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鸟哥的Linux私房菜》读书笔记--第0章 计算机概论 硬件部分

2017-10-11 00:37 267 查看

一个下午看了不少硬件层面的知识,看得太多太快容易忘记。于是在博客上写下读书笔记。

                有关硬件


个人计算机架构&接口设备

主板芯片组为“南北桥”的统称,南北桥用于控制所有组件之间的通信。

  北桥连接速度较的组件(CPU、显卡、内存),被称为系统总线。

  南桥连接速度较的组件(硬盘、USB、网卡),被称为I/O总线。

  (北桥频率称前端总线速度(FSB Hz),每次传输的位数为总线宽度(bit)总线频宽(M/s)则为“FSB*总线宽度”。)

  (例:前端总线速度为1600MHz,内存与北桥频宽为12.8GB/s,即1600MHz*64bit = 1600MHz*8Byte = 12800MB/s = 12.8GB/s。)

  (在文件计算中常用Byte为基本单位,而在网络中常用bit计算。)

  (文件大小使用二进制单位进位制,即每一单位差1024。速度使用十进制单位进位制,即每一单位差1000。)

两大主流行x86CPU开发商Intel、AMD的CPU架构不兼容,因此两者有不同的主板架构。其区别主要为AMD架构主板中CPU与内存直接连接,不通过北桥。
主要组成:

1.CPU

微指令集

  精简微指令集(RISC),如SPARC、ARM系列  常用于学术领域大型工作站

  复杂微指令集(CISC),如x86架构CPU       大量用于个人计算机

  (复杂微指令集包含丰富的指令集,如多媒体指令集、虚拟化指令集)

频率(Hz)

  简单的说,CPU每秒可进行的工作次数。

  因CPU与外部组件的理论速度保持一致最好,所以CPU有外频、倍频之说。CPU频率=外频*倍频。

  外频:CPU与外部组件进行数据传输/运算时的速度。

  倍频:CPU内部用于加速性能的倍数。

  (超频:因出厂时CPU倍频锁定,因此人们常超频的为外频。)

字长

  CPU每次处理数据量为字组大小(字长),分32位64位。与之对应,系统总线宽度也有32位64位之分。

  (但字长与总线宽度可不相同。)

  计算机32位或64位主要依据CPU字长。

  (i3 i5 i7都为64位CPU)

CPU等级

  将不同种CPU规范等级,有i386、i586、i686等,目前的64位CPU统称x86_64等级。

 

2.内存

个人计算机的内存主要组件为动态随机访问内存(DRAM),其主要参数有数据宽度(bit)、外频(Hz)、频率(一个数据块的传输速度 Hz)、频宽(Byte单位的传速 M/s)。

DRAM技术更新

  由SDRAMDDR SDRAM(双倍数据传输速度Double Data Rate),DDR又发展为DDR,DDR2,DDR3等。

双通道设计

  用两条内存同时读写,使数据宽度提升一倍。

  (尽量用相同的两条内存条插在相同颜色的插槽中。)

频率

  CPU与内存的频率应当相同才好,因此内存也分外频与频率,其频率算法类似CPU。

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

  CPU中的第二层高速缓存相当于一个小内存,用于提升CPU读取速度。然而DRAM无法达到CPU频率,此时需要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

只读存储器(ROM)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是一套程序,这套程序是写死在主板的一个内存芯片上,它在没有通电的时候也可将数据保存下来,这就是只读存储器(ROM)。

  (BIOS是开机第一个运行的程序,用于读写CMOS中的硬件信息。BIOS大小不大一般为1M、2M甚至8M。)

  目前BIOS通常写入闪存(Flash Memory)或EEPROM(一种特殊闪存)。

  CMOS存储了硬件信息,包括CPU参数、硬盘参数等。CMOS是一种RAM,因此需要一个外接电池供电。

 

3.显卡

显卡又称为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显卡上带有一个内存用来存放每个图像显示的颜色信息。

显卡主要参数有宽度(bit)、速度(Hz)、频宽(M/s)

显卡的规格由PCI导向AGP,AGP又被PCI-Express替换。(PCIe使用类似管线的概念处理,管线越大总频宽越高。目前PCIe接口传输速度非常快,PCI2.0规格x16频宽为8G/s)

(例:1024*768分辨率全彩需1024*768*3B =2.25MB内存。)

