1r=1

Dilation-RF:对于res4bres4b包含了23个blocks,使用的r=2r=2,设置3个block一组,r=1,2,3r=1,2,3.对于最后两个block,设置r=2r=2;对于res5bres5b,包含3个block,使用r=4r=4,设置为r=3,4,5r=3,4,5.

Dilation-Bigger:对于res4bres4b模块,设置4个block为一组,设置r=1,2,5,9r=1,2,5,9.最后3个block设置为1,2,51,2,5;对于res5bres5b模块,设置r=5,9,17r=5,9,17



可以看到增加接收野大小会获得较高的精度。如下图所示:



ResNet-DUC-HDC在较大的目标物上表现较好。下图是局部放大:



可以看到HDC有效的消除”gridding”产生的影响。

Deeper Networks: 同样尝试了将ResNet-101切换为ResNet-152,使用ResNet152先跑了10个epoch学习了BN层参数,再固定BN层,跑了20个epochs.结果如下:



ResNet152为基础层的有1%的提升。

Test Set Results: 论文将ResNet101开始的7×77×7卷积拆分为3个3×33×3的卷积,再不带CRF的情况下达到了80.1%mIoU.与其他先进模型相比如下:



模型同时在coarse labels跑了一圈,与同样以deliated convolution为主的DeepLabv2相比,提升了9.7%.

KITTI Road Segmentaiton

KITTI有289的训练图片和290个测试图片。示例如下:



因为数据集有限,为了避免过拟合。论文以100的步长在数据集中裁剪320×320320×320的patch. 使用预训练模型,结果如下:



结果达到了state-of-the-art水平.

PASCAL VOC2012 dataset

先用VOC2012训练集和MS-COCO数据集对ResNet-DUC做预训练。再使用VOC2012做fine-tune。使用的图片大小为512×512512×512。达到了state-of-the-art水平:



可视化结果如下:



Conclusion

论文提出了简单有效的卷积操作改进语义分割系统。使用DUC恢复上采样丢失的信息,使用HDC在解决”gridding”的影响的同时扩大感受野。实验证明我们的框架对各种语义分割任务的有效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