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把时间当作朋友——应用(笔记)

2017-10-26 11:28 316 查看
要不断地寻找你自己,那个真实、无限的“自己“,才是你的导师。—理查德.巴赫

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我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努力做,指导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反过来,自己做得挺好,但就是不喜欢,纯粹因为那件事对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事实上这种情况少之又少——直接换一件事情吧。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才有兴趣。

做得多了,自然就能擅长;擅长了,自然就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了,兴趣自然就浓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进入良性循环。可是,做得多,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所谓”没兴趣“,往往不过是结果,如果将它当作”不去做好“的理由,最终的惩罚就是大量时间白白流逝。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前提。第一,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第二,不怕在别人面前露怯;第三,敢于不去证明自己的是”好人“。

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停止嘲弄他人。

每个人都一定有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适当地在这些方面放纵一下吧,相信我,这种”适当的放纵“对我们克服那些”可能会给其他人造成伤害的缺点“有巨大的帮助。

博学之人不见得是”什么都知道“之后才将其写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是为了写出来才去搜索、积累,并发现了那些令我惊奇的内容。

永远鼓励身边的人,哪怕多少有些盲目。

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收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可是,我们却能成为另外一种人——我们可以不需要被别人鼓励——这是一种境界。

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效率。如果一个人强迫自己一定要如此,那么他必然会想那些始终用100%的功率运转的机器一样,由于损耗太大而提前报废。

我们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要留出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使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精力,在良好的状态下做更多的事情。一个人除了工作、学习之外,一定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其他活动。

很多人半途而废,往往是因为把目标设定得太高,同事有对达成那么高的目标要付出的代价缺乏清楚的认识。

在决定是否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要考虑他是否值得我们帮助。同理,当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要有意无意地如此判断。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拿出一张纸,把值得自己帮助的人的特征都写来,看看自己是否满足这些特征。如果并不满足,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改进。另外,不要觉得优秀的人不需要帮助,其实我们总能发现,帮助优秀的人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帮助。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在潜意识里都清楚,帮助优秀的人给自己带来的回报,很可能会比帮助一般的人更高。相信我,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交质量,最好将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倾注在”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件事上——哪怕只在某一方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