 

4.硬盘与存储设备(更多有关硬盘物理组成与原理,前往https://www.geek-share.com/detail/2544013405.html

硬盘的物理组成

  由许多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主轴马达与缓存等组成。

盘片上的数据

  扇区(sector):大小固定为512Bytes,分布于磁道上。

  磁道(Track):扇区组成的一个圆形轨道。

  柱面(Cylinder):由所有盘面上的同一磁道组成,是我们一般分割硬盘的最小单位。

硬盘存储量的计算

  header数量*每个header负责的柱面数*每个柱面包含的扇区数量*扇区容量。

  即:header * cylinder * sector * 512bytes

  (注意:一般厂商大多以十进制计算硬盘容量,如500GB硬盘实际上有460GB左右容量)

传输接口

  IDE接口(个人计算机中已被淘汰):

    又名PATA接口,即并行硬盘接口(ATA为一种IDE相关规范)。

    其排线较宽,每条排线可接两个IDE设备。为了判别两个设备的主从(Master/Slave)架构,磁盘驱动器需要调整跳针(Jump)控制主从。

  SATA接口

    即串行硬盘接口。

    其排线较细,只可接一个SATA设备。但是其速度较PATA快。

    SATA类型及接口速度(Gbps即G bit/s):

      SATA1  1.5Gbps

      SATA2  3.0Gbps

      SATA3  6.0Gbps

  SCSI接口

    工作站等级以上的硬盘传输接口,这种接口的硬盘在控制器上含有一块处理器。缓存存储器

  硬盘上含有一个缓存存储器,这个内存将硬盘中常使用的数据缓存起来,以加速读取。一般有16MB、64MB大小。

转速

  转速的大小会影响硬盘的性能,一般桌面型计算机为每分钟7200转,笔记本计算机为5400转。
有关固态硬盘(SSD)

  (更多组成及原理,前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18/15/16824943_456186965.shtml

  物理组成

    由控制器、FLASH存储阵列、DRAM(可选)及接口组成。(另:U盘也是由控制器、FLASH组成

  有关接口

    SSD接口包括SATAMSATA(mini-SATA)、M.2(原名NGFF,Intel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新的接口规范。此接口又有Socket2 Socket3两种类型)、PCIe

    其中PCIe速度最快,MSATA接口和M.2接口的SSD很小。

    (另:各接口速度对比)

      USB2.0  480Mbps

      USB3.0  5.0Gbps

      SATA3   6.0Gpbs

      PCIe2.0 x16  8G/s

 

5.PCI适配卡
  用户有额外需求时使用,有网卡、声卡、USB扩展卡、磁盘阵列卡(RAID技术)等。但由于主板集成了许多常用功能芯片,此类需求并不大。

 

6.主板

芯片组功能

  几乎所有芯片组都是参考CPU的能力去规划的。

  集成型芯片组:强调全功能,因此继承了显卡、网卡、声卡等。

  独立型芯片组:可以随时更换接口设备,一般比集成芯片性能更高。

设备I/O地址 与 IRQ中断信道

  每个设备都有一个不同的设备地址。

  设备通过IRQ中断信道告知CPU该设备的工作情况

CMOS 与 BIOS

  CMOS主要功能为记录主板的重要参数,包括系统时间、CPU电压与频率、各项设备的I/O地址等。CMOS需要外接主板电池供电。

  BIOS为写入主板的闪存或EEPROM程序,在开机时运行,加载CMOS的信息,尝试调用存储设备的开机程序

  (一般计算机使用Del键进入BIOS设置界面,笔记本没有统一规定上网查询即可。)

连接接口设备

  主板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主要在机箱后方,主要有:

  PS/2接口:用于键盘鼠标的连接,逐渐被USB代替。

  USB接口:即插即用,接口太少可在PCI上接入USB扩展卡扩展。

  RJ45接口:用于网线的连接,其接线方式分有交叉互连和直连线互连。(RJ11为电话线,调制解调器线)

 

7.电源
电源额定功率常稍大于各设备的功率总和。(注意区分额定功率最大功率

能源转换率

  电源本身占用一部分功率,我们应选择转换率高的电源。
连接接口

  电源主要有20pin, 24pin两种规格。注意与主板接口保持一致。

 

硬件部分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能有所收益。

如有错误,欢迎指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