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个人作业——软件产品案例分析

2017-12-02 14:43 597 查看

关于 华为软件开发云 —— 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 调研,评测

评测:

###软件的bug,功能评测,黑箱测试

下载并使用,描述最简单直观的个人第一次上手体验。

1.界面感觉挺舒服,视觉效果也不错,整体感觉和应用商店里的APP差不多。





2.另外,网页版的明显高端大气一点,比APP感觉更好








按照描述的bug定义,找出几个功能性的比较严重的bug,用专业的语言描述(每个bug 不少于 40字),如有必要,可以配图.
测试机型:华为畅享5

-   **1.不能修改头像,这个bug不大不小,但是对我们强迫症患者来说,太难受了**




-   ** 2.项目主页中收藏工作项、创建工作项有时候会闪退**

-  ** 3.搜索功能存在问题。只能搜索项目名(可以实现模糊查询,这点挺好),但是不能根据项目描述或者标签来搜索,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能不太方便**










- **   4.为什么只有东北区和华北区这两个选项?我大华南的部分还没开发吗?**




- 你觉得为什么这个产品组的人没有发现这些bug?
** 毕竟华为是大企业,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吧,或者用户量还不够大,收到的反馈不够多。**

- 假设你们团队需要开发这套系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架构、部署运维、微服务等)。
**除了上述的bug需要解决外,还要注意网络的可靠性、数据备份,信息安全等方面,当然运行维护也非常关键。**

-采访:

- 1.本次采访到资深用户(舍友),没用过这类APP

-   2. 需求:管理软工实践的进度和项目




-    3.手机APP账号密码登录,点中央“+”号,新建项目->进入项目->新建工作项->编辑工作项->退出项目->查看待办事项->完成待办事项。

-    4.改进意见:希望可以支持修改头像,另外,希望项目的描述可以作为关键字对项目进行查询。

-   5.华为的产品,还是有牌面的,希望以后越做越好吧,给个四星——>推荐!!!

第二部分 分析

这个项目做到这个程度大概要半年的时间。

这个软件的优势有:丰富的软件工程管理功能。

提高部分:修复上述bug,设计能够刺激用户“痛点”的ideal,这是关键!

逻辑框图:




- 打分:(百分制)
用户体验方面 :75

UI界面美观度:80

核心功能:70

第三部分 建议和规划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如何提高从而在竞争中胜出?

修改各种bug,提升加载速度,完善各种功能。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销售,所以在功能完善的前提下,全面而且有力的宣传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上网查了一下资料,类似的产品有禅道、Teambition、Redmine、DotProject等。下图是对比



你要设计什么样的功能?

目前的功能有:编译构建、移动测试,现在可以增加Machine Learning相关项目,利用移动端的远程操作进行训练。还可以加强团队成员的差别,使得每一个成员都有特定的标识,更容易分配任务。另外,还可以增加日程提醒等功能。

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我觉得这些功能比较符合一个程序员的实际需求需求,其他功能暂时感觉可有可无。。。

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

界面美观,功能齐全,刺激“痛点”

你的创新在哪里?

日程管理,远程训练等如上所述

如果你来领导这个团队,会有什么不一样?

我会以创新为核心,用户体验为目标,不求最好,但求更好。这个项目可能会越来越NB。(#^.^#)

如果你的团队有5个人, 4个月的时间,你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如何配置角色(开发,测试,美工等等)?

一个前端、一个后台、两个测试(前端与后台互相测试),一个美工。(感觉人有点不够用。。。)

描述你的团队在16 周期间每周都要做什么,才能在第16周如期发布软件,大小里程碑绩点设定。

第1周 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2周 UI设计,数据库设计,架构设计。

第3-12周 前端后端开始进行开发。

第14周 开始测试。

第15-16周 用户反馈,修复bug。

最后运行和发布。

项目发布后,有没有考虑过项目该怎么部署才能满足需求。依据下图(某校教务处系统的部署)作为参考,分析16周后你所完成的项目上线需要哪些配套设备(服务器、带宽、数据库需求数量与配置) 。

应用服务器配置 4核8G x 12

后端服务器配置 8核16G x 16

关系型数据库 SQL Server/Oracle/MySql数量:15(读写分离 x 10、备份 x 3)

缓存数据库 Redis 数量:10(主备)

网站安全性 WAF、DDOS

1.项目维护工作、产品宣传工作要落实

2.关注用户高频使用时段对服务器的压力并做出处理

3.实时接收用户反馈。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