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HashMap的table下标计算——tableSizeFor()方法解析

2017-10-25 00:00 477 查看
相关的代码片段如下:

代码段1:

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 1 << 30;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
*/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代码段2: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省略此处代码**/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主要解析代码片段1:

1、tableSizeFor()的功用

此方法用于找到大于等于initialCapacity的最小的2的幂(initialCapacity如果就是2的幂,则返回的还是这个数)

2、算数逻辑符解析

1. >>> 表示:无符号右移

举个例子:n=13,其二进制编码为00001101,

n>>>1,前方补0,末位移除,最后得到00000110

2. | 和 |= 表示:逻辑或 和 或等于

举个例子:

逻辑或| 1001|0110 结果是 1111

或等于|= 先逻辑或,结果再赋值给前面的变量

n=5 (0101),

n |=3, 3(0011)

n=6, 6(0110)

3、算法解析

int n = cap - 1;

为什么要对cap做减1操作?

这是为了防止,cap已经是2的幂。如果cap已经是2的幂, 又没有执行这个减1操作,则执行完后面的几条无符号右移操作之后,返回的capacity将是这个cap的2倍。

如果n这时为0了(经过了cap-1之后),则经过后面的几次无符号右移依然是0,最后返回的capacity是1(最后有个n+1的操作)。 以下只讨论n不等于0的情况。

第一次右移

n |= n >>> 1;

由于n不等于0,则n的二进制表示中总会有一bit为1,这时考虑最高位的1。通过无符号右移1位,则将最高位的1右移了1位,再做或操作,使得n的二进制表示中与最高位的1紧邻的右边一位也为1,如000011xxxxxx。

第二次右移

n |= n >>> 2;

这个n已经经过了
n |= n >>> 1;
&nbs
3ff0
p;操作。假设此时n为000011xxxxxx ,则n无符号右移两位,会将最高位两个连续的1右移两位,然后再与原来的n做或操作,这样n的二进制表示的高位中会有4个连续的1。如00001111xxxxxx 。

第三次右移

n |= n >>> 4;

这次把已经有的高位中的连续的4个1,右移4位,再做或操作,这样n的二进制表示的高位中会有8个连续的1。如00001111 1111xxxxxx 。

以此类推

注意,容量最大也就是32bit的正数,因此最后
n |= n >>> 16;
,最多也就32个1。但是这时已经大于了
MAXIMUM_CAPACITY
,因为: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所以取值到
MAXIMUM_CAPACITY


实例如下:



看到这个地方,你应该基本明白了吧!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