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Web前端 > JavaScript

javascript自动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2017-11-05 21:00 543 查看
Javascript具有自动垃圾回收机制,也就是说,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在编写JavaScript程序时,开发人员不用再关心内存使用问题,所需内存的分配以及无用的内存的回收完全实现了自动管理。这在垃圾回收机制的原理很简单: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为此,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执行这一操作。

垃圾收集器必须跟踪哪个变量有用,哪个变量无用,对于不再使用的变量打上标记,以备将来回收其占用的内存。用于标识无用变量的策略可能会因实现而异,但具体到浏览器中的实现则通常有两个策略。

标记清除

Javascript中最常用的垃圾回收机制就是标记清除,当变量进入环境(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时,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有的内存,因为只有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用到它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标记为“离开环境”。

可以使用任何方式标记变量。比如,可以通过翻转某个特殊的位来记录一个变量何时进入环境。怎么标记变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采取什么策略。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当然,可以使用任何标记方式)。然后,它会去除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所引用的变量(闭包)的标记。而在此之后仍旧存在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最后垃圾回收器完成垃圾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有的内存空间。

到2008年为止,IE、Firefox、Opera、Chome、Safari的Javascript实现使用的都是标记清除式的垃圾收集策略。

引用计数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垃圾收集策略叫做引用计数。引用计数的含义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的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了另一个变量,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加1。相反,如果引用这个值的变量又少了一个,引用了其他值,那么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减1,另一个值的引用次数就加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成0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当垃圾收集器下次再运行的时候,它就会释放那些引用次数为0的变量所占有的内存。

但是,引用计数的策略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循环引用的问题。循环引用指的是对象A中包含一个指向对象B的指针,而对象B中包含一个指向对象A的引用。例:

function problem(){
var objA=new Object();
var objB=new Object();
objA.some=objB;
objB.som=objA;
}


在这个例子中,objA和objB通过各自的属性相互引用,也就是说,在引用计数的策略下,当函数执行完毕后,objA和objB还将继续存在,因为它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0.

这个算法之前被Netscape Navigator 3.0使用过,但是在发现了循环引用的问题后,在Netscape Navigator 4.0就被弃用了。

总结

所以,现阶段中,现行浏览器都不再使用“引用计数”算法,“标记清除”是浏览器主流的垃圾回收的方法。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