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Anroid动画总结三:属性动画插值器

2017-12-03 11:22 141 查看

插值器介绍

插值器只是一个概念,系统中与之相关的类叫做 TimeInterpolator ,其只是一个接口,准确来说叫做“时间插值器”。该接口的注释为:

A time interpolator defines the rate of change of an animation. This allows animations to have non-linear motion, such as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意思是:该时间插值器定义了动画的变化率,允许动画做非线性的运动,比如加速、减速。

这样,插值器的主要作用我们就明白了。接下来,看看这个接口的代码,该接口只有一个接口方法:

/**
* @param input A value between 0 and 1.0 indicating our current point
*        in the animation where 0 represents the start and 1.0 represents
*        the end
* @return The interpolation value. This value can be more than 1.0 for
*         interpolators which overshoot their targets, or less than 0 for
*         interpolators that undershoot their targets.
*/
float getInterpolation(float input);


不管是系统内置的插值器,还是我们自定义插值器,只需要实现接口并重写该方法,就可以起到插值器的作用。

该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呢?上图保留了源码中对方法的注释,我就不直译了,说下大概的意思:

方法参数 input 接收 0 和 1.0 之间的值表示动画的当前进度,是线性变化的,其中0表示开始,1.0表示结束;

返回值表示对 input 进行插值之后的值,我们就是在这儿做“手脚”,让返回值不再是线性的,就完成自己定义动画的变化率了。

插值器原理分析

系统会根据动画当前时间和动画总时长,计算时间进度fraction,fraction为float类型,值范围为0f~1f,该值是随着时间流逝匀速变化的。我们将 fraction 作为参数input传入getInterpolation(float input)方法:

直接 return fraction,则实际的值依然呈现匀速变化。

这次 return (float)(Math.cos((input 1) * Math.PI) / 2.0f) 0.5f,则实际的值将呈现“先加速、后减速”的变化过程。(具体如何实现先加速后减速,后面再介绍。)

上述总结可能不太好理解,下面举个例子。在40ms内,距离 x 从0过渡到40,结合上述总结,则匀速变化和变速变化的过程分别如下图,很直观:





上面第二张图的效果(先加速后减速),就体现了插值器的作用,其是系统内置的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插值器。下面,带你着重分析一下系统内置插值器: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看其是如何实现动画“先加速、后减速”变化的。

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

系统内置了许多实现了TimeInterpolator接口的插值器,让我们看官方文档:



这么多插值器,数都数不过来,就不一一介绍了,具体效果大家可以自行看一下,就只看关键的getInterpolation()方法就好了。

下面着重分析插值器 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其是属性动画默认采用的插值器,我们看一下其内部 getInterpolation() 方法的实现:

public float getInterpolation(float input) {
return (float)(Math.cos((input+1) * Math.PI) / 2.0f) + 0.5f;
}


就一行代码,这个表达式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呢?对,就是在上面举例子用的表达式,那么其如何实现先加速后减速的效果呢?我们分析一下:

输入:input,值即为fraction,从0~1

计算:cos((input+1) * Math.PI) 即表示cos(π)到cos(2π),该区间函数值范围为-1~1,再除以2,则为-0.5~0.5,最后再加上0.5

输出:范围0~1。

我们对比一下直接输出input和对input进行变换后输出的效果图:



很明显,绿色线条表示直接输出,其表示随时间推移的匀速变化,而红色的曲线,是对input经过三角变换后的输出,分析其切线,能明显跟决出其先加速,在 input 为 0.5 处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减速的过程。

其他插值器的原理类似,大家可以根据上述分析思路,查看其他插值器的getInterpolation()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自定义插值器!

自定义插值器

只知道用是不够的,还要会自定义!

系统内置插值器已经能满足我们的大多数需求,但有时候难免会需要根据特殊业务自定义。出于演示,来一个系统没有的效果 – “先减速后加速”。

自定义一个类叫 MyDecelerateAccelerateInterpolator,然后重写getInterpolation()方法即可,我直接上代码:

public class MyDecelerateAccelerateInterpolator implements TimeInterpolator {
@Override
public float getInterpolation(float input) {
if (input <= 0.5) {
return (float) (Math.sin(Math.PI * input)) / 2;
} else {
return (float) (2 - Math.sin(Math.PI * input)) / 2;
}
}
}


根据上面分析AccelerateDecelerateInterpolator的逻辑,分析MyDecelerateAccelerateInterpolator 对你来说不是问题,我就不再分析了,下面直接看变换前后的对比效果:



上图的效果不难理解吧。

经过前面的讲解,相信你已经掌握了有关插值器的原理,以及如何自定义插值器。自定义这块,一般都会用到函数的知识,像上面的三角函数就是。如果不会,你应该找高中体育老师去嘿嘿!

使用插值器

说了这么多,对插值器应该理解了吧,下面说说使用。我们可以通过setInterpolator()方法使用插值器,这个真没啥要强调的,你可以把其他插值器都试试:

valueAnimator.setInterpolator(new MyDecelerateAccelerateInterpolator());


福利

文章的最后,送给大家一个理解插值器的神器,效果如下,自己使用感受一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