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软件工程复习——第三章

2018-01-05 13:42 155 查看
第三章

1)需求分析的任务
1、系统的综合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e-r图)
3、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的开发计划

2)获取需求的方法
1、访谈(正式 非正式)
2、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
3、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4、快速建立软件原型

3)分析建模(重点)

结构化分析实质是一种创建模型的活动,通过需求分析而建立的模型必须达到下述的三个基本目标
描述用户的需求
为软件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定义一组需求,一旦开发出软件产品之后,就可以用这组需求为标准来验收该产品

分类:

数据建模(er图)
功能建模(数据流图)
行为建模(状态转换图)

4)规格说明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分析阶段的最终成果

基本框架:

引言
系统参考文献、整体描述、软件项目约束
信息描述
信息内容表示、信息流(数据流、控制流)表示
功能描述
功能划分、功能描述、控制描述
行为描述
系统状态、事件和响应
检验标准
性能范围、测试种类、期望的软件响应、特殊考虑
参考书目
附录

5)实体-关系图(er图)(重点)
(不详细介绍 因为之前学过 注意和以前课程画法的区别即可)

ER图中包含实体(即数据对象)、关系和属性三种基本成分
通常用矩形框代表实体,用连接相关实体的菱形框表示关系
用椭圆形或圆角矩形表示实体(或关系)的属性
并用无向边把实体(或关系)与其属性连接起来

样例



6)状态转换图(重点)

状态转换图(StateTransition Diagram, STD)通过描绘系统的状态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1)在STD中用圆形框或椭圆框表示状态,通常在框内标上状态名。

2)在状态图中,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换用箭头线表示,箭头表明转换方向,箭头线上标上事件名
3)必要时可在事件名后面加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写上状态转换的条件。也就是说,仅当方括号内所列出的条件为真时,该事件的发生才引起箭头所示的状态转换
4)活动表:do... exit... entry...

示例:复印机行为



7)其他图形工具(重点)
1.层次方框图



2.Warnier图





3.IPO图





8)验证软件需求的四个方面:
一致性 现实性 完整性 有效